悠悠往事話清明
在我的記憶里,,每年的清明節(jié),,我都會跟隨家人,走五六里路,,到山上去祭掃祖墓,。
那時候的清明節(jié),家家戶戶一般都有做艾草粿,。每年清明節(jié)前一星期左右,家人就開始四處采摘艾葉,。翠綠的艾草葉采摘下來后,泡水里兩三天,,再打出艾草汁,,混合著糯米漿的清香,,做成草綠色的艾草粿,。艾草粿里包有黃豆或綠豆餡料,,用一片竹葉包成長方形,放蒸籠里蒸熟,。上山祭掃的那天,,一家人早早起床,,阿嬤還要煮十幾個雞蛋,每個雞蛋用筷子點上一個朱砂紅點,。然后雞蛋,、艾草粿,、鐮刀及其它一些祭拜用品,分別放進(jìn)兩個竹筐里,,用鋤頭挑著走,。常常是挑擔(dān)的父親晃悠悠地走在前頭,,后面跟隨著母親和我們兄妹幾個,,一家人開始向山上進(jìn)發(fā),。
路上,,上山掃墓的人很多,有的肩挑竹筐,,有的手提竹籃,,三三兩兩,,走在山路間像趕集,。清明時閩南已轉(zhuǎn)暖了,到處鶯飛草長,,沿途草木蒼翠,,鵝黃色的油菜花在微風(fēng)里搖曳,層層的梯田也開始插秧了,。兄妹幾個問東問西,,父母就跟我們講過去歲月往事,他們說,,曾祖父曾祖母都是鄉(xiāng)下手藝人,,收入雖微,但勤耕苦作,,先后也在土樓里買下三間房,。說爺爺是一個木匠,常年奔波在外,。那次外出給人打家具時,,不慎讓刀傷了腿,當(dāng)時家窮沒條件醫(yī)治,,隨便敷些草藥,,幾個月都沒好轉(zhuǎn),最后傷口日漸嚴(yán)重,,以至于早逝,。他們還講我祖母十二歲就因為家貧,被送到我曾祖父家收為童養(yǎng)媳,。1915年出生的祖母當(dāng)年十二歲,,她的父母收了十二個銀元。當(dāng)年,,童養(yǎng)媳的很多,,以年齡為約定,一歲一個銀元,。尤其是講到我祖母,,在我爺爺早逝后獨自養(yǎng)兒育女的種種不容易,父親總會動容,,我也就體會父親對自己母親一直很孝順的緣故,。隨著父母斷斷續(xù)續(xù)的講述,在我腦海里留下了一部家族的艱辛創(chuàng)業(yè)史。
曾祖父曾祖母的墓地在山頂上,,對面另一個山坡是爺爺?shù)哪沟?。到達(dá)目的地后,我們用鋤頭,、鐮刀清理墓地周邊的雜草樹枝,,將周圍收拾干凈,擺上祭品,,壓上紙錢,,一一祭拜過。在回家的路上,,我們會在半山腰一株高大的含笑樹下歇息,,一家人坐在樹下,心情都放松下來,,吃了雞蛋,、艾草粿。這棵枝繁葉茂的含笑,,乳白色的花開滿枝丫,,濃郁的香氣飄出幾百米遠(yuǎn),感覺春意更濃了,。每當(dāng)這時,,看眼前快樂打鬧的孩子們,父親總是瞇起雙眼,,露出欣慰的笑意,。
后來我們兄妹長大成人,九十多歲的祖母也在離爺爺不遠(yuǎn)處的墓地里安息了,,一眨眼,又十多年過去了?,F(xiàn)在清明節(jié),,有的上山掃墓,有的則到福壽堂祭拜,,還有的在網(wǎng)上祭拜,,真是與時俱進(jìn)呀。但不管是哪種形式,,也算是對祖輩的一種懷念,,起碼還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