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的“船婆仔”
“耶啰耶,,載谷載米落雙溪,。雙溪沒旱路,按水路,,水路遇到賊,,賊查埔,賊查姆,,上咱的船,,打咱的鼓,吃咱的新米飯,,配咱的舊菜脯”,。
這是一首古老的閩南語船謠,也是我奶奶在我的搖籃邊哼唱的一首搖籃曲,。我是花山溪的船底人,,平和小溪人口中的“船婆仔”。
小時候,,我對“船婆仔”這個稱呼很是忌諱,,并非因為出身船民而自卑,只是覺得“船婆仔”這個綽號太難聽了,,簡直就是人格侮辱,。
也許是我的氣量不夠,因為綽號畢竟只是外號,,自古有之,,梁山好漢哪個沒有綽號,也沒聽說哪個好漢因綽號而置氣,。正如杜甫詩云:“此鄉(xiāng)之人氣量窄,,誤競南風(fēng)疏北客”。一直到后來我到平和一中教書時,,還有學(xué)生家長對我說:哦,,我認(rèn)識你,你不就是那個“船婆仔”,。
小溪人什么時候給我們起這個綽號無從考究,,至于綽號緣由,大多是說我們船底人走路姿勢像老婆仔。而船底人這老婆仔的姿勢是怎么來的呢?究其原因,,我覺得這跟我們船上狹小的生活空間有密切關(guān)系,。
首先是船上面積小,放不下桌椅,,所以船底人是沒有椅子坐的,,就是來了貴客也一樣,沒辦法“請上座”,。就坐在船板上,,要么盤膝而坐,要么屈膝跪坐;其次因為船篷不高,,人站不直,,在船上行走必須是彎腰低頭的。久而久之,,骨骼慢慢變型了,背駝了,,腿曲了,,雙腳板呈八字型了,這樣的姿勢不就像老婆仔了嗎?
因為空間狹,,所以“船婆仔”的吃住起居很不方便,。吃飯沒餐桌,就一個淺底的紅桶盤,,把做好的飯菜往紅桶盤里一擺,,全家人圍著用餐;睡覺沒床鋪,都是睡在船板上,,面積又小,,載貨時,一家人只能“擠”在狹小的船頭和船尾,,通常男人睡船頭,,女人和孩子睡船尾;方便沒有廁所,內(nèi)急時,,多是就船舷外往河里解決,,夜晚常因聲響大影響他人酣眠,船上有夜壺,,只是白天用,,晚上都是不用的。
俗話說:騎馬行船三分命,。
“船婆仔”的職業(yè)是既艱苦又兇險,,時常遭遇不幸的。
行船最艱苦的是遭遇淺灘。每當(dāng)行船至淺灘時,,一家老小都得跳入水中去“開港”,,開港閩南語的意思是挖沙鏟礫,疏浚航道,,然后還須大人們用肩膀扛船才能通過,。如果是逆流而上,還得有人到岸上拉纖,。在花山溪的航道中,,最險的淺灘是彎灘角,就在現(xiàn)在的陽明公園邊上,,此處落差最大,,水流最急,林語堂先生在《八十自敘》中“船夫及其女兒,,在航行此急流之時,,必須跳入水中,裸露至腿際,,真?zhèn)€是將小舟扛在肩上”描述的就是這樣的情景,。
行船中最危險的時候是遭遇洪水和龍卷風(fēng)。
因為洪水和龍卷風(fēng)時常是來得突然,,往往猝不及防,,導(dǎo)致船翻人亡。據(jù)《平和縣交通志》記載:“1960年6月9日,,連續(xù)暴雨成災(zāi),,小溪南山有兩艘船只被洪水沖翻,船員林安,,40歲,,被洪水卷走溺死;1980年5月7日,平和航運公司01013號木帆船船員莊幼葉,,47歲,,被龍卷風(fēng)卷落江中,尸體被洪水沖走”,。莊幼葉是我的四舅媽,,母親說,當(dāng)時,,我四舅為了守住船上的四個孩子和一船財物,,眼睜睜的看著妻子葬身魚腹。
行船中最不幸的是遭遇土匪,。
母親講過這樣兩個故事:30年代初,,小溪有個船民叫張啟沙,,他家的船行到彎灘角時遇上土匪搶劫,因為張啟沙大聲和土匪論理,,結(jié)果一家五口慘遭滅門;另一個故事是發(fā)生在解放前夕,,船民歐海在漳州舉行完婚禮航行回平和,晚上停泊南靖翠眉時遇上土匪搶劫,,因為與土匪爭搶新棉被,,新郎被土匪活活打死。
……
嗚呼!“船底撐,,船底吃,,船破做乞吃。”閩南語船謠,。
隨著時代變遷,,花山溪上的槳聲帆影已逝去多年,小溪人口中“船婆仔”的稱呼如今鮮有耳聞,。令人料想不到的是,,這個昔時聽著刺耳的綽號,竟成為了彌足珍貴的記憶,,現(xiàn)在要是有人再叫我一聲“船婆仔”,,我非但不生氣,反而就像是他鄉(xiāng)遇故知一樣,,倍感親切,沾沾自喜,。
我對我的祖輩——花山溪的“船婆仔”充滿同情,,同情他們世代在九龍江的西溪河上,漂泊流蕩,,居無定所,,沒有故土,難訴鄉(xiāng)愁;我又對我的祖輩們充滿敬佩,,我敬佩他們世世代代,,在這狹小的木船上,含辛茹苦,,繁衍不息,,堅強地活出自己別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