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shù)哪甏?/h2>
爺爺今年已經(jīng)八十二了,,他在縣城每天散散步種點小菜,,去公園找人打牌,,日子很清閑,。但我知道他是從舊時代走過來的人,,吃了很多苦,,肯定裝滿故事,。那天我心血來潮在電話里告訴他,,我想聽他“講古”,爺爺卻說一切都遠(yuǎn)去了,,他記不清了,。盡管如此,在我再三糾纏下,,爺爺向我說起開荒的事,。
聽說過“開荒”這個詞,但從爺爺嘴里說出來還是感覺格外有份量,。爺爺說他開過山路,、也開荒,就在我們的老家南靖縣三千山那地方開荒,。他說剛到那個地方的時候,,眼前就是一座非常大的山,到處都是森林大樹和“瓜斤頭”,。他們的工作就是挖樹和“瓜斤頭”,,有時候一天下來,都挖不出一個“瓜斤頭”,,把“瓜斤頭”挖出來放地面上晾干一些,,累積幾個就放一起燒掉,不然那么大堆“瓜斤頭”也不知道怎么處理,。那天他們本來是打算下午四點后才燒“瓜斤頭”,,因為傍晚溫度相對比較低,不容易發(fā)生火災(zāi),。結(jié)果有個急性子的人,,想著趕緊干完活,就可以收工,,于是午飯剛吃好,,就把這火點燃了。小小的火苗迅速發(fā)展成火海,,爺爺說當(dāng)時那個火啊,,差點把他們自己燒死了?;馃艘惶煲灰?,公社派了非常多人來幫忙打火滅火,本來公社打算開荒幾百畝而已,因為這個意外火災(zāi),,開荒了這么大一片,,也算因禍得福吧,。至于為什么取名“三千山”,,爺爺是這么解釋,當(dāng)時縣長鄭本道給公社的目標(biāo)“一千畝水果,,一千畝良田,,一千畝樹林”,合起來三千畝,,所以叫三千山,。
開荒三千山前期,爺爺吃大鍋飯,,住的也是大家一起搭建的竹棚,,他們把竹子劈成好幾片,用竹片一排排釘好,,搭成竹棚睡覺,,比較細(xì)致的人,再糊些報紙在上面,,不然竹子之間都是縫隙,,冬天北風(fēng)大,睡覺涼颼颼,。
爺爺從小就經(jīng)常出去外面打工,,扛過竹子,修過公路,,挑過橘子,,他閱歷最豐富,所以每次公社有外派的活,,都叫爺爺去,。爺爺那個年代,買米要米票,,爺爺屬于工人,,有米本子,每個月公社發(fā)下來,,一個月可以領(lǐng)多少米是根據(jù)家里幾個人來算,。10歲以下的孩子每月領(lǐng)7斤米,10歲以上每月領(lǐng)24斤米和4兩生油,。米不夠就只能去買那種黑市米,。奶奶說當(dāng)時少油寡甜,大家都很容易餓,所以那點米,,根本不夠吃,。肉也是按人口分的,每個月每個人就是幾兩,,平時都是只能看著嘴饞,,只有過年的時候比較多。爺爺說有一年過年,,分了五六十斤豬肉,,那可是不得了的豐年。
1958年開始實行人民公社化,。前兩年,,大家都很開心,吃飽穿暖,,日子和美,。可是好景不長,,加上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浮夸風(fēng)一刮,饑荒隨之而來,。1960年爺爺和奶奶結(jié)婚時,,正是當(dāng)時最苦的時期。奶奶說,,當(dāng)時吃不飽,,她吃過粗糠,還經(jīng)常去山上挖“山蕉頭”充饑,??墒沁@個吃多了會水腫,很多人因為太餓,,吃了比較多,,不幸水腫很厲害,死了,。他們還挖“金狗頭”“山茼蒿”“綠群菜”來吃,,只要能咽得下去,人不會中毒,,他們都吃,,誰都扛不過肚皮。
最讓我驚嘆的是,,在那最艱苦的年代,,爺爺和奶奶竟然還養(yǎng)育了六個孩子,,后來因家里實在太窮,有個孩子生病抓不起藥,,竟沒了,。每說起這事,他倆都要傷心一陣子,。我好奇想知道,,他們那么忙,這么多孩子帶得過來嗎?奶奶說,,平時我大伯去上學(xué),,她就背上我小姑一塊去開荒,。下雨的時候,,就讓大伯背小姑去學(xué)校。如果小姑在教室里哭了,,老師就讓大伯把小姑帶到教室外面哄好了再進(jìn)來,。大伯和小姑中間還隔著三兄妹,這三兄妹都還沒讀書,,他們?nèi)即粼诩依?,依然是大的背小的,有時一背就是一整天,。因為爺爺奶奶都要下地賺工分,,賺足公分才有口糧,他們實在沒空管自己的孩子,。還好,,那日子總算熬過來了。
一說起過去,,爺爺總是滿臉微笑,,好像往事都是蜜糕似的。爺爺說,,什么樣的日子都不白過,,熬過來了就是蜜。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凡事咬咬牙,,挺一挺就過來了。聽了爺爺?shù)脑?,我滿心歡喜!
爺爺今年已經(jīng)八十二了,,他在縣城每天散散步種點小菜,,去公園找人打牌,,日子很清閑,。但我知道他是從舊時代走過來的人,,吃了很多苦,,肯定裝滿故事,。那天我心血來潮在電話里告訴他,,我想聽他“講古”,爺爺卻說一切都遠(yuǎn)去了,,他記不清了,。盡管如此,在我再三糾纏下,,爺爺向我說起開荒的事,。
聽說過“開荒”這個詞,但從爺爺嘴里說出來還是感覺格外有份量,。爺爺說他開過山路,、也開荒,就在我們的老家南靖縣三千山那地方開荒,。他說剛到那個地方的時候,,眼前就是一座非常大的山,到處都是森林大樹和“瓜斤頭”,。他們的工作就是挖樹和“瓜斤頭”,,有時候一天下來,都挖不出一個“瓜斤頭”,,把“瓜斤頭”挖出來放地面上晾干一些,,累積幾個就放一起燒掉,不然那么大堆“瓜斤頭”也不知道怎么處理,。那天他們本來是打算下午四點后才燒“瓜斤頭”,,因為傍晚溫度相對比較低,不容易發(fā)生火災(zāi),。結(jié)果有個急性子的人,,想著趕緊干完活,就可以收工,,于是午飯剛吃好,,就把這火點燃了。小小的火苗迅速發(fā)展成火海,,爺爺說當(dāng)時那個火啊,,差點把他們自己燒死了?;馃艘惶煲灰?,公社派了非常多人來幫忙打火滅火,本來公社打算開荒幾百畝而已,因為這個意外火災(zāi),,開荒了這么大一片,,也算因禍得福吧,。至于為什么取名“三千山”,,爺爺是這么解釋,當(dāng)時縣長鄭本道給公社的目標(biāo)“一千畝水果,,一千畝良田,,一千畝樹林”,合起來三千畝,,所以叫三千山,。
開荒三千山前期,爺爺吃大鍋飯,,住的也是大家一起搭建的竹棚,,他們把竹子劈成好幾片,用竹片一排排釘好,,搭成竹棚睡覺,,比較細(xì)致的人,再糊些報紙在上面,,不然竹子之間都是縫隙,,冬天北風(fēng)大,睡覺涼颼颼,。
爺爺從小就經(jīng)常出去外面打工,,扛過竹子,修過公路,,挑過橘子,,他閱歷最豐富,所以每次公社有外派的活,,都叫爺爺去,。爺爺那個年代,買米要米票,,爺爺屬于工人,,有米本子,每個月公社發(fā)下來,,一個月可以領(lǐng)多少米是根據(jù)家里幾個人來算,。10歲以下的孩子每月領(lǐng)7斤米,10歲以上每月領(lǐng)24斤米和4兩生油,。米不夠就只能去買那種黑市米,。奶奶說當(dāng)時少油寡甜,大家都很容易餓,所以那點米,,根本不夠吃,。肉也是按人口分的,每個月每個人就是幾兩,,平時都是只能看著嘴饞,,只有過年的時候比較多。爺爺說有一年過年,,分了五六十斤豬肉,,那可是不得了的豐年。
1958年開始實行人民公社化,。前兩年,,大家都很開心,吃飽穿暖,,日子和美,。可是好景不長,,加上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浮夸風(fēng)一刮,饑荒隨之而來,。1960年爺爺和奶奶結(jié)婚時,,正是當(dāng)時最苦的時期。奶奶說,,當(dāng)時吃不飽,,她吃過粗糠,還經(jīng)常去山上挖“山蕉頭”充饑,??墒沁@個吃多了會水腫,很多人因為太餓,,吃了比較多,,不幸水腫很厲害,死了,。他們還挖“金狗頭”“山茼蒿”“綠群菜”來吃,,只要能咽得下去,人不會中毒,,他們都吃,,誰都扛不過肚皮。
最讓我驚嘆的是,,在那最艱苦的年代,,爺爺和奶奶竟然還養(yǎng)育了六個孩子,,后來因家里實在太窮,有個孩子生病抓不起藥,,竟沒了,。每說起這事,他倆都要傷心一陣子,。我好奇想知道,,他們那么忙,這么多孩子帶得過來嗎?奶奶說,,平時我大伯去上學(xué),,她就背上我小姑一塊去開荒,。下雨的時候,,就讓大伯背小姑去學(xué)校。如果小姑在教室里哭了,,老師就讓大伯把小姑帶到教室外面哄好了再進(jìn)來,。大伯和小姑中間還隔著三兄妹,這三兄妹都還沒讀書,,他們?nèi)即粼诩依?,依然是大的背小的,有時一背就是一整天,。因為爺爺奶奶都要下地賺工分,,賺足公分才有口糧,他們實在沒空管自己的孩子,。還好,,那日子總算熬過來了。
一說起過去,,爺爺總是滿臉微笑,,好像往事都是蜜糕似的。爺爺說,,什么樣的日子都不白過,,熬過來了就是蜜。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凡事咬咬牙,,挺一挺就過來了。聽了爺爺?shù)脑?,我滿心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