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通山的“前世今生”
每當搭車從高速公路往大溪方向駛來,遠遠就能看到靈通山了,。山卻陌生起來,,只見峰巖連綿,,仿佛是另外一個世界,,另外一番天地。若是天氣晴好的薄暮,,在晚霞余暉的烘托下,,從此處眺望,山更像是大漠深處的那種喀斯特地貌,,使人感受到浩瀚無垠的空曠與神秘;又或者,,山像是被大火烤著,使人聯(lián)想起《西游記》里的火焰山來;再者,,山中陰雨連綿,、多日不斷,霧滿攔山,,靈通山像裹著厚厚的被子,,只露出似有若無的神秘面容。凡此種種,,勾引著我的好奇心,,就像靈通山上縹緲的云,時??M繞左右,。于是,便探究起她的“前世”來,。
一億三千萬年的靈通山,,像極了一個頑皮的孩子。爆發(fā),,寧靜,,再爆發(fā),喜怒無常,,肆意揮灑著最原始的生命激情,,那噴濺灑落的星星點點,成了“三蟲游斗”“九牛拉車”“和尚背尼”等八仙造景的傳說,,也塑造了靈通山最原始的形態(tài),。2006年,漳州市地質(zhì)學會召開“靈通巖旅游地質(zhì)研討會”確認靈通山是由于1億3千萬年前火山多次噴發(fā)形成的深切割中山地形地貌,,這便是靈通山的“前世”,。這樣的火熱、激情,、憤怒,,在滄海桑田的時間長河里早已褪去,冷卻,凝結(jié)為靈通山粗糲的面容,,黛色如屋的巨巖,,崖壁上的一條細縫,溝溝縫縫里的一處澗流,,澗流里的一頑石,,青崖間的一粒砂……在地質(zhì)公園博物館里陳列著,在游人的腳下躺著,,只要你走近她,,親近她,傾聽她,,那億萬年的光陰便會向我們走來……
沿著石頭鑿就的階梯一步步向上,,登山賞景。天地悠悠,,山石巍巍,,俯仰之間,休憩凝神的片刻,,有遠古的玄思,。一億三千萬年前,靈通山是怎樣的一種情狀?它爆發(fā)時的地動山搖,,使大地上的飛禽走獸都受到了驚嚇,,譬如恐龍這樣的史前動物,繼而奔走相告,,遠遠觀看了這場“盛典”,。待山冷靜下來,它又吸引了諸多的珍禽異獸前來筑巢相伴,,它們甚至帶來了花和樹的各樣種子,,在這里播下四季,開始了漫長的廝守,,又很快凐滅了蹤跡,,唯有山留了下來。這山是孤獨的,,在孤獨中撫去棱角和傷痛,,變得安詳、篤定,,修得一顆慈悲之心,,以至于神跡顯現(xiàn),,以永恒的姿態(tài)示人--小帽峰,,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大佛頭像。它就在你朝圣的路上,在你轉(zhuǎn)身回眸的剎那,,驚鴻一瞥,,一眼萬年。
貼著崖壁行走,,像一朵白云一樣在山中逗留,,就像嬰兒在父親寬厚的懷抱中,有著堅實的依靠,。此時,,你早已忘記了那遠觀得來的印象,靈通山冷峻的外表下是父親般的深沉與剛毅,。你還會為絕壁上嫣紅的杜鵑花所驚嘆,,那是浴火之后的一抹溫柔,“前世”的印記不可磨滅,。
“前世”無文可考,,“今生”卻是有字可據(jù)的。據(jù)史料記載,,唐垂拱年間漳州刺史陳元光在大峰山(靈通山)設(shè)立巡邏臺,,觀音菩薩的香火就是從這時傳入了靈通,廣大善信立廟供奉,,靈通觀音菩薩香火由是日盛,。山上的寺廟大多依山傍壁而建,故多名“巖”,,寺廟小而神秀,,香客信仰虔誠,靈應感通,,至宋代有“九巖”之說,。最負盛名的靈通巖便是建在盤石覆蓋的天然石洞中,早些年,,香客要上山朝拜只能緣小徑攀藤爬壁上去,,即使是體力尚好的年輕人要爬上去也是有幾分難度,但香客信心不減,,虔誠依然,,前來朝拜的信眾絡繹不絕,香火甚是旺盛,。
一座山有了信眾,、隱士、訪者,,便開始有了記憶,。神秘秀麗的靈通山也吸引了眾多的修行者前來歸隱。“西歸祖師”玉屏洞“修行得道處”至今猶在,黃道周神像靜靜地矗立在“石齋書屋”崖洞間,,續(xù)寫著“靈應感通”的古今傳奇故事,,“天子萬壽”摩崖石刻還在訴說著著名隱士張士良的憂國之思……
明清以后,黃道周,、林釬,、陳天定、徐霞客,、蔡新,、吳鸞等墨客騷人,官宦名流紛至沓來,,或作詩題字,,或吟詠唱和,靈通山水,,躍然紙上,。
1998年,縣政府決定成立平和縣靈通風景區(qū)管理委員會,,對景區(qū)更好地保護,、開發(fā)和管理。今天,,景區(qū)已經(jīng)建設(shè)成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正以嶄新面貌迎接著海內(nèi)外來賓和八方信眾,,譜寫著新時代景區(qū)建設(sh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