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歷史沉浮 ——讀王安憶《考工記》
一座城的歷史沉浮
——讀王安憶《考工記》
⊙江惠春
王安憶是一位擅長寫十里洋場老上海故事的作家。從《長恨歌》到《考工記》,從王琦瑤到陳書玉,,一步一回首,換了主角的性別,,也依舊是說不盡道不完的上海往事,。
《考工記》一書的封面,帶著一股舊日的灰色調,,直接將人們的視覺拉入舊日上海場景的感覺,,書的扉頁上寫著:他這一生,總是遇到純良的人,,不讓他變壞,。他,指的是書里的“西廂四小開”之一陳書玉,,也是本書的主角,。王安憶透過歷史的長焦,描述半個多世紀前的“西廂四小開”隨著時局的動蕩逐漸蛻變成普通勞動者過程的人生,,“西廂四小開”是千萬上海工商業(yè)者的縮影,,是老上海的滄桑歷程,這是王安憶對上海的追尋,,也是去追問個體如何在時間的形塑中完成自我的精神考工記,。
在上海這地方,“西廂”指的是經(jīng)常西入的地方,,“小開”泛指豪門富戶的子弟,,陳書玉大約屬后者。“西廂四小開”為陳書玉,、大虞,、奚子及朱朱四個人之間,大虞家做的是木工作坊,,家境最為殷實,,奚子家是小康的讀書人家,祖父起就留洋學法律,,父親也開律師所,,在滬上有些聲譽,這兩家風氣較為嚴謹;朱朱與陳世玉家是世交,朱朱相貌屬潘安型的美男子,,朱家經(jīng)營豆行米市維持溫飽,,而阿陳家則是祖上朝野有人,所以人遺澤蔭庇百年不衰才會有今天的日子,。這些是《考工記》一書“西廂四小開”的背景,,上海的正史,隔著十萬八千里,,是別人家的故事,,故事中的人,也渾然不覺,。
出身于世家的陳書玉,,自從重慶小龍坎回來之后,二十五年的時間,,四分之一的世紀,,他再也沒有走出過上海。而恰恰正是這二年半的時間,,在征途一行中有個匿身的特殊人物,,讓他得以在日后的動蕩中規(guī)避重重風險。大虞家一直本分地經(jīng)營著木作坊,,卻不料在大虞與譚小姐正籌備婚禮之時門店被封,,大虞父親以通敵的罪名被抓,未婚妻隨之也被母親帶回原籍,,婚禮就此擱淺,。在陳書玉的一番周旋之下,或是那個至始未曾見到的“奚處長”的斡旋,,大虞家財產(chǎn)被沒收充公,,全家遷回偏遠又貧瘠的原籍川沙,徹底拗斷歷史以絕后患,,總歸是不幸中的大幸,。大虞后來在鄉(xiāng)下娶了一個在文中都沒有出現(xiàn)名字的鄉(xiāng)下姑娘,就此過完安穩(wěn)的一生;顏值最高的朱朱娶了一個有家底且俠肝義膽的冉太太,,冉太太本名冉蘊珍,,文中都以冉太太作為稱呼,說明朱朱多少有點入贅的意思,。朱朱因犯事被問訊,,在錦衣玉食里長大的冉太太,從容應對,。冉太太處世不驚的堅韌品格其實正是上海大家閨秀的影子,。最終一家人得以在紛亂的局勢下轉移到香港定居;奚子在文中是位重要的政治人物,他戴著面具不得不疏離其他三位好友,直至風浪席卷到自身時,,曾經(jīng)的兄弟大虞在鄉(xiāng)下的住所最終成為他的避難之處,。
陳書玉,一生沒有成家,。他心中不是沒有愛情,,他其實是一位有情有義的男子,年少時遇到了采采姑娘,,他躲開了,,在教師崗位上,他遇到了夜校的女生,,可剛要燃起的火苗又止于謠傳而熄滅。直到后面,,他的眼睛里只有一個冉太太,,在幫朱朱的過程中,他與冉太太收獲了最珍貴友誼的同時,,冉太太也成了他心中理想女子的化身,。在書里讀到冉太太從香港給他寄來各類生活用品及各種吃食時,本來日子如一潭死水的陳書玉欣喜若狂,,悲苦生活里的雪中送炭更牽系出他們心里的默契與懷念,,王安憶總是善于捕捉人心深處的印記,讀來令人感懷不已,。陳書玉在教師崗位上安分守己做到退休,,哪怕在人生的幾十年歲月里,各種誤解和麻煩事接踵而來,,他也從不爭辯,,生怕給人添一絲一毫麻煩的性格已經(jīng)根深蒂固。一如書里寫的,,“曾以為,,是那宅子,和宅子里的人拖累他,,但大虞和朱朱的遭際卻讓他懷疑起來,,分明感覺有一股更強大的力量暗中起著作用,就像水底深處的潛流,,這股力量的名字叫‘宿命’”,。
老宅子實在太老了,里面的人,,一出生,,就是個故舊。回首陳書玉的一生,,就是守著祖?zhèn)鞯睦险?,貌似活成被潮流推著走的人。老宅已融入他的血液,,與他已形成人屋一體的寫照,。在不得不出讓給街道辦瓶蓋廠時,瓶蓋廠的入駐卻恰好給老宅子帶來了一絲絲的生機,,之后瓶蓋廠完成歷史使命,,關門大吉,于是上交給國家做文物保護單位,。終于兌現(xiàn)將這所宅子列入市級文物,,在風雨飄搖中搖搖欲墜,門口豎起一座“煮書亭”石碑,。
王安憶筆下的陳書玉,,躲避外面的紛爭,守著老宅,,維持著內心僅存的體面,。在時代面前循規(guī)蹈矩,唯有回到自家的老宅才能做回真正的自己,。其實這就是千千萬萬個上海爺叔式的人物,,經(jīng)歷各種變革,變得謹慎,,麻木,,有自己的生存法則。在日復一日的磨礪中,,他也老得跟老宅子一樣,,也有了太多不可言說的滄桑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