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即是歸處
窗外秋雨淅淅瀝瀝,難得雨天的悠閑,,獨坐窗前聽雨,,看書聽歌,,煮茶獨飲,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自己喜歡的事,。身處林語堂先生兒時生活的小鎮(zhèn),,自然書架上會多些他的著作,取出他的《人生不過如此》,,看了幾遍還想看,,“人生不過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里充當著配角”,先生的許多金句不知不覺已入我心,,每當情緒低落時,,這些經(jīng)典名句就會洗滌著我的心靈,讓我對人生多了一份淡然和豁達,。
秋天來了,,我最愛的季節(jié),一定要抽空到近在咫尺,,先生的故居再走一走,,站在故居古老的南洋楹樹下,沒有秋天的故居,,南洋楹依然青翠碧綠,,生機勃勃,心想:先生是不是曾經(jīng)和小伙伴們在這棵百年樹下捉過迷藏?對于在這土生土長的我來說,,語堂先生的故居,,再熟悉不過,我的小學(xué)階段就是在這里求學(xué)的,,只是當時故居還未重新修繕,,年幼的我也還不認識先生。故居斑駁的磚墻,,仿佛在訴說著歷史的厚重,,推門而入,墻壁上掛著大師與朋友,、家人的具有年代感的黑白老照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張全家福,年幼的語堂戴著一頂帽子,,聽說大師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自作主張剪掉了自己的長發(fā),,可見大師從小就是一個聰明過人、有主張的孩子,。
故居依然保留著先生小時候就讀銘新小學(xué)的課桌椅,,銘新小學(xué)是語堂的第一所啟蒙學(xué)堂,其老爸林至誠是一名牧師,,也在此教書育人。學(xué)堂門口那口深井依然靜靜地守護著故居,,從小聰明睿智的語堂,,大人讓他幫忙挑水,為了偷懶,,他竟自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從墻上鑿出一個水槽,,這個水槽可以直達水井和水缸,可見他從小就非常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優(yōu)秀的孩子往往來自于良好家庭的熏染,,先生后來取得的巨大成就,與他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何其有幸,,先生的誕生地,我也在這個低調(diào)恬靜的小城鎮(zhèn)走過了半輩子,,托大師的福,,語堂文博園落成后,我每天早上都可以沿著文博園慢跑一圈,,三日橋設(shè)計獨特,,橋面三次曲折,它的橋墩采用了烏篷船造型,。一個雨過天晴的周末,,我依舊走在三日橋上,忽見有漁夫撐著竹筏,,穿著蓑衣,,在碧綠的花溪上緩緩行駛,岸邊幾頭牛兒低頭吃草,,牛背上站立著幾只白鷺,,猶如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這會好像看到先生從這順著河流,,正乘坐烏篷船前往廈門求學(xué),,他曾在自傳里寫到:“我每由本村到廈門上學(xué),必須在江中行船三日,,沿途風(fēng)景如畫,,滿具詩意”,,十歲的語堂,對外面多彩的世界充滿著好奇和向往,,望著遠處慢慢模糊此起彼伏的山巒,,心里肯定有著萬分的不舍和牽掛。這條花山溪,,是我小時候和小伙伴們一起抓魚摸蝦的快樂場所,。花溪的潺潺流水聲,,應(yīng)該是語堂小時候最愛聽的動人音符,,此時再走花山溪,童年生活歷歷在目,,遠處的石尖山,、石起山依舊在,先生十歲時從這里走出,,可無論走多遠,,家鄉(xiāng)已成了他無法磨滅的烙印。
走過三日橋,,經(jīng)過語堂雕像,,我都忍不住看先生一眼,先生神態(tài)自若,,一副悠閑自得的模樣,,了解先生,走近先生后,,他熱愛生命,,追求閑適生活的心態(tài)也深深影響了我,“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先生的學(xué)識底氣在此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先生一生嗜好吸煙,,為了紀念他,,也為了讓來人對語堂文化有個更深度的了解,在雕像旁邊,,特修建了一個煙斗型的建筑,,煙嘴部分加上建筑主體長達68米,因此也破了煙斗型建筑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據(jù)說,,語堂夫人廖翠鳳居然允許語堂在床上抽煙,可見尊重和包容是夫妻相處之道,,煙斗不但是語堂的一種人生哲學(xué),,也是他生活藝術(shù)的象征,。
二十世紀初的廈門鼓浪嶼,是閩南地區(qū)教學(xué)質(zhì)量最好的地方,,林語堂父親當時就非常有遠見,,為了讓語堂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把年幼的語堂送到了鼓浪嶼求學(xué),,在1904年—1911年期間,,先生在鼓浪嶼完成了他的小學(xué)和中學(xué)學(xué)業(yè),聰明好學(xué)的他也終不負父親期望,,1911年,,語堂從尋源書院畢業(yè)后,考入了當時鼎鼎有名的圣約翰大學(xué),。當時為了讓語堂順利完成學(xué)業(yè),這100大洋的學(xué)費,,還是林語堂父親找親朋好友和教會借來的,,父子倆從花山溪乘船先抵達廈門,再從廈門乘坐客輪到了上海,,林語堂的求學(xué)之路有父親的全力支持和陪伴,,其實是幸福的。林語堂在鼓浪嶼這個美麗的地方戀愛,,并踏入婚姻的殿堂,。1926年,林語堂攜妻帶子回到廈大,,他期待能借助自己的力量奉獻于廈門這個第二故鄉(xiāng),,他也言而有信,雖然在廈大工作時間不長,,但卻做出了巨大的學(xué)術(shù)貢獻,,至今仍受廈大學(xué)子敬仰,并深切緬懷,。
出生在坂仔這個偏僻秀美小山村的語堂,,再從坂仔走到廈門,在閩南幾十年的生活中,,正是我中華社會格局發(fā)生根本變革時期,,此時廈門作為第一批通商口岸,已和世界緊緊聯(lián)系在了一起,,漳廈相鄰,,相同的語言與習(xí)俗,其閩南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他“山地人生觀”,,在性格上,,他有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那股勁,,在創(chuàng)作中,他也明顯帶有閩南地域的色彩,,在閩南文化傳播方面,,他功不可沒。
一個人的生長環(huán)境,,對他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語堂的青少年時期,閩南已迅速向近代文明靠攏,,因此,,閩南文化是他思想形成的源頭,對他產(chǎn)生了積極的,、多方位的影響,。他在《童年》中提到,對他童年影響最大的有三樣:山景,、父親和基督教家庭,,先生的一生像大山一樣寧靜從容、率性自然,。無論他身處何方,,他始終保持著對祖國的熱愛,我想,,閩南傳統(tǒng)文化帶給他強烈的愛國愛鄉(xiāng)之情,,已深深刻入他的腦海里。
語堂的一生輾轉(zhuǎn)多地,,從出生地平和坂仔,,到廈門求學(xué)、結(jié)婚,、任教,,再到美國、德國,、新加坡等,,最后在臺灣度過晚年生活。語堂一生也寫下許多著作,,其主要代表作有《京華煙云》《吾國吾民》《蘇東坡傳》等,,他的散文風(fēng)格一直秉承著豁達、悠閑的風(fēng)格,,他說過:一個心地干凈,、思路清晰、沒有多余情緒和妄念的人,,是會給人安全感的,。每個人漫長的一生,,難免遇到坎坷困難,也會產(chǎn)生很多的欲望,,但不管怎樣,,人活一世,人生是自己的,,不要讓腳步走得太沉重,,坦然面對生活中的不完美,人生最美妙的風(fēng)景,,就是內(nèi)心的淡定和從容,。
語堂一生都在跟國人說西方文化,同時也向西方傳播東方文化,,他是中國學(xué)者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一位名家,。做人應(yīng)如先生,具有強烈的愛國愛家情懷,,在人生路上且行且歌,,悠然自得,不管身處何方,,心安即是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