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 :文化旅游
報(bào)刊搜索:
搜索
小溪枕頭餅
平和小溪的高級(jí)茶點(diǎn)——枕頭餅,因形似長方形而得名,。它的歷史悠久,,馳名遠(yuǎn)近,,暢銷東南亞,是人們饋贈(zèng)親友的佳品,。它的來歷,,也有一段動(dòng)人的傳說。
明嘉靖年間,,小溪西山城的李氏,,是個(gè)人丁興旺、出仕甚多的望族,。城內(nèi)有個(gè)太常侍卿叫李文察,,他是宮廷的典樂官吏。有一年夏天,,李文察的夫人張氏患得急癥:時(shí)吐時(shí)瀉,,脘悶腹痛,眩暈倦怠,,氣息奄奄,。李文察派人到處求神問佛,均未奏效,。為了治好夫人的病,,他派人到城外張貼榜文,說是若有人能治愈此病,,愿以重金酬謝,。
榜文張貼了好幾天,都沒有一個(gè)敢去揭榜,。雖然小溪地面不乏郎中,,但因李文察是朝廷大官,患病的又是他的嬌妻,,若是治不好夫人的病,,是要問罪的。李文察望著臥病在床痛苦呻吟的夫人,,心急如焚,。
一天黃昏,城外來了個(gè)衣衫襤褸的跛足和尚,,他抬頭望了望墻上的榜文,,微微一笑,便一手將榜文揭下了,抄起榜文就要進(jìn)府,。李府家丁看見,,急忙攔住,大聲喝道:“何方來的瘋和尚,,斗膽撕下榜文,!”
“善哉!善哉,!貴府夫人不是有恙嗎,?”和尚雙手合十說。
“你是出家人,,人家夫人好樣不好樣與你何干,,滾開!滾開,!”家丁怒目相視,。
吵鬧聲傳進(jìn)府內(nèi),李文察便叫人將和尚帶進(jìn)府內(nèi),。
李文察抬頭一看,,只見一個(gè)身披破袈裟的和尚,瞄了一眼,,頸間插支破葵扇,,一瘸一拐地走進(jìn)大廳。李文察心涼了半截,,冷冷地說:“何方僧人,,是來此化緣的嗎?”
“阿彌陀佛,!貧僧乃是云游和尚,,新近到青寧山銅鼓巖歇腳,今日路過西山,,并非來此化緣,。”和尚雙手合十道。
“路過西山盡管走路,,何故撕下榜文,?”
“榜上說貴府夫人有恙,冒昧來此一觀,。”
“你也懂得醫(yī)道,?”李文察訕笑地說。和尚微微一笑,,謙和地說:“貧僧略知一二,。”李文察沉吟片刻,,心想夫人病得如此地步,,不如讓試一試看,,碰碰運(yùn)氣,接著就說:“好吧,,請(qǐng)進(jìn),!”
李文察把和尚領(lǐng)進(jìn)繡房,和尚那副模樣把丫鬟都嚇跑了,。那和尚坐在夫人的床前,,把跛足蹺在另一只大腿上,挽了挽袖子,,露出一雙又黑又臟的手,,一手抽下頸間的破扇,輕輕地扇著,,隨風(fēng)飄散著汗臭酸味,,使人聞之欲吐。他細(xì)細(xì)地候著脈,,歪著頭望著床上的夫人,,那夫人云鬢散亂,眉頭緊促,,面色慘白,。李文察一旁看著和尚細(xì)瞇著獨(dú)眼的那頂真樣子,掩著口,,幾乎要笑出來,。那和尚看了夫人的舌苔,然后走出繡房,,一本正經(jīng)地對(duì)李文察說:“李大人,,貧僧觀貴府尊夫人患的是脾病虛癥:脈虛緩無力,中氣下陷,,脾虛濕困,,宜補(bǔ)氣健脾化濕。貧僧配有參苓白術(shù)散金丹,,明日可派人來銅鼓巖取回,,服法每天二次,早晚服,,五天后再來拜候,。”說后和尚徑出門而去。李文察癡癡地目送著一瘸一拐的和尚消失在城門外……
第二天早上,,家丁從銅鼓巖取回一盒金丹,,李文察打開一看:內(nèi)裝八條形似四方長枕的藥餅。他就依次讓夫人服下了,沒想到夫人服藥餅幾天后效驗(yàn)如神,。
第五天早晨,,李文察很早就恭候在城門外,家丁空抬著轎回來,,轎后跟著一瘸一拐的和尚······
繡房內(nèi),,擠滿了李府的丫鬟傭人,大家凝神注視著和尚再次給夫人看病,。那和尚望聞問切后,,開了個(gè)處方遞給李文察說:“李大人,尊夫人脈虛而浮,,聲低氣短,,四肢不溫,乃屬脾虛癥,,宜續(xù)用黃芪建中湯,,請(qǐng)大人將方中的黃芪、桂枝,、白芍,、炙甘、生姜,、太棗搗碎研末,,佐以飴糖作為餡,把茯苓研粉作為皮,,加工制成四方長枕,,溫火烤后即可服用。服法是每天三條,,飯后服,。此藥甘溫香脆,補(bǔ)氣和中,,定能治愈夫人之病,。”李文察側(cè)耳傾聽,心悅誠服,。他感恩戴德地對(duì)和尚說:“謝謝圣僧指航,。”隨后便托出一盤銀錠,定要酬謝和尚,。那和尚婉言謝絕,,他合十道:“善哉!善哉,!阿彌陀佛,!貧僧飄零四海,,浪骸物外,不羨繁華,,不茍富貴,,身外有一袈一缽足矣,銀子與我何用,!哈哈,!銀子何用,!······”和尚一邊說著,,一邊輕搖破扇,汲著芒鞋,,一瘸一拐地走出李府大門,。
和尚走后,李文察便命人依和尚所授之法,,將藥方制作成枕頭形藥餅給夫人服用,,夫人的病逐漸痊愈了。
此后,,李文察為了答謝和尚的的恩德,,攜著夫人張氏,帶著很多財(cái)物,,坐著轎親自到銅鼓巖去拜訪那個(gè)和尚,,可是這個(gè)不肯接受銀子,又不愿留下姓名的獨(dú)眼跛足和尚,,又不知云游到何處去了,。
窮和尚把夫人的病治愈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傳得神乎其神,小溪西山李氏家族制的枕頭餅就這樣遐邇聞名了,。
枕頭餅既能治病又能作茶點(diǎn)的消息不脛而走,。消息傳到了漳州,漳州知府聞知西山李氏的枕頭餅如此神妙,,便派人要些回去嘗嘗,。消息傳到了京城,嘉靖皇帝知道了,,也想品品枕頭餅的味道,。萬歲爺下了一道旨意,欽命西山李氏把枕頭餅作為貢品奉上,。這下可急壞了李文察,,他想,,枕頭餅是藥餅,并非茶點(diǎn),,皇上不辨虛實(shí),,怎能吃?若是萬歲吃了此餅,,出了個(gè)差錯(cuò),,怎么了得?李文察左思右想,,想不出一個(gè)良策,。他食不知甘,夜不能寐,,成天在念著:“餅,!餅!餅,!”丫頭聽見了,,以為老爺要吃茶點(diǎn),便把糕餅奉上,。李文察手中接過丫頭奉上的糕餅,,心頭一亮,想著:呀,!何不將藥餅改成真正的茶點(diǎn),,這可是萬無一失的辦法呀!于是,,李文察就派人把溪口最著名的做餅名師請(qǐng)來,,經(jīng)過再三磋商,把茯苓粉換成面粉作為皮,,把藥末換成香柑,、芝麻、花生仁,,飴糖作為餡,,拌以純豬油精工制作,溫火焙成高級(jí)茶點(diǎn),,然后把枕頭餅作為貢品奉上,。紫禁城里,上至天子,,下至王公大臣,,觀此餅小巧玲瓏,嘗此餅香甜酥脆,,莫不交口稱贊,。一經(jīng)品嘗,,聲價(jià)十倍。這樣西山李氏的獨(dú)家枕頭餅,,就成為民間求之不得的貢品,。
后來,西山李氏家道中落,,他的后裔便以制作貢品枕頭餅作為謀生之道,。從此,世代相傳,,枕頭餅的制作方法就逐漸流入民間,,成為平和縣具有民間特色的茶點(diǎn)。
四百多年來,,每逢佳節(jié),,人們喜歡把枕頭餅做為名貴禮品饋贈(zèng)親友,。一杯濃茶之后,,他們細(xì)細(xì)品嘗枕頭餅的味道:酥脆香甜,確實(shí)是無限享受,。然而又有誰知道那個(gè)滿身汗臭,,身披破舊袈裟,頸間插破葵扇,,汲著芒鞋一瘸一拐的窮和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