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茗戰(zhàn)
晚春的彭溪村,,細雨蒙蒙,,云霧繚繞,一派醉美茶鄉(xiāng)的景象,。剛忙完制作春茶的茶農(nóng)又將進入沒玩沒了的“茗戰(zhàn)”。
“茗戰(zhàn)”俗稱斗茶,就是品茗比賽,,意為把茶葉質(zhì)量的評比當作一場戰(zhàn)斗來對待,“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范仲淹《和章岷從事斗茶歌》)。斗茶源于唐,,而盛于宋,。它是在茶宴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一種風俗,如今已成為茶農(nóng)的一項習慣的茶事,。古代斗茶茶品以“新”為貴,,斗茶用水以“活”為上。而且用火也很講究,、陸羽《茶經(jīng)·五之煮》說,,煮茶“其火用炭,次用勁薪,。”斗茶是一門綜合藝術(shù),,除了茶本身、水質(zhì)和火候外,,還必須掌握沖泡技巧,,宋人謂之“點茶”。蔡襄《茶錄》將點茶技藝分為炙茶,、碾茶,、羅茶、候湯,、焐盞,、點茶等程序。
平和縣自古就有斗茶的習慣,,每當春茶上市,,約定時日,茶鄉(xiāng)各家茶農(nóng)將精心制作的茶葉,拿出來“斗”,,當眾沖泡,、眾人品飲,看茶的做工,、葉片的色澤,,茶湯的湯色,眾人聞香,、品茗,,好不熱鬧。但茶農(nóng)們并沒有直接評出名次,,而是現(xiàn)場點評,,指出優(yōu)缺點,當然,,誰家的茶最好,,“茗戰(zhàn)”之后,大家心里都有數(shù),。
曾建東是當?shù)匾幻Y深的老制茶師和品茶師,,曾在縣里舉辦幾次的賽事中獲茶王稱號,每次村里的斗茶就自然成為“主評委”,。天公作美,,茶神助興。三月十六這一天既無大雨,,又無驕陽,,偶爾還飄過一陣濕霧,灑下幾滴雨點,,令人格外愜意,。老曾一家大小天一亮就開始忙開,在家門口的大院,,排桌子、立陽傘,、燒開水——早餐后,,周邊的茶農(nóng)、村媽,、村姑懷揣著“精品”紛紛趕來這里參加這一即將發(fā)生的“戰(zhàn)斗”,。
除曾建東當“主評委”外,代表中年和青年的曾凡陽和陳恩典也被推薦為“評委”,。斗茶正式開始,,情景甚為奇觀,一字排開10只白瓷蓋杯,“決斗”開始后,,先是“白鶴沐浴”,,用開水湯洗蓋杯;接著“烏龍入宮”,將稱好的5克奇蘭茶倒入杯內(nèi);繼而“懸壺高沖”,,滾水順杯沿慢慢沖入杯內(nèi);然后用杯蓋輕輕刮去浮沫,,叫“春風拂面”;加蓋一分半鐘后,打開杯蓋細聞香味,,叫“夢里尋芳”;隨后將茶依次斟入茶杯,,叫“關(guān)公巡城”、“韓信點兵”,。
老曾高興地對年輕人說:“我這鼻子能辨出香正不正,有什么特征;我的笨舌頭能啜出味厚不厚,、活不活……第一輪10個樣我已經(jīng)打好分數(shù)”。圍觀者佩服得不得了,,發(fā)出嘖嘖的贊嘆之聲,。那幾位應邀而來和不期而遇的外地茶商更是聽得入神,看得目呆,。老曾認為,,白芽奇蘭茶屬于烏龍茶的一種,既有烏龍茶的醇厚口感,,又有獨特的蘭花香,。品嘗白芽奇蘭茶時,首先將茶葉放入茶杯中,,沖入沸水,,蓋上杯蓋;約5分鐘后,打開杯蓋,,嗅杯中香氣,,再看湯色、品嘗韻味;最后觀察茶葉的葉底,。首先用嗅覺來審評香氣是否純正和持久,,可反復多嗅幾次,以辨別香氣的高低,,強弱和持久度,,以及是否有煙、焦,、霉味或其它異味,。白芽奇蘭茶香氣清高爽悅,品種特征香味突出,,似幽蘭香,,純正天然,。茶葉內(nèi)含物被開水沖泡出的汁液所呈現(xiàn)的色澤叫湯色。湯色有深淺,、亮暗,、清濁之分,白芽奇蘭茶以湯色橙黃明亮,、純凈透明,、無混雜的為上品;湯色灰暗、混濁者為次,。茶葉經(jīng)沸水沖泡后,,大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進入茶湯形成特別的韻味,茶湯溫度降至50℃左右時品嘗為最好,,含少量茶湯,,用舌頭細細品味,從而判斷茶湯的濃淡,、鮮爽,、醇和或苦澀等。白芽奇蘭茶口感醇爽,,具有獨特山骨風韻,,品嘗后,在吸吐氣之間也能感受到口中的甘甜和幽蘭清香,。最后一關(guān)是觀察葉底即指觀察杯中經(jīng)沖泡后的茶葉的嫩度,、色澤和勻度。白芽奇蘭茶沖泡后,,茶葉姿態(tài)自然舒展,,葉底柔軟、明亮,、均勻,。
斗茶場上佳茗屢現(xiàn)不窮,“評委”們大顯身手,。有的“老革命”遇到新問題,,有的后生讓人可畏,有的巾幗敢挑戰(zhàn)須眉,。老曾在鑒評一泡香型獨特的白芽奇蘭時,,由于眾說紛壇,他幾乎亂了方寸,。泡之再三,至第五泡,,他一點桌:“出來了!種在多紅赤土的大崠山新樅奇蘭,。”經(jīng)持有這泡茶的茶農(nóng)鑒別后,得到肯定。老曾卻故作姿態(tài),,頭向后一仰:老矣,,老矣,該退了!那個與他爭辯最激的小曾,,立即“拍之馬屁”:“姜還是老的辣!”老曾得意之情,,掛上了眉梢。老茶人常會有這種癡情癲態(tài),,切莫笑之,。老曾說,種在紅赤土的奇蘭茶“蘭”味濃,、香氣好,,海拔800米左右為上,當然,,超過800米的茶葉,,它更體現(xiàn)其高山茶韻味,特別是閩南最高峰的大芹山茶葉更能體現(xiàn)這一點,。
曾凡陽天生一個好鼻子,,他聞香本事令人叫絕。奇蘭茶的八個種質(zhì)資源:早奇蘭,、小葉奇蘭,、金面奇蘭、白奇蘭,、竹葉奇蘭,、赤葉奇蘭、青心奇蘭,、慢奇蘭和“七十二香”經(jīng)他聞后,,講出來八九不離十。他認為:奇蘭茶根據(jù)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香味,,清香型的奇蘭,,在茶葉的制作工藝上和鐵觀音的做法差不多,有選青,、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等工序,香氣比鐵觀音高飄,、持久,,有濃郁的蘭花香,。烏龍茶中有花果香的被視為高香,而奇蘭的香是其它茶葉沒有的,。黃金桂的典型桂花香,,本山的米蘭香,水仙的水仙花清香,,單樅的白玉蘭香,,梅占的水蜜桃香,八仙烏龍的楊桃香,,等等,。唯獨奇蘭茶的蘭香是混合型的,而且混合得很好,,有素心蘭的神秘香,,也有墨蘭的幽香,說它是奇特的蘭花香最為貼切,。我們常見的奇蘭茶大都是經(jīng)過烘培的濃香型白芽奇蘭,,濃香型奇蘭又分輕火焙、中火焙,、傳統(tǒng)炭焙幾種,,輕火焙、中火焙現(xiàn)在一般是采用電焙,,只有傳統(tǒng)炭焙還保存了最原始的奇蘭制作工藝,,炭焙奇蘭的香氣里已經(jīng)聞不到蘭花香,而是一種類似炒米香的火香味,。
拿起杯蓋,十個茶樣聞過去,曾凡陽開始發(fā)話:“這泡香氣很足,可惜蘭香不很突出,主要原因是制作茶葉的過程中天氣是偏北風而不是正北風”,。頂級奇蘭茶是要靠時節(jié)和天氣才能做成的,那就是谷雨前后幾天,茶葉采下來晾青過程是正北風,炒青過程是偏南風,。這種茶葉做出來,,滋味甘醇、花果香味,。“這泡火味較重,,得過一段時間才好喝。”對于火味重的奇蘭茶,,曾凡陽認為:第一泡有焦火味的,,十天之后會退火返香;第二泡仍有焦火味的,二十天之后才會退火返香;第三泡還有焦火味的,,退火返香只能是幾個月后的事,。
在廈門、漳州都有開茶館的老板陳某,,也千里迢迢趕回參“戰(zhàn)”,,畢竟是久浸茶間,,審評中也能說出一些門道。他用閑時講了自己營銷奇蘭茶之道:“我在客人品茶時,,悄然奉上一杯正宗奇蘭茶,幾趟之后,,客人上癮了,,才知‘上當’,欲罷不能,。‘上帝’樂意接受,,生意也就有了,特別是白芽奇蘭茶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以及2015年白芽奇蘭品牌價值21.6億元,,位列‘2015中國茶葉區(qū)域公用品牌價值榜’第11位后,生意更好做啦,。”當然,,陳老板回來參“戰(zhàn)”其實也是經(jīng)營之道:哪家茶葉好一比就清楚,這樣收購茶葉快,、準,、好。
折騰了一天,,“茗戰(zhàn)”也基本結(jié)束,,雖然沒有評出名次,但好壞自己心知肚明,。很多茶農(nóng)在嘟噥著準備明天到相鄰的九峰鎮(zhèn)茶鄉(xiāng)與同行們再比高低,,因為,第二屆海峽(平和)茶會白芽奇蘭茶王賽很快要舉辦,,他們想通過自己的“茗戰(zhàn)”選出最好的茶葉參加這難得的海峽兩岸聯(lián)合舉辦的賽事,。
活動結(jié)束,天氣還好,,我們幾位看客意猶未盡,,驅(qū)車駛?cè)胧劳馓以矗側(cè)氩鑸@綠地,,沒有盡頭的山路穿行在起起伏伏的茶園里,,天邊夕陽映照著遠山和農(nóng)舍,炊煙彌散在茶山里輕若煙嵐,,我們迷醉在茶鄉(xiāng)的風情里,,心安若歸。
從朱熹大芹山下的與茶農(nóng)“對茶”到王陽明的“品茗議縣”,、林語堂的“茶需靜品”,,再到山野村夫,、文人雅士的斗茶,不管是樂趣還是游戲,,或者說是雅致風情,,平和白芽奇蘭茶的故事仍在不斷地演繹、升華,。如今,,作為福建省五大茶葉名品之一的白芽奇蘭,已經(jīng)成為漳州茶的當家品種,,白芽奇蘭茶和武夷大紅袍,、安溪鐵觀音一起,構(gòu)成福建茶葉“三足鼎立”格局,,在海內(nèi)外茶葉市場作為漳州茶的“一號代表”,,傳遞漳州味。喝著白芽奇蘭茶,,就不僅僅是品茶,,還是品味漳州文化,品味平和心境,。
斗茶樂,,人生樂……或許茶農(nóng)們斗茶斗出了制茶技藝的提升和茶價的攀高,而市井人家,、文人雅士斗茶斗出的是另一種境界,。有道是“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斗茶”,,由此可見,,那一味的禪茶,其真正的妙用卻是在于指點人生的修行,。從茶山回來,,我們與老曾共同品賞“茗戰(zhàn)”結(jié)果的“茶王”,注視著金黃的茶湯,,思緒被那縷溫柔輕輕地吹拂著,泛著一圈一圈的光暈,,最后傾瀉在清茶那聚攏還散的飄渺遙遠中,,喝著鮮爽而帶花香的“茶王”,想著生活在這喧囂的浮世,,若能夠做到心淡如茶多好,在平常、平凡,、平淡的人生中,讓自己擁有一份淡淡的情愫,,淡然而閑適、恬靜而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