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城:歷史文化的一個符號
古城堡,,作為歷史文化的一個符號,已沉寂在現(xiàn)代喧囂之中,。但它卻凝聚著歷史的深沉厚重,,延續(xù)著文化的根脈。小溪鎮(zhèn)高南村的南山古城以其久遠的建筑時間和特有的風(fēng)格以及文化信仰而充滿故事。
小溪鎮(zhèn)被交匯的琯溪和花山溪分隔為三塊,,即城西區(qū),、城東北區(qū)、城東南區(qū),。古時有三大名城:牛頭城,、西山城、南山城,。牛頭城和西山城已被嚴重毀壞,,而座落在城東南區(qū)高南村的南山古城堡至今保存尚好,其中主城門——北城門及門樓,、祠堂,、街港、大部分古民居和城墻的古建筑基本保持原貌,。
遠眺高南村,,背山面水,半山半水,,不城不市,,不喧囂,不偏僻,,是動靜兩相宜的地方,。高南村境內(nèi)有“天馬山”、“五虎山”,、“狗頭山”,、“西牛坑”,、“鳳尾尖山”,、“蛇舌山”、“龜山”等山峰,。在村的北山坡,,有五個山脊由南向北伸向高南,古人稱為“五虎下山”,。在村里,,古時候有“古井塘”、“萬金塘”,、“黃潭塘”,、“蓮塘”、“荷蓮塘”,、“后帽塘”,、“后帽土地公塘”等七口古塘,,如同七顆天上星星點綴在南山土地上,古稱“七星墜地”,。在村的前面,,九龍江的上游——花山溪蜿蜒流過,直通漳州月港,。明,、清、民國時期,,花山溪航道是平和縣對外物資交流的主要航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
在這山與水環(huán)抱之間,,有一片兩頭尖,、中間大之月牙形地帶,土地平坦,,阡陌縱橫,,村落錯落,雞犬之聲相聞的地方,,曾經(jīng)的一座古城在書寫著輝煌與沒落,。
秋日的傍晚,我行走在這座古城里,,感受時光老人為它留下的不少歲月的擦痕和跡印,。墻體暗黑,墻磚斑駁,,夯土裸露,,且有許多地方都坍塌落陷。那剝蝕的磚面上爬滿著無數(shù)幽暗叢生的苔蘚,,皸裂的墻縫里生著蒼黃的瓦松和野草,,風(fēng)化的夯土里長出虬曲的雜樹和人為的家樹,城墻石縫里擠滿像龍蛇外盤的樹根……這一切的一切都顯得如此的荒涼與破舊,,而又僅有一線希望的是:那些雜草叢里,,還有無數(shù)生命向上蓬勃發(fā)展的生機。此情此景,,使人又不能不產(chǎn)生滄桑之感!
城堡是人為設(shè)置的一道防線,,是壘的一條壕溝,是守者對付敵者的一張盾牌,。我在古城漫步,,仿佛每一步都走在歷史歲月的長河之中……暮色漸起了,歷史顯得迷蒙,、幽暗又邈遠,,這城這堡的興廢存亡,在漸行漸遠中又明晰了起來……
南山古城充滿著一種文化和一種智慧,。其始建于元末明初,,后在明清時代進一步擴大、完善,。至今仍保存著一座方形城寨,,又名南山月寨。全城東西長200米,,南北長150米,,城門城樓保存完好,城門上有花崗石刻匾額,,刻有“天岳培基”四大字,,石刻門聯(lián)“爽氣西來,地轉(zhuǎn)琯溪環(huán)月寨;明星北拱,,天騰馬麓壯金垣”22個大字,,蒼勁秀麗、字簡意博,,富含哲理,。
“天岳培基”從字面上解釋是:“天岳”,從石刻門聯(lián)的內(nèi)容看有天馬山巔峰的意思;“培基”,,就是筑基礎(chǔ)的意思,。《易經(jīng)》里有一卦叫漸卦,,就是告訴我們凡事都要循序漸進,,勿急功近利。想要成功,,就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從最基礎(chǔ)的事情做起,,最后到達事業(yè)的頂峰,。“天岳培基”從蘊含的意義可理解為:中國有六岳,天岳,、東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天最大,,天岳幕阜山為六岳之首,,統(tǒng)管五岳(東南西北中),。人體有六脈,神州有六岳,。六岳乃神州之精,、神、氣所在,。很多天師只有到天岳來,,將自己所修之德向天禱告,才能早成正果,,就象當(dāng)今歌唱家都想去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一樣,。他們所傳播的忠、信,、孝,、悌已植入了我們民族的根系。
南山城城墻有二層樓高,,堅厚無比,,最寬達4至5尺厚,據(jù)傳城墻上可放置“八仙桌”,。城墻大部分與民房結(jié)合,,城內(nèi)為二層民房,外墻即是城墻,,城墻地基全部用大粒鵝卵石砌成,。由于明朝時期倭寇和土匪猖獗,所以,,設(shè)計者在城內(nèi)二樓民房設(shè)有瞭望,、射擊孔,以御賊寇,。城外有一口月牙形的池塘——古井塘,,也就是護城塘,長約250米,,寬約25米,,呈半月形,繞北城門一面,,終年有源源清水不斷流入,。相傳這一古井為妖怪魔窟,殘害人畜,,不知何年,,來個法師,將妖魔盡驅(qū)入井中,,上蓋石板,,以咒鎮(zhèn)壓,。因之挖土填井為塘,遂成今之塘,,妖魔不得復(fù)出為害人畜,,故得名為“古井塘”。村民林石丁介紹,,古井塘以前比較寬,現(xiàn)在比較窄,。晚上坐在塘邊,,在月亮照影下,水塘里可以看到天馬山,,當(dāng)?shù)厝朔Q為“坐天馬”,、“看天馬”。池塘里面兩邊有旗桿,,里面還有一口古井,。古時候每年五月初五,都在這里舉辦龍舟賽,,這種活動還持續(xù)到20世紀40年代,。
據(jù)考證,南山城系明清風(fēng)格的古建筑群,,有三街六巷九淹(排水口),。街巷路面皆以鵝卵石鋪成,古香古色,。林石丁介紹說,,以前三街六巷里有一口井,在每年五月初五中午十二點時刻,,那口井井水會滿溢出來,。
一座城堡,總會讓人想起一段歷史,,講述一個故事,。南山城有北東西三座城門,中央為“林氏宗祠”,,“林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約公元1398年),,是南山林氏二世一房祖昭然公為在朝為官、官居一品的南山林氏二世二房祖浩然公,,準備榮歸故里晉謁祖先而建,。該建筑屬明清時代的紅磚青瓦,上下兩落兩廂中天井式的古建筑,。整座祠堂雕梁畫柱,,楹上名匠雕刻人物花草,、飛禽走獸,油漆描金,,光彩奪目,,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屋面一色青瓦,、屋脊飛檐,有彩瓷貼成龍鳳,、鳥獸,、花草……光彩斑斕,氣象雄偉,。
據(jù)《林氏族譜》記載:南山林氏開基一世祖原甫公,,字南塘,生于元朝仁宗甲寅年(公元1314年),,祖籍河南,,年輕時因不滿元朝外族統(tǒng)治,參加反抗元朝外族統(tǒng)治的起義,,任人民軍工師職,。兵敗后,原甫公一人到處逃難,,與元朝惠宗年間(約公元1354年),,來到南山村安身立足,先給陳家富人幫工討生,,以逃避追捕,。后來原甫公勵志創(chuàng)業(yè),向陳家祖祠邊買了一片空地建房屋,,圍鴨室,,養(yǎng)母鴨,開基立業(yè),,之后娶妻傳衍子孫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已繁衍至26世,。原甫公的后代建了南山城,,當(dāng)時人口最多的時候近1000人,城內(nèi)繁華,。后來,,南山林氏后代還外遷至廣東、浙江、臺灣等地,。
我想,,南山古城能夠保存得這樣完整,是信仰和夢想支撐的善果,。古城人信奉佛教,,建有顯威廟、關(guān)帝廟,、鎮(zhèn)南宮,、義祠壇等。在城外的古井塘,,自古就有了端午節(jié)龍舟賽,,俗稱“爬龍船”。此項活動會期三天,,初四日,名曰“巡江”,,俗稱“劃水花”,,意指劃水驚魚;初五“午日節(jié)”,午前時分,,名曰“招魂”,。兩艘龍舟,舟舷各蹲一排人劃槳,,槳分紅,、藍兩色,一舟一色,,涇渭分明,。長幡上書“三閭大夫”,祭江前,,槳劃舟行,,不緊不慢,魂幡揮擺,,巡塘四周;初六日是決戰(zhàn),,賽時,兩舟拼攏,,并排齊出,,從“古井塘”東邊,劃向西岸,。此時,,群情激揚,吆喝聲、鑼鼓聲,、水聲響成一片,。
農(nóng)歷八月初八是“淵廣圣王”王公謝安的誕辰日,古城人做“尪戲”三天,,祈福平安,。此時,熱鬧非凡,,人頭攢動,,人山人海,焰火光芒,,時時照亮夜空,。在這里,“尪戲”已經(jīng)不單純是一種祭祀,、一種娛樂,,它已然成為勞動人們感受文化、獲取知識的舞臺,,已經(jīng)成為寄托希望,、釋放幸福、享受和諧,、追求夢想的精神崇尚,。農(nóng)歷正月二十日是俗說的“天穿”日,男女老少都喜歡出門尋親訪友,,過家串戶“出穿”,,納福迎祥,祈行好運,。
站在夕陽下的古城,,欣賞著十分凄美的古城風(fēng)姿,聽著留守村民講述著村莊的衰落,,耳畔仿佛傳來房屋漸漸破落的聲音,。羅馬哲人奧古斯都說過:“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它就像一部活的歷史,,一幕幕,、一頁頁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滄桑巨變……我在想,南山城明朝就興起,,又因自然環(huán)境的改變而衰落,,如不立即保護,不久的將來,,其身體將流離不見,,化為塵土,。
南山古城里面裝著智慧,裝著堅強,,它見證了中國建筑史上的輝煌;南山古城里面裝著生活,,裝著希望,古城人用特有的方式在懷揣著夢想,,創(chuàng)建著幸福,。如今,在古城外,,一座現(xiàn)代化的新興城市正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