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鯉祈夢”仙洞山
藍(lán)天白云下,,蒼松,、奇石,一群放牧的牛羊在草原上悠閑地吃草,,你可領(lǐng)略“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那份寥廓和深遠(yuǎn)以及“天穹壓落,、云欲擦肩“的那份豪邁和灑脫……這里可不是北方大草原而是閩南第二高峰——仙洞山上的別致風(fēng)情,。草原上那堆黑色的石頭在寒冬的山風(fēng)中堅強(qiáng)地挺立著,圣潔,、優(yōu)雅,、高貴、靜美,,似乎又帶著一絲無法言說的悲涼與蒼寂,,石洞中幾百年的廟宇承載了多少故事,,多少夢想,多少愿望,,它像一副陳年的油畫,,將仙洞山的美景映襯無余。
仙洞山位于平和縣蘆溪鎮(zhèn)小蘆溪北部,,毗鄰永定下洋,、大溪、湖坑,,海拔1530.30米,,山頂較為平坦,有上千畝的高山草原,,山上最為出名的是“九鯉仙師”廟,。《平和縣志》載:廟狀如洞,,由石材砌成,。長4.7米,寬4.5米,,高4.7米,,頂部拱狀,由23條石板覆蓋,。廟中有2石碑,,其中一塊石碑上書“九鯉仙師”。中有兩桌,,供奉九尊菩薩,,高約30厘米,旁有兩床,。廟外有石板埕,,面積187平方米,周有圍墻,,墻高1.5米至3米不等,。有詩為證:
平永相連仙洞山,蒼松奇石互參差,。
常年云靄繞峰頂,,四季山風(fēng)透骨寒。
遠(yuǎn)眺江山如錦繡,,近鄰恰似登云天,。
風(fēng)云變幻根基固,古洞幽深隱神仙,。
關(guān)于“九鯉仙師”廟的傳說很多,永定和平和民間流傳的也不大一樣。但相同的是“九鯉仙師”已成為客家人和閩南人共同的民間信仰,,而這種信仰最大的特色和亮點就是“祈夢“,。
資料顯示,九鯉仙師其實就是何氏九仙,,因此在仙洞山廟中供奉著應(yīng)該就是中國的夢神——何氏九仙君,。何氏九仙君曾有這樣一個傳說:
漢武帝時,元始天尊神游玉京山,,見到南蠻閩地教化未開,、刀耕火種、缺醫(yī)少藥時,,因而生出惻隱之心,。那由九股真氣聚成的圣蓮寶座竟與天尊心意相通,在感應(yīng)此念后便化為仙真之形顯現(xiàn),,天尊知其意而派其下界教化眾生,。臨行前,天尊贈言到:“大道無形,,且五色令人目盲,,你等下凡,需以心為鏡,,以夢為靈,,感悟世事,點化世人,。”隨即,,九仙一起來到福州投胎做了閩郡太守何任俠之子,然而這九個兒子,,除了老大的額頭中間有一只眼睛外,,其余八人均雙目失明。
九仙在世33年,,隨著喜歡道教的何任俠一起在家讀經(jīng)修行,。忽一日,九子對太守夫婦說:“蒙父母親恩,,生我血肉之軀,,養(yǎng)我殘破之身,現(xiàn)在塵緣已盡,,也該是我等離去的時候了,。”言畢九子魚貫而出,到了閩江之濱,,每人都用閩江龍津之水清洗雙目,,頓時目開眼明,、炯炯有神。隨后,,九子一路飄然南下來到興化湖邊(今莆田市仙游縣九鯉湖)結(jié)廬而居,,除煉丹外便四處教化百姓、澤被四方(因此現(xiàn)在福建各地皆有九仙勝跡與傳說),。
九子在閩地云游教化眾生九年后,,回到興化湖邊,此時有九尾鯉魚躍出水面,,九仙每人拿出一顆金丹拋入鯉魚口中,,金鯉的頭頂上頓時生出龍角騰空而起,九仙躍然而上,,騎著金鯉魚升天而去,。此后,興化湖便改名叫九鯉湖,,所在之地亦稱仙游縣,。此后,九仙按照天尊的旨意:“以心為鏡,,以夢為靈,,感悟世事,點化世人,。”
相傳九子云游到平和與永定交界的一處高山時,,登上最高峰,一覽眾山小,,方園綿延百里,,俯視山下,奇峰錯列,,然頃刻突變,,大風(fēng)陣陣,白霧蒙蒙,,飄來涌去,,變化無窮,一忽兒點點碧嶠爭露,,一忽兒茫茫云海翻騰,,如處仙境。于是,,九仙便在這山峰的山洞小住,,以夢點化世人,澤被黎民蒼生,,聲名遠(yuǎn)播,。一天,,山下蘆溪鎮(zhèn)西新村和秀蘆村的幾個村民到山上采摘藥物,在仙洞山頂上休息時,,在睡意朦朧中,,有仙人托夢說,主峰山洞里有很多白銀,,夢醒后的村民突然看見一只白兔,村民們上前去追,,追著追著白兔鉆進(jìn)了一個洞內(nèi),,于是村民們用隨身帶的工具開挖,挖著挖著竟然挖出了一壇壇白花花的銀子,,而白兔卻不見蹤影了,。村民深感此系神明所賜,為感恩,,他們請來師傅在山頂上修了一座神廟,,用香樟根據(jù)夢里九位仙人的形象刻成九尊佛像,然后修筑了一條道路,,并把這座山命名為“仙洞山”,,把廟宇命名為“九鯉仙師”廟。日后,,這座山頂上的神廟成為了山下客家人和閩南人共同膜拜的神靈,。”
世道滄桑,“九鯉仙師”廟歷代有得道和尚主持,,香客不斷,,或祈求或圓夢,極其靈驗,。如做傘坊工匠,,在山中曲徑徒步而上,汗流浹背,,筋疲力盡,,行至半山怨嘆說:“何必到山上來求神。”當(dāng)夜睡夢中,,忽聞仙師說:“白紙漆油煙,,何必上天來求仙”。翌日早晨上殿燒香敬拜,,百般懺悔,,祈求仙師庇佑,來年生意興旺,。果然靈驗,,捐贈百兩白銀答謝,,并勸眾人從善,才能有好報,。
其實,,類似“九鯉仙師”的祈夢在莆田仙游的九鯉湖很早就有,九鯉湖是我國漢族居住區(qū)祈夢文化的發(fā)源地,,何氏九仙是民間流傳歷史最長,、影響最廣的司夢神靈,是歷史上唯一被公認(rèn)為全國性崇拜的夢神,,其祈夢程式自唐宋一直沿用至今,,堪稱為研究我國祈夢文化的“活化石”。歷代達(dá)官顯貴,、騷人墨客來此朝圣,、祈夢之風(fēng)盛行,六朝太府卿鄭露,、宋端明殿學(xué)士蔡襄,、明禮部尚書陳經(jīng)邦、狀元羅倫,、江南才子唐伯虎,、大旅行家兼地理學(xué)家徐霞客、清代名宦李光地及近代一些政要都來過這里游覽,、祈夢,。
九仙信徒主要分布在莆田、仙游,、福州,、閩南的廈漳泉及東南亞一帶。夢神九仙與海神媽祖遙相呼應(yīng),,一山一水俱得精神,。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同樣,,幾百年流傳下來的許許多多以夢文化為題材的夢驗故事也給仙洞山的“九鯉仙師”廟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令人神往,。
祈夢者一般是為了卜問前程及運(yùn)道吉兇而來請求九仙予以預(yù)示,。據(jù)傳九仙賜夢多為隱語,過后始驗,。祈夢者必須懷虔誠,、崇信之心,來前要吃素齋,還要清心寡欲,,一心念著求仙賜夢之事,,專程而來,無所牽掛,,方能得有靈驗之夢;否則,,將無功而返。
相傳清雍正時期,,在家從事煙葉生意的平和縣蘆溪鎮(zhèn)東槐村村民陳師助,,于1723年春天來到仙洞山觀光和乞夢,祈求鯉仙為他指點迷津,。是夜,,陳師助住宿仙洞,焚香叩拜之后,,須臾間進(jìn)入夢境。朦朧間仿佛望見仙翁手持拂塵跚跚來到跟前,,對他言道:“陳生一片虔誠之心來到這里,,為求前景如何?仙人不負(fù)你所望,請看夢示,,以實現(xiàn)你平生的夙愿”,。接著仙翁指引他來到一條大江邊,江旁有一塊石碑隱隱約約寫著“漢口”兩字,,而后仙翁又引他到一個操練場,,一個高大魁梧的將軍手握一把大刀向他走來,說:“你有百步穿揚(yáng)之技,,胸懷報國之志,,大刀送給你。”仙人為他的心事揭示夢兆,,陳師助不甚了解其意,,要求仙翁明喻,瞬間仙人不見了,,醒來夢幻情景卻歷歷在目,。
過了一個月,湖北漢口的一個朋友前來邀請陳師助到那邊做煙葉生意,,陳師助有點領(lǐng)悟當(dāng)時夢境中“漢口”兩字的意思,,于是欣然答應(yīng),帶上他的家眷前往漢口從事煙葉交易,,生意果然興旺,,而后全家定居武漢經(jīng)商。陳師助生性好弄刀舞棒,,生意之余常到鄰居的弓矢館就武,,苦練武功,,并練就百步穿揚(yáng)之技,單刀銀舞之光,。雍正五年(1727年)四川大金川戎狄之寇,,屢次擾亂,烽煙疊起,,危及官府,,川陜總督岳鐘奇掛帥,征討失利,,乃出榜招納天下豪杰,,陳師助決定棄商從軍,即往湖廣投軍,,當(dāng)眾比試武藝,,單刀揮舞,弓矢穿揚(yáng),,韜略精通,,岳帥納為隨從護(hù)衛(wèi),轉(zhuǎn)戰(zhàn)沙場,。出征數(shù)次,,智勇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頗受賞識,。岳元帥奏知皇上召見,皇上見其身體魁梧,,武將之氣,,即敕封御前侍衛(wèi),特授湖廣武昌游記,。雍正十年(1732年)升任岳州參將,,暑州、國州總兵官參府事,,晉加二級,,四個月后,授四川省成都府總兵,。這真是印證了仙洞山的夢兆靈驗,。
同樣,出生于清雍正十年(1733年)的平和縣蘆溪鎮(zhèn)東槐村人陳先聲也到仙洞山祈夢,,受到九鯉仙師的點化,,此后,果然科舉順利,平步青云,。陳先聲于清乾隆癸酉年(1753年)科舉中進(jìn)士,,文彩橫溢,獨具一格,,乾隆御賜“明通進(jìn)士”,,授建寧縣教諭,后調(diào)任臺灣鳳仙縣教諭,,1760年升任浙江省汾永縣縣令,,1766年升任翰林院編修。他為官一任,,政績輝煌,,滿袖清風(fēng)。宰相蔡新有詩贊曰:“學(xué)業(yè)淹通博極五車載滿,,官方節(jié)介攜來滿袖清風(fēng),。”
仙洞山不僅是個祈夢的好地方,還是平和縣革命的“小延安”,。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紅軍領(lǐng)導(dǎo)人張鼎丞、鄧子恢曾駐扎在仙洞山寺廟里,,開展閩西地區(qū)革命活動。三年的游擊戰(zhàn)爭中,,這里更是閩西南革命指揮中心,。魏金水、王直,、熊兆仁,、劉永生等革命前輩在仙洞山運(yùn)籌帷幄,決勝閩西南,。寺廟中和尚奇定師傅帶著徒弟到平和蘆溪的西新,、秀蘆、漳汀和永定的大溪,、下洋,、湖坑等鄉(xiāng)村化緣,大力支持紅軍游擊隊,。1948年省偽保安二團(tuán)吳子高匪部進(jìn)駐小蘆溪,,獲悉廟里和尚支持紅軍游擊隊,派兵圍剿仙洞山,,燒毀寺廟6間平房,,將奇定師傅押解到匪團(tuán)部——小蘆溪蕉林兜陳氏家廟。匪軍對奇定師傅嚴(yán)刑拷打,逼問紅軍游擊隊的下落,。奇定師傅受盡酷刑,,一口咬定“不知道”。奇定師傅回到廣東大埔后不久就去世了,。經(jīng)過這一浩劫,,仙洞寺廟逐漸荒蕪。但洞中“九鯉仙師”神位依然存在,。解放后,,臨近的永定大溪鄉(xiāng)關(guān)山村、凹下村等地的男女信士,,每逢初一,、十五上山虔誠敬拜,香煙繚繞,。每逢三年,,蘆溪鎮(zhèn)東槐村民“三義尊王”的進(jìn)香隊伍,敲鑼打鼓,,彩旗招展,,浩浩蕩蕩到仙洞寺廟進(jìn)香。
洞府名山是大道,、大美在人間的投射,,是可感可親的人間仙境。仙洞山不是很高,,道場的文化卻淵源悠久,,并始終保持著純樸、秀美,、自然天成的形象,,就像深處閨中的處子,雖然生機(jī)勃勃,,但尚不為多人所識,。那種關(guān)愛社會、關(guān)愛人群,、關(guān)愛眾生,,又關(guān)心天人之間、萬事萬物,、自然生態(tài)的和諧和變化發(fā)展的觀念值得研究和借鑒,。
如今人們對神的祈夢或許成為歷史,而更多的是一點山水,,萬縷情絲,。曾有多人詢問登仙洞山之目的,,要對神祈求些什么?細(xì)想起來真沒有什么世俗功利對神祈求,大部分為興之所至,,適性而已,。當(dāng)然,人都有趨赴吉祥美好的心愿,,這有助人之德行,,因為現(xiàn)在很多人只追求技術(shù)發(fā)展,忽視人類的道德與價值觀,使社會進(jìn)入了風(fēng)險社會的視域中。人非神仙,,都難以絕對免俗,,關(guān)鍵在于提高修養(yǎng)和素質(zhì),不斷洗滌庸俗,。古人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道教主張“道法自然”,,天下名山勝水鐘靈神秀,,利用閑暇抽身到山野中去,到溪流中去,,去登山,、去游歷,增加有益身心健康的運(yùn)動,,啟迪人生進(jìn)取的靈智,。擁抱大自然,那就是擁抱自己的生命!
(本文的部分故事根據(jù)陳良漢提供的材料和民間流傳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