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癡”王陽明
“平和之父”王陽明雖然是一代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但早年,,其也在學什么、自己該成長為什么樣的一個人上迷茫過,,既曾窮究理學,,也曾縱情歌詩文辭,既曾沉迷養(yǎng)生,,又曾熱衷導引術(shù),。然而,王陽明不管學什么,,都專注而忘我,,用現(xiàn)在的話說叫“干一行鉆一行”,是一位地道的“學癡”,有幾件軼事就能說明這一點,。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王陽明16歲,和祖父王倫一起隨任翰林院編修的父親王華在京師居住,。此時,,想要“讀書做圣賢”的王陽明正把自己的精力花費在南宋朱熹的理學研究上,因此“遍求考亭遺書讀之”(考亭在福建建陽,,朱熹晚年曾在此聚眾講學),。有一天,王陽明讀到朱熹的“眾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亦涵至理”,百思不得其解,,就與一位姓錢的朋友討論,。后來,兩人決定一起以官署中的竹子為例開展“格物致知”,,弄通其中道理,。兩人冥思苦想,一直沒能弄懂,。到了第三日,,這位姓錢的朋友就勞神成疾,倒下了,。王陽明笑他精力不足,,就自己一個人繼續(xù)苦苦思索,但也始終參不透其中道理,,到了第七天,,王陽明再也受不了了,也勞思成疾倒下了,。為了弄通一個道理,,連續(xù)思考七天,并且因此勞思成疾,,這在古在今,,恐怕都不多見,也足見王陽明勤于動腦,、孜孜以求的學習精神,。
“格竹子”而勞思成疾,大大打擊了王陽明“讀書做圣賢”的信心,,讓他覺得自己也許沒有這個能力做圣賢,。因此,,王陽明暫時放下了圣賢之學,開始把自己的興趣轉(zhuǎn)向道教的養(yǎng)生,。然而,,一進入新的領(lǐng)域,王陽明又把他的全部身心投入在這個領(lǐng)域之中,,期間有一件事情可見當時王陽明對道教養(yǎng)生的癡迷,。17歲那年,即弘治元年(1488),,王陽明到江西南昌迎娶夫人諸氏,。結(jié)婚當天,王陽明偶得片刻空閑,,就到附近走走,,無意中來到了鐵柱宮,進入宮內(nèi),,看見一位道士正坐在榻上,。見是道士,王陽明趕緊上前見禮,,并表示自己也喜歡道教養(yǎng)生之學,。道士于是邀請王陽明相對而坐,并向王陽明大談養(yǎng)生之學,。王陽明聽得津津有味,,早把自己當天結(jié)婚之事忘到九霄云外。而他的岳父——江西布政使參議諸讓——一家子則急得團團轉(zhuǎn),,大婚之日,,新郎找不見了,這算什么事?諸讓趕緊派人四處尋找,。但是,,當派出的人找到王陽明時,,已是第二天的早上了,。結(jié)婚,無論對誰來說,,都是一生中的一件大事,,為了一個養(yǎng)生講座,而忘記了自己的終生大事,,誰聽來都覺得不可思議,,但它就發(fā)生在王陽明身上。
另一件軼事是發(fā)生在弘治十四年,,當時王陽明三十歲,,此時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的他正被差往直隸,、淮安等地,會同各地巡按,、御史審決重囚,,公務(wù)十分的繁重。但是,,白天勞碌于公務(wù),,晚上回到住處,王陽明“必燃燈讀《五經(jīng)》及先秦兩漢書”,,堅持不懈,,做到公務(wù)學習兩不誤。然而,,此時的王陽明虛咳之疾剛剛調(diào)理得好了些,,他的祖父王倫擔心王陽明如果再這樣勞心勞力,恐怕會因過度勞累而患病,,就吩咐家人把王陽明書房的燈撤走了,,以此杜絕王陽明深夜苦讀。為了不讓祖父發(fā)現(xiàn),,王陽明只好每晚等到祖父睡下了,,才偷偷地來到書房,挑燈夜讀到深夜,。結(jié)果事情也正向其祖父所擔心的方向發(fā)展,,王陽明因此虛咳漸漸厲害起來,并發(fā)展到咳血,。從此,,咳血病開始戀上王陽明,并伴隨了他一生,,也折磨了他一生,,并且最終讓他英年早逝。
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即使從小記憶超群,、才思敏捷的王陽明也不列外。王陽明最終成長為一代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與其一生中從不放棄學習思考,、學什么都全身心投入的“學癡”性格是分不開的,。這種性格,使其無論走進哪個領(lǐng)域,,都能夠心無旁篤,,快速前行,,抵達領(lǐng)域的高地。這種性格,,也使其在泱泱歷史長河中獨樹一幟,,成為具有跨越時代普世教育意義的典范,告訴人們,,想要成功,,首先得肯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