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心得
“頭上晴天少,,眼前茶館多,。”這說的是蜀地,其實各地的茶樓,、茶室都不少,。中國人愛茶,、親茶、寫茶詩,、著茶文,,茶事繁密,搖曳多姿,。
茶人歷來看重水,,“水為茶之母”,好茶須好水,,在茶與水的歡快結合中,水甚至決定茶的品質,。明末清初人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茶性必發(fā)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水好,,即令茶葉稍次,能提攜得茶好;反之水次,,會使茶的品質降格,。
古代茶人為取得好水不遺余力,專門收集“朝露之水”,、“初雪之水”,、“清風細雨之中的無根水”,即不使落地之水,。冬天,,掃梅花瓣上的雪,用罐密封,,埋于地下,。《紅樓夢》中的妙玉即有此雅癖,。
古人對烹茶的燃料也不隨便,。好的燃料純凈,火力持久,,不生煙和異味,,油污的炭、柴則不可,,腐木朽株也不用,,帶有火焰的炭火最佳,。溫庭筠《采茶錄》:“茶須緩火炙,活火煎,?;罨鹬^炭之有焰者。當使湯無妄沸,,庶可養(yǎng)茶,。”他又進一步描寫茶湯由靜止到沸騰的過程:“始則魚目散布,微微有聲,。中則四邊泉涌,,累累連珠。終則騰波鼓浪,,水汽全消,。”寥寥數(shù)語,使人如見其狀,,如聞其聲,。用這樣的炭火烹茶,茶味才純正,。陸羽的《茶經(jīng)》也說:烹茶,,“其火用炭,次用勁薪,。”勁薪耐火,,一燃即滅的刨花肯定不行。
烹茶,、品茶對環(huán)境有要求,,那就是一個“靜”字。茶事沖淡閑潔,,韻高致靜,,“欲達茶道通玄境,除卻靜字無妙法,。”靜,,內(nèi)斂含藏,心如止水,,洞察表里;環(huán)境安靜,,氣定神閑,通過細吮慢啜,,步步領略,,方可在舌尖齒下砸摸出茶的含蘊。清人戴震《賞茶》詩,,極寫茶事環(huán)境之幽:“自汲香泉帶落花,,漫燒石鼎試新茶,。綠蔭天氣閑庭院,臥聽黃蜂報晚衙,。”院里靜得連黃蜂飛過都能聽見,。寧靜、閑適,、茶氣氤氳,,茶人之樂還有什么比這更甚的?
中國茶道以自然樸實為圭皋,一切茶事活動都順其自然,,一靜一動,,如山石流泉,任由心生,,美在率意,。杜甫的《品茗》:“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石闌斜點筆,桐葉坐題詩,。翡翠鳴衣桁,,蜻蜓立釣絲。自逢今日興,,來往亦無期,。”一幅由落日、春風,、石頭,、翠鳥、梧桐,、蜻蜓組成的圖畫,,自然,諧美,,詩人自身也融入圖畫中了,。道法自然,返璞歸真,,在清茗茶香中獲得恬淡,,精神與自然交流,達到“無我”,,天人合一,,品茶之極致也。茶是一種境界,。
茶事意在“放”,,放下雜務,、雜念,忙里偷閑,,舒緩身心,。人之所以感到苦惱,即心中有太多的“放不下”,,放下即是解除,。今人演仁居士說得妙:“放下亦放下,何處來牽掛?做個無事人,,笑談星月大,。”隨意起坐,輕扇風爐,,細聽茶銚之鳴聲,,靜觀湯水之變化,笑談星月,,自在人生,,何等的愜意、曠達!細斟慢啜,,放松身心,,也就是放下了煩惱。世間本來美好,,縱有瑕疵,,也以樂觀待之,這是積極的人生觀,。
茶又是現(xiàn)實的,。茶可以陶冶情操,自省,、養(yǎng)廉,、修德,在飲茶中審己,,清醒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堅持做人的準則,不為環(huán)境左右,,故而歐陽修在《雙井茶》中說:“豈知君子有常德,,至寶不隨時易變。”茶能使人興奮,,但親而不亂,,愛而敬之,飲茶能使人冷靜地面對現(xiàn)實。茶的清明淳凈和人的清心寡欲是相對應的:茶性儉樸,,人亦應去浮躁;茶清淡,,拒絕污穢雜染;人亦應清廉,防止墮落腐化;茶品高潔,,人品亦應高尚;茶養(yǎng)人,,人亦不可負茶、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