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有艾
走出大山,在這個城市已經(jīng)居住許多年了,。鄉(xiāng)愁,,對我來說不僅僅記得住,,而且解得了,因為先人們的靈魂在家鄉(xiāng)的山坡上等我去祭拜,,漫山遍野的清明艾待我去采摘,。故土人文的清明與節(jié)氣的清明融合在一起,便是一個思緒萬千的節(jié)日:有傷感,,有歡樂;墓碑前是莊嚴(yán)緬懷的祭奠,,不遠(yuǎn)處卻是清新明麗的春日風(fēng)景;端上色澤青翠的艾粑放在祭臺或供桌上,任憑淚水飛,,而祭祀完畢,,聞著飄散的粑香,強(qiáng)把口水咽,。
家鄉(xiāng)貧瘠,,地里有啥,人們就吃啥,,因此每一個節(jié)氣中的每一種食物都是我舌尖上難以忘卻的味道,。其實(shí),童年最深的清明記憶,,不是三柱清香中的跪拜,,而是讓我吃得忘乎所以的一個個軟糯香甜的艾粑。多年以后,,我才知道,,清明之艾,愛在清明,。
清明時節(jié),,柳枝飄飄,艾草青青,,萬物生長正此時,,大自然的一切皆清潔而明凈,好一派生機(jī)盎然的景色。記得兒時,,一場清明夜雨過后,,草木一個勁兒地猛長,一夜之間“艾草又綠野三坡”,。清晨,,母親便帶著我們?nèi)ド狡碌仡^、溝渠溪畔采摘清明艾,。清明艾,,就像是寫在鄉(xiāng)野上的青春詩行,充滿活力,。走近這些翠綠色的,、纖小的、葉片肥厚而柔嫩的清明艾,,一縷淡淡的,、輕幽的暗香便在身邊縈繞。這時,,母親如同一位采茶姑娘,,彎著腰,兩手上下翻飛把清明艾最嫩的部分掐下來,,裝進(jìn)竹籃里,。
回到家中,母親將鮮嫩的清明艾洗凈后用刀細(xì)細(xì)切碎,,用白糖淹漬一會兒,,和糯米粉攪拌均勻后,加少許清水使勁揉搓成面團(tuán),。艾葉的綠,艾花的黃就在母親的手里揉進(jìn)潔白的糯米面里了:白里泛綠,,綠中見黃,,看到眼里都香。母親加入餡料,,分咸甜兩味,,一般咸餡為芽菜肉末,甜餡為紅豆沙,,做成糕團(tuán),,蒸熟即為艾粑。鍋里的熱氣慢慢冒出來,,屋子里也開始飄起香味,,撩撥得我直咽口水。
蒸好后,母親揭開了鍋,,香氣亦彌散開來,,性急的我手捧著粗瓷碗,踮起腳尖,,叫嚷著催促母親趕緊盛一個艾粑,。母親伸了伸酸楚的腰,笑哈哈地說:“別急呀,,清明粑要先敬獻(xiàn)先人,、祖宗。”于是母親便拿起瓷盤盛上幾個香氣撲鼻的艾粑,,帶上香蠟錢紙,、供果、煙酒等祭祀用品并叫上我們,,去山上墓地獻(xiàn)粑,、焚香、叩拜,,表達(dá)生者對死者的思念之情,。祭拜完畢,回家后母親才讓大家吃粑,,并唱起自編的童謠:“清明兒,,艾香,艾糍粑兒甜……”,。
不過,,有一個細(xì)節(jié)那時我沒有注意到,可能年紀(jì)太小,,也可能是被艾粑軟綿綿,、糯滋滋的口感,香噴噴,、甜絲絲的味道所吸引,。母親在祭祀先祖時,把艾粑說成“清明粑”,,而讓家人吃時又把艾粑說成“艾糍粑”,。母親勞累了大半天,忙昏了頭?不!
懂事后,,我知道:樸素的艾在母親的眼中就是一種樸素的愛,。母親的“清明粑”,詮釋著人世間的親情,,讓我們傳承對逝去親人的一種追憶與思念;母親的“艾糍粑”,,美味的“艾糍”就是一個母親的“愛慈”!
母親已去,,艾香永留。
今又清明,,母親墓前的艾草,,一叢叢色澤翠綠,清香淡雅,。清明有艾,,愛在清明,我的母親,,你在那邊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