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語堂干一杯
林語堂善喝茶,喝咖啡,,卻不善于喝酒,,屬于一杯啤酒就頭暈的人。
不會喝酒的林語堂,,但并不妨礙他說喝酒,,他的一句“酒則需熱鬧”,把喝酒的那種氛圍和氣場說足了,,有些時候,,一句話已經(jīng)足夠。
林語堂還說酒令,,他把酒令談得意蘊十足,,說成中國人享受生活的例證,說成生活的藝術,,讓人通過酒令,,了解了中國人的某些秉性和閑情逸致,還有其他諸多感覺,,羨慕或者嫉妒,。
喝酒,于林語堂來說,還有其他的說法,,這要從張潮說起,。林語堂喜歡的張潮,活在比林語堂早兩百多年的清朝,。張潮出生于1650年,,比林語堂早出生245年,這已經(jīng)是早好幾代人了,。盡管林語堂出生的時候,,張潮已經(jīng)成為歷史的人物,消失在歷史深處,,但并不妨礙林語堂喜歡張潮,。
張潮是清代文學家、小說家,、刻書家,,官至翰林院孔目。張潮著作等身,,著名的作品包括《幽夢影》,、《虞初新志》、《花影詞》,、《心齋聊復集》,、《奚囊寸錦》、《心齋詩集》,、《飲中八仙令》,、《鹿蔥花館詩鈔》等。張潮也是清代刻書家,,曾刻印《檀幾叢書》,、《昭代叢書》(山帙、水帙,、花帙,、鳥帙、魚帙,、酒帙,、書帙、御帙,、數(shù)帙)等,。
其實無需列舉那么多,只要有一本《幽夢影》就足夠了,。我們回過頭,,在歷史的深處看看,,明代后期到清代前期,是清言小品的黃金時代,,產(chǎn)生了像屠隆的《婆羅館清言》,、陳繼儒的《小窗幽記》、呂坤的《呻吟語》,、洪應明的《菜根譚》等一大批優(yōu)秀之作,。這類作品一般采用簡潔的格言、警句,、語錄形式,,表現(xiàn)哲理思考或生活情趣,在經(jīng)傳,、史鑒,、詩文之外別立一體。張潮所著《幽夢影》也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队膲粲啊分饕塾谝詢?yōu)雅的心胸、眼光去發(fā)現(xiàn)美的事物,,可以說是求美的著作,。書中沒有強烈的,、尖銳的批評,,只有不失風度的冷嘲熱諷。而這些不平,、諷刺,,其表現(xiàn)形式也都是溫和的?!队膲粲啊愤@樣的書絕不是匕首投槍,,而更像中藥里的清涼散。為《幽夢影》作序的石龐說張潮此書“以風流為道學,,寓教化于詼諧””,。
有這么一句“以風流為道學,寓教化于詼諧”就足以說明林語堂為什么喜歡《幽夢影》,,喜歡張潮了,。當年林語堂倡導“幽默”的時候,對“幽默”的定義有種種說法,,其中一種就是“詼諧”,,異曲同工之妙,或者說他們的氣質(zhì)相同,,就讓這相差兩百多年的人居然成為同類人,,或者,,林語堂把張潮拉進了自己的朋友圈、生活圈,。還有“不是匕首投槍”,,這和林語堂的閑適、平和又是多么地接近,。
林語堂喜歡張潮,,所以在文章中多處引用張潮的語句,甚至是整段整段地摘抄,。在林語堂的引用中,,我想單獨摘出一句:“上元須酌豪友;端午須酌麗友;七夕須酌韻友;中秋須酌淡友;重九須酌逸友。”這是一句說喝酒的話,,林語堂引用這句話,,說明他認可,不會喝酒的林語堂,,居然對張潮說喝酒的這句話持非常贊同的態(tài)度,。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張潮是多么講究享受生活藝術的一個人,,講究到在什么季節(jié)和什么樣的人喝酒都有說法,。
上元節(jié)要和性情豪爽的朋友喝酒,端午節(jié)則是和容貌清麗的朋友,,七夕是風雅別有韻致的朋友,,中秋和淡泊名利的朋友,重陽節(jié)則是飄逸灑脫的朋友,。張潮如此認為,,林語堂也是,至于原因,,可能和季節(jié)有關,,可能和氣候有關,還有其他的原因,,反正他們是如此認為了,,就像林語堂說的“茶需靜品”一樣,都有說法和講究,。
讀了林語堂的文章,,想舉杯和林語堂喝一杯,不是茶,,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