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傲魏晉
近日讀一部有關(guān)金庸的傳記,,說《笑傲江湖》的書稿原名其實為《嘯傲江湖》,只是后人據(jù)其諧音訛傳為“笑傲江湖”,。不知這種說法有沒有考證,,不過依金庸先生的文學(xué)和歷史功底,“嘯傲”確實要有意境些,,那是一種從心底吶喊出的悲憤與傲氣,。
“嘯”是什么?一種歌吟方式,,無切實的內(nèi)容,不遵守既定的格式,,只是隨心所欲地吐露出一派風(fēng)雅,,一腔心曲,因此特別適合亂世名士直抒胸臆,。說通俗點,,“嘯”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吹口哨”。在岳飛的《滿江紅》中,,我們聽到過“仰天長嘯”;在《水滸傳》里,,我們聽到過梁山好漢“嘯聚山林”;在南京西善橋出土的“竹林七賢”的磚畫上,我們聽到過阮籍的歌嘯,,用口哨吹出的旋律“與琴聲相諧”,。
阮籍,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一,,其詩歌的最大特色便是隱晦,或許他只有通過“歌嘯”這種形式才敢表達自己的政治思想,。魏晉幾朝更迭,,然而亂世出俊才,眾多文人雅士打造了“魏晉風(fēng)骨”的名片,。那時的女人在唱“天無涯兮地?zé)o邊,,我心愁兮亦復(fù)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男人在彈琴飲酒賞菊吟詩,,時不時飄然脫俗,、孤傲輕狂的一聲“長嘯”。
嘯興盛于魏晉,,不假,,可嘯卻不是魏晉名士所首倡,其實早在《詩經(jīng)》里就多次寫到“嘯”,,如:“不我過,,其嘯也歌”,“嘯歌傷懷,,念彼碩人”,。以女性形象為主的愛情詩和婚姻詩是《詩經(jīng)》中最具特色的內(nèi)容之一,因而《詩經(jīng)》中描寫的嘯者也多為女性,,且心懷憂怨,。婦女用吹口哨的方式來發(fā)泄心中的不平之氣,或許只有古代的“窈窕淑女”能為之,。不過,,嘯也不完全是用來承載情感的,,在某些施巫術(shù)的場合,嘹亮的“嘯”聲時常響起,,解禍福,、祈雨水。至東漢時,,這種傲然自得的嘯音逐漸進入了那些行為曠達,,不受世俗禮法拘束的文人隱士的生活圈。到了魏晉,,俯仰嘯歌,,簡直是一“嘯”風(fēng)行。
魏晉之際,,天下多故,,政權(quán)走馬燈一樣更迭,文人名士的仕途難料,,于是吟嘯,、諷嘯或嘯詠便出現(xiàn)在各種場合。大庭廣眾上放聲長嘯,,若無旁人般地“吹口哨”起哄,,在現(xiàn)今看起來這怎么會是文人的表現(xiàn)?可回到魏晉的時代背景下,那卻是他們追求的一種文化姿態(tài)與政治訴求,。其實,,嘯是表象,傲是本質(zhì),,《世說新語》就用“傲然”來形容嘯詠時的神情,。而“嘯傲”一詞則更有意境,如:郭璞《游仙詩》所寫的“嘯傲遺世羅,,縱情任獨往”;陶淵明《飲酒詩》所吟的“嘯傲東軒下,,聊復(fù)得此生”。
對于魏晉時期的吟嘯,,是否可以把它理解成“長吁短嘆”或“扼腕感慨”,。如果是,它便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聲音,,談不上樂感,,也和講風(fēng)骨、重風(fēng)雅的魏晉名士的氣質(zhì)不相匹配,。可實際并非如此,,《世說新語》中有“善歌嘯,,聞?wù)吡鬟B”的記載,,而阮籍的歌嘯“與琴聲相諧”,可見嘯聲是有旋律的,、動聽的,、優(yōu)美的。不過,,嘯聲中沒有歌詞,,這是由嘯的發(fā)聲特點決定的:重在吹,而不是唱,。
唐代,,文人吟嘯的已經(jīng)不多了,但仍能聽到一縷余音,。王維的《竹里館》中有:“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李白的《游泰山》中有:“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fēng)來”,。唐以后,,吟嘯之風(fēng)漸息。
魏晉風(fēng)度,,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真正的名士風(fēng)范,寬衣大袖飄逸著超然絕俗的哲學(xué),。一聲長嘯,,傲然于魏晉,無不讓我們在歷史的深處感到震撼:嘯傲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