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目標的林語堂
林語堂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感。他曾經想發(fā)明中文打字機,,在1931年,他就借參加國際會議的時候,,繞道沉浸在發(fā)明中文打字機的工作之中,。盡管后來因為經費和時間、時機等等諸多因素,,沒有成功,,但1946年,他手中有了一定積蓄之后,,他就繼續(xù)發(fā)明工作,,最終成功了。他曾經有著濃郁的字典情結,,在他定居臺灣之后,,接受香港中文大學的邀請,編寫了《當代漢英詞典》,。不僅僅如此,,林語堂曾經想把《紅樓夢》翻譯到國外,盡管后來因為寫《京華煙云》,,暫時擱置了翻譯工作,,但最終,林語堂還是翻譯了《紅樓夢》,,這也留下了一段美談,。
林語堂喜歡《紅樓夢》,所以他寫過《平心論高鶚》的長篇論著,,也寫過《論晴雯的頭發(fā)》等諸多短章,,在他的著作當中,談及《紅樓夢》的文字可以說不少,。
在學術界,,有個普遍的說法:林語堂曾經動過想把《紅樓夢》翻譯成英文,后來卻沒有實現,,改而寫了為林語堂博得巨大聲譽的小說《京華煙云》,。在林語堂的女兒林如斯的文章《關于<京華煙云>》中,林如斯也寫到“一九三八年的春天,,父親突然想起翻譯《紅樓夢》,,后來再三思考而感此非時也,且《紅樓夢》與現代中國距離太遠,,所以決定寫一部小說,。最初兩個月的預備全是在腦中的,后來開始打算,,把表格畫得整整齊齊的,,把每個人的年齡都寫了出來,。”
從《京華煙云》可以看到《紅樓夢》的結構模式,都是寫幾個家族觀照社會發(fā)展,,就是人物設置,,也有《紅樓夢》的影子存在。談到《京華煙云》時,,林語堂亦毫不諱言這部作品涌流著《紅樓夢》的精血:重要人物有八九十,,丫頭亦十來個,大約以《紅樓》人物擬之,,木蘭似湘云,,莫愁似寶釵,紅玉似黛玉,,桂姐似鳳姐而無鳳姐之貪辣,,迪人似薛蟠,珊瑚似李紈,,寶芬似寶琴,,雪蕊似鴛鴦,紫薇似紫鵑,,暗香似香菱,,喜兒似傻大姐,李姨媽似趙姨娘,,阿非則遠勝寶玉,。
仿照《紅樓夢》寫就的《京華煙云》取得巨大成功,高踞美國暢銷書榜首,。1975年,,林語堂憑借《京華煙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林語堂自己也不否認《京華煙云》無愧為世界名著:它的人物刻畫,,它深切而豐富的人性,,它爐火純青的風格,使它當之無愧,。它的人物生動形象,,使我們感到比自己生活中的朋友還要真實,還要熟悉,。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語言風格,,我們能—加以分辨,??傊瑑?yōu)秀小說該具備的它都具備,。
也就有人認為,,雖然少了一部林語堂版的英譯《紅樓夢》是個遺憾,,但多了《京華煙云》這部著作,著實應該慶幸,。而林語堂想翻譯《紅樓夢》,,不過最終沒有實現這種說法長時間存在,而且到目前為止還不斷被轉述或者引用,,好像成為一種不爭的事實,。不過,近日翻閱臺灣出版的劉廣定先生《大師的零玉——陳寅恪,、胡適和林語堂的一些瑰寶遺珍》(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出版)中《林語堂英譯<紅樓夢>》,,才從該文中了解到少為人知的一些情況,那就是林語堂曾經翻譯過《紅樓夢》,。
在《林語堂英譯<紅樓夢>》中,,劉廣定先生寫道“實際上,林語堂在1954年二月在紐約已譯成《紅樓夢》的英文本,,1973年十一月在香港定稿,。1984年由日文譯本,是東京《六興出版社》所出版,,共四冊,。1992年,東京《第三書館》又再印行,,稱《紅樓夢全一冊》,,可見頗受日本讀者的歡迎。第三書館稱之為‘中國近世小說之金字塔’(曹雪芹作,,林語堂編,,佐藤亮一譯),譯者佐藤亮一曾將林先生的多種英文著作,,如《京華煙云》,、《杜十娘》、《朱門》等譯成日文,。”
回頭看林如斯文章中的那幾句話,,林如斯寫到“再三思考而感此非時也”?!毒┤A煙云》于1938年8月8日動筆,,1939年8月8日完稿,而動筆之前,,林語堂做了五個月的準備工作,。當時的情形是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所以林語堂有“此非時也”的感覺,,因此才暫時擱置了翻譯《紅樓夢》的念頭,,寫了中國第一部以抗日戰(zhàn)爭為背景的長篇小說《京華煙云》,,這是一個作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
按照劉廣定先生的著述,,其實林語堂當年沒有翻譯《紅樓夢》只是暫時擱置,,后來是再續(xù)前緣。林語堂翻譯《紅樓夢》的時候,,“按此節(jié)譯本不但將全書予以適當重組以便讀者了解整個故事的內容及連貫性,,林先生并對原作稍加修正。”可見林語堂先生在翻譯《紅樓夢》的時候,,二度創(chuàng)作的成分明顯,,既忠實原作,但又考慮讀者閱讀感受,,還對明顯的瑕疵不遷就,。林語堂曾經翻譯過《紅樓夢》,這對于無論是喜歡林語堂,,還是喜歡《紅樓夢》的人來說,,無疑是件好事。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林語堂對目標實現的執(zhí)著,,他朝著這個方向,直行或者迂回,,但目標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