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望也是一種奢侈
林語堂的一個重要標簽是閑適平和,。閑適并非僅僅因為林語堂倡導了“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正如林語堂的“平和”也非僅僅林語堂是平和人,。“閑適平和”對于林語堂來說,,是一種人格修養(yǎng),,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
林語堂曾經激情四射過,,一個時期是在上海圣約翰大學,他當時業(yè)績很好,,曾經在一個休學典禮上四次上臺領獎,,成為上海圣約翰大學的風云人物,他還參與編寫???,是校刊的責任編輯,,代表學校參加遠東運動會的長跑項目等等,。或許這是年輕人血氣方剛的表現,,那他從國外留學回來,,在北京大學任教之后,成為“語絲”猛將,,和魯迅等人并肩,,撰寫發(fā)表了一系列激情飛揚的文字,這可不能簡單地用年輕人的血氣方剛來解釋,。這個時期,,對于林語堂來說,是思想的活躍,,血性的噴涌,,他不單單用文字戰(zhàn)斗,他還走上街頭,,用石頭和磚塊與軍閥警察對壘,,充分發(fā)揮他在學校時的壘球高手,對陣了一回,,以致眉頭邊上留下了一道傷疤,。
但林語堂更多的是平和,。林語堂故居前的花山溪, 因為水勢平緩,,不要說沒有大海的驚濤拍岸,,連水花飛濺的機會也不多。除了暴雨之后,,可以看到河水裹挾著一些漂浮物遠去,,平時,這條河就是極為舒緩地流淌,,宛如柔和的小調,,如果愿意,可以感受到它的優(yōu)美,,如果匆忙,,幾乎可以忽略。在這樣環(huán)境下生長的林語堂,,自然也受到了這條河流的浸染,,沒有了太多的彪悍。
對于林語堂來說,,人生可能有太多的不如意或者無法完美,,于是,他并不一味追求完美,。一條道走到黑,,不是林語堂人生的選擇。小時候的林語堂,,他經常在花山溪邊看河水流淌,,他應該經常看到,,花山溪的水流下來的時候,,也會遇到岸邊,也會遇到石頭,。畢竟,,花山溪的河道并非一覽無余地筆直向前,而是曲折拐彎,。這時候,,河水只能順著河道拐彎,河岸永遠是河水的制約,,也是河水的引導,。至于石頭,在水之中,,大海的浪花也許有足夠的力量沖撞礁石,,但溪水缺乏這樣的可能,。花山溪的水沖撞石頭,,那也蹦跶不了多高,,頗有點不自量力的意味。在平和,,有句俗語“草蜢弄雞公,,雞公蹦蹦跳,草碼死翹翹”,,意思就是草蜢戲弄公雞,,公雞一發(fā)火,草蜢就被公雞吃了,,死了,。林語堂也許同樣知道這句話,,他看到的是溪水遇到石頭之后,,選擇了從兩邊分流而去。溪水沒有選擇和石頭糾纏,,這是溪水的聰明,,它的分流之后,依然是向著遠方,。
家鄉(xiāng)的水,,一直在林語堂的記憶里流淌,他從中得到頓悟:世界上的完美是沒有的,,于是他選擇了后退一步,,或者如林語堂研究專家王兆勝所言,林語堂是個失敗者的形象,,是個撤退者,。他面對不可逾越的困難,不是“死磕”,,也不是垂頭喪氣,,而是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另辟蹊徑,。不是說“條條大路通羅馬” 嗎?林語堂相信,,“地球是圓的”。
正是如此,,林語堂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世界上其實并沒有完美,并沒有多少讓人引以自傲,,既然資源如此稀少,,那么經常讓人感覺到不滿足也屬于常態(tài)?,F實如此,有必要為此傷心欲絕或者哀傷嘆氣嗎?林語堂是個聰明的人,,他的聰明就在于他的能夠洞察許多東西,,他明白,遙望也是一種奢侈的時候,,那么許多時候就選擇舍得,,選擇放棄。想通了,,自然頭就不痛,,更為關鍵的是,林語堂也沒有心痛,。從某種意義上說,,林語堂的人生不糾結,能走則走,,不能走我就繞道,。有了這樣的心態(tài),他的閑適,、平和,,就是一種從內心深處和骨髓縫里流露出的自然,而不是附屬風雅,,不是故弄玄虛,。唯有內心的平靜,才有可能真正平和,。唯有平和,,人生才會快樂。林語堂不遙望的時候,,他看到了附近和身邊的許多風景,,意外享受了許多。這足以讓林語堂感覺到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