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人林語堂
這句話,,講的是林語堂想做自己,,想自由的選擇,其實,,在林語堂的一生之中,,他這樣的選擇已經(jīng)達到目的了。因為喜歡做自己,,因為喜歡自由,,他已經(jīng)達到一個通人的境界。
通人不是林語堂給自己貼的標簽,。在林語堂去世之后,,華盛頓大學教授吳訥孫說,“林語堂是一位偉大的語言學家,、優(yōu)良的學者,、富于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作家。不寧惟是,,他是一位通人,,擇善固執(zhí),終于成為蓋世的天才,。要說哪一項造詣是他最大的成就,,就已經(jīng)錯了,。他向西方和中國人證明,一個人可以超越專家這個稱謂的局限而成為一個通才,。”
這應該是對林語堂極高的評價,。正如《圣路易郵報》在1976年4月2日的特寫中寫到的一樣“林語堂不止是某一門類的重要人物。他在許多方面都獲得優(yōu)越的成就,,實在無法一一臚列。”林語堂的成就,,以致在他去世之后,,使寫訃告的報人極感困擾,因為他們無法對林語堂進行界定是哪一方面的專家,。
林語堂的成就,,在文學方面,60本書,,八部長篇小說,,一千篇左右的散文,這樣的成就自然是沉甸甸的,,詮釋了什么叫“著作等身”,。而且《吾國與吾民》、《生活的藝術》等高踞暢銷書榜首,,《京華煙云》作為以抗日戰(zhàn)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一直獲得頗多贊譽,。《蘇東坡傳》寫活了林語堂心目中的理想人物蘇東坡,,讓人感慨林語堂即是寫蘇東坡,,也是寫他自己。
林語堂是為數(shù)不多的用嫻熟的英文寫作的作家之一,,那句“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是他最好的注解,似乎可以看到,,林語堂樂此不疲地向西方介紹東方文化,,向東方介紹西方文化,從這個角度,,林語堂是以橋梁的形式存在,。在他眾多的翻譯文章之中,我們看到林語堂東方智者的形象,。1989年2月2日,,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布什對國會兩院聯(lián)席會演講的時候說到“林語堂講的是數(shù)十年前中國的情形,但他的話今天對我們每一個美國人都仍受用,。”時間沖刷,,林語堂仍能得到如此的贊譽,,從一個角度印證了林語堂思想的光芒。
林語堂創(chuàng)辦雜志,、編書的成就不可忽略,。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林語堂創(chuàng)辦了《論語》,、《人間世》,、《宇宙風》,這些都是當時受歡迎的雜志,。當時創(chuàng)辦雜志可是全憑讀者個人喜好訂閱購買,,能夠存活已屬不易,更何況還要受歡迎,。至于《開明英文讀本》更是風靡全國,,為學校統(tǒng)一使用,促使林語堂贏得“版稅大王”的稱號,,也讓林語堂有了舒服的物質基礎,。1967年開始編寫的《當代漢英詞典》,歷時五年,,1972年出版后,。這是林語堂的巔峰之作之一,時至今日,,還被稱道為當代學者編就的最為完美的詞典,。
林語堂發(fā)明中文打字機。從小時候對機器的著迷,,當他從故鄉(xiāng)平和出發(fā),,對著石碼的蒸汽輪船上的發(fā)動機發(fā)呆的時候,他沒有想到最后會因為發(fā)明中文打字機讓自己歷經(jīng)磨難,,也讓這段經(jīng)歷成為他人生無法繞過的一個坎,。1931年借赴瑞典開會之機,林語堂繞道英國,,在那里呆了幾個月,,發(fā)明打字機,最后無果而返,。1946年,,林語堂再次啟動中文打字機的研發(fā),在花費了他十多萬美元,,讓林語堂傾家蕩產(chǎn)之后,,1947年5月22日,中文打字機終于研發(fā)成功,,林語堂說這是自己“送給中國人的禮物,。”中文打字機發(fā)明之前,,林語堂就發(fā)明了“上下行檢字法”、鍵盤等等,,這在電腦還沒發(fā)明的年代,,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林語堂在語言學方面的成就幾乎被他其他方面的成就給掩蓋了,。1917年,,他在《新青年》發(fā)表了第一篇用中文發(fā)表的文章《漢字索引制說明》。這篇中文文章還是語言學的文章,,得到當時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和錢玄同兩位的贊賞,,他們兩個人為此文章作序。文章發(fā)表后,,引起了全國的注意,引發(fā)了部首改變運動,。第二年,,林語堂的論文《分類成語辭書編纂法》在《清華學報》發(fā)表,1919年,,林語堂被聘為“國語統(tǒng)一籌備會”會員,,當時這會員全國共有38名,其他人士有蔡元培,、沈兼士,、許地山等人。林語堂還發(fā)表過《閩粵方言之來源》,,出版過《語言學論叢》,,里面收入林語堂有關語言學的論文三十二篇。如果不是林語堂,,有這樣的成就,,也是頗可以怡然自得。
林語堂還倡導幽默,,首次引進了“幽默”這個詞,,被譽為幽默大師。倡導“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國際筆會副會長、三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等等就如舞臺演出的追光燈,,因為林語堂的成就而罩在他的頭上,。當年書評家(Peter Precott)在讀完林語堂《生活的藝術》時稱:“讀完這書后,我真想跑到唐人街,,一遇見中國人,,便向他行個鞠躬禮,。”這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尊重,而我在回想林語堂的時候,,腦中也一直回蕩著“通人”這兩個字,,林語堂稱得上這兩個字。分量沉甸甸的,,無法向林語堂鞠躬,,那就出發(fā)去林語堂故居,看看孕育了林語堂的這方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