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永和橋”:橋連兩地情 亭留精神傳
中國是橋的故鄉(xiāng),,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橋編織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wǎng)絡(luò),,連接著祖國的四面八方,。在平和縣蘆溪鎮(zhèn)秀蘆村的青草湖自然村,,有一座建于清代亭橋合一的“永和橋”,,幾百年來,,它不僅見證了平和與永定群眾的深厚友誼,,更是村民的精神家園。
12月9日,,記者驅(qū)車穿越12公里的山路,,見到了這座“永和橋”,。只見一處山澗之間一座橋橫跨其間,在橋的右側(cè),,寫著永和橋三個大字;橋梁為石頭堆砌而成,,橋面鋪有三合土,橋上有木結(jié)構(gòu)的涼亭,,涼亭四周繪有二十四孝圖,、山水風(fēng)景以及文人詩句。
據(jù)1983版的平和縣志記載:永和橋位于秀蘆村青草湖自然村的松柏溪,,建于清朝咸豐至光緒年間,。橋長20米,寬4米,,單孔,,橋上搭建涼亭。當?shù)卮迕耜惿俦胝f,,青草湖是平和與永定交界處,,兩地群眾貿(mào)易頻繁。但就在兩地的交界處,,一條松柏溪將唯一的一條道路隔斷,,兩地群眾來往得趟水過河。一不小心,,連人帶物栽進河里的事情時有發(fā)生,,群眾極為不便。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平和與永定的群眾便商量著建一座橋梁,。為了紀念兩地村民齊心協(xié)力、共克難關(guān),,大家便在永定,、平和各取一個字,將橋梁定名為“永和橋”,。橋梁建成后,,兩地的貿(mào)易障礙被打通,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村民陳少彪介紹,永和橋的功能不僅僅是供人行走,,在建橋的時候,,村民橋上設(shè)計了涼亭,并將二十四孝圖以及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的詩句刻在涼亭四周,,讓過往群眾休憩的同時,,接受文化的熏陶。而對于這些典故和詩句,,當?shù)氐拇迕穸级炷茉?,張口就來?/p>
后來,村里的道路改道,,通上了更大更寬的水泥路,,大家較少從永和橋經(jīng)過,但是村民依然呵護著永和橋,,使它幾百年來歷經(jīng)風(fēng)雨依然保存完好,。茶余飯后,村民便在橋上休憩聊天,、互相交流,,橋所寄托的精神被代代傳承。 湯紹平 蔡藝榮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