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步道
漂泊在外,故鄉(xiāng)倒成了驛站。年初在老家呆了一個多月,,算是四十多年來最長的一次駐留了,。深喜去年開始,,老家沿溪兩岸開始修建人行步道,,一直修到以前人跡罕至的高山峽谷里,這樣,,在鄉(xiāng)下的日子,,就有了一個不錯的去處。
步行從古榕下開始,。春初的古榕,,濃密的葉子從細嫩的鵝黃,變成厚實的墨綠,,顯得更加郁郁蔥蔥,。從這迎著溪流往東方向,越過石拱橋的引橋,,就進入了步道,。這段步道所經之處,原是最有人文氣息的地方,,古渡口,,古建筑,深潭,,淺灘,,泳場,大壩等,,鐫刻著歷史的印記,,留系著我的牽掛和記憶,只可惜這已被新砌的護坡和堤壩所替代了,。
步道分兩層,,較低的親水層,設有石圍欄,,鋪上了紅色透水磚,,區(qū)間還砌了花壇,種上了桂花等植物,。較高的堤頂則由水泥鋪成,,可通小型車。值得一提的是步道的行道樹,,由香樟和垂枝紅千層(別名串錢柳)依次穿插成行,。這一土一洋的組合倒也別致,就像是鄉(xiāng)下妹子穿著城里姑娘的衣裳:那垂枝紅千層,,一條條深紅花絲組成花穗,,再由一串串花穗妝成了滿樹的紅艷;與香樟樹的成團綠葉間隔并列,在和熙春風的輕撫下,,一紅一綠,,搖曳相襯,讓人賞心悅目,。步道自然不止是給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走的,,更多的還是要吸引外地游客前來觀光,而讓游客有個熟悉且舒適的開始,,無疑也更容易讓人上道“著道”,。如同一本好書,先得有抓住人眼球的引子一樣!
沿著平坦舒適的步道走六七百米,,便到了水電站舊址,。曾給山村帶來光明,建于五十年代的水電站早已損毀,,只留一片遺跡,,后來在略往上位置繼建的小站也只剩站房孤立溪邊。對岸是香火頗旺的長興廟,,廟邊正在修建游客集散中心,。步道到此,開始轉向東北方,,模樣也開始變化,,不再是一味的平直,而是順著溪岸,穿過石灘、竹林,,高低起伏蜿蜒前行,。路面也是就地取材,用鵝卵石鋪設的,,顯得有些粗糙;護欄只在跨溝,、過灣等較險峻的地方點綴幾處。從這段開始,,兩岸都修了步道,,并用原石砌跳步橋進行連接。溪流的落差已明顯增大,,步道也終于有了山里人的樣子,。
幾百萬年前冰河消融擠壓沖撞形成了這里高山峽谷、激流險灘等各種各樣的自然形貌,。由于近幾十年來,,截流發(fā)電改變了原來流域環(huán)境,也使得一些不為人知的自然形貌顯露了出來,。沿步道再走不遠,,就到了本地人俗稱的馬皇崠。這里有小瀑布,,有大水譚,,有斜躺的巨大石坪,有直立如刀切般的大石壁,。還有大小不同,,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的冰臼群,。除了最多的圓臼外,,還有長的方的,而且還有像月牙,、水滴,、花瓣的。大的能裝下人,,小的只能插幾根筷子,。水深的見不著底,淺的就像碗碟一樣,。巖石顏色也不同,,顯示出潔白、青黛,、鵝黃,、粉紅,,十分稀有罕見。有些冰臼造型完整,,有的鏤空開裂,,其中最大的一個冰臼,因為開裂,,看上去就像碩大蓮花立于深潭一樣。冰臼石群,,瘦陋透齊全,,十分切合奇石的審美標準。
在這些石頭中,,最有故事的當屬臥在深潭中的那個白石,。從側面看去,就象凌波而臥的駿馬,,因此也被稱為白馬石,。那白馬閉著眼晴,迎著潺潺而下的流水,,身軀雖只露出一半,,但從它隆起的脊背和略為抬起的后臀,明顯給人以挺身騰躍的想象,。
小時候聽過這白馬的傳說,。這白馬本是神馬,白天臥于水中,,晚上起來活動,。餓得不行了,便會趁著黑夜去偷吃田里的莊稼,。久而久之,,村民知道了白馬所為,就想著法子去對付它,。有高人指點說要趁天將亮那一刻石馬回潭時把它的眼睛鑿了,,才能阻止它出來。于是村里挑出幾名強壯小伙,,帶著火把,,石鏨,劃著竹排,,趁天未亮靠近飽食后熟睡的石馬,,把它的眼睛鑿瞎了。此后白馬便再也沒離開深潭,。
沿著步道繼續(xù)前行,,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兩岸連片的蜜柚正在吐蕾,花香隨風飄滿溪谷,,只是得在特定時節(jié)才有此待遇,。雖然柚花有期,但石頭卻是永恒的,。這一段長灘,,溪石坐落列陣,雖不似冰臼群那樣精美,,但各形各樣的石頭臥溪,,半露半隱,把水流阻擋成跌巖起伏,、分割為彎曲纏繞的涓涓細流,,也算是很別致的了。
聞著花香,,感受著從鞋底所傳導的鵝卵石的感覺,,不多久,便到了陂頭角,。這是高山峽谷出來后的第一個古渡口,。步道到此不再直行,而是通過浮水橋跨過對岸,,并繼續(xù)往峽谷里延伸,。
早年,老家這地方一直有中共組織活動,,是平和暴動的策源地,。暴動之后,農民武裝繼續(xù)在這一帶活動,,并組成閩粵邊紅軍中的一支,。在古渡口邊上,新建了個宣誓廣場,、用宣傳牌介紹了當年紅軍在此集結等情況,。走過廣場,就開始進入峽谷,。一練清碧映入眼簾,,這就是長潭,早年水電站的引水口,。青山相夾,,綠水倒映,峽谷不僅導引著溪水,,還導引著氣流奔涌而出,,讓到這里的人倍感清新舒暢,。初次來時,天氣尚冷,,一到這峽口,,便被風吹得一激靈。后來氣溫高了,,走到這里時,,身上發(fā)熱出汗,而此時剛好有涼風徐來,,頓時讓人感到特別的舒暢,。
說了一路的石頭,其實水才是伴隨著步道的主角,。只是水無形,,描述不易,。而這長潭的水,,當是眼下整條溪最好的水了。雖因上游截流引走了主溪道的水,,使長潭少了一抹平湖的浩浩淼淼,,但正因此,產生了新的內涵和景致?,F在的這些水,,其中一部分來自小支流和山坑,一部分是從兩岸連綿的高山上流下來山泉,,另一部分就是從截流水壩里滲下,、等于是經過過濾的水,因此,,這里的水特別清沏,,碧綠如玉。早春時,,尚有枯黃的芒竿蘆葦,,落葉喬木倒映水中,黃綠相映如同山水油畫一般;而現在早已是兩岸綠透,,山水同色,,那綠色自然是濃得抹不開了。
這樣的水怎能沒有故事,,沒有傳說?長樂溪長灘連深潭,,浩浩淼淼,魚類繁多,。村民們都會在農耕之余到溪里捕魚,。住在溪邊的林姓人家(后來整體遷走了),,就喜歡到長潭這一帶捕魚。而居住在上游的朱姓大峰人,,也會順著支流而下,,到這一帶抓魚。兩地人在長期在此共獵,,難免會發(fā)生糾紛,。幾次份爭之后,雙方決定去打這捕魚的權益官司,。只是這類官司實屬少見,,那判官也懶得到這偏遠的地方來,在聽過雙方陳述后,,就下了判詞:“溪水長長,,讓些何妨?椿臼石磨,各得一方”,。這實在是丈二金剛讓外人摸不著頭腦,,是不是糊涂官亂判葫蘆案呀?但雙方當事人聽了之后,卻都滿意地離開了,,而且從此以后便再無爭執(zhí),,長期和平相處。
有故事的地方,,自然是好地方:峽谷清幽,,林中鳥鳴,水里魚游,,輕松愜意,。
不一會就到了大峰坑口,兩條溪流的匯合處,。兩股力量從不同角度的沖擊,,在這里形成了一個三角潭,水進多少,,流出多少,,永不滿溢。其四周巖壁,,更是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出各種如天書般的圖案,,塑造了渾圓尖聳形態(tài)迥異的大小浮雕群。激流瀑布,,有聲有畫,,是整條步道景觀的精華所在。尤其是在主溪流的轉向處,,一石臥底,,把溪流分作兩邊,,活脫脫一個虎跳峽的縮小版,只不過這里的“虎跳石”要圓潤可愛得多,。當水位高時,,那臥石因被淹變小,只露出頂部較圓潤部分,,在水環(huán)繞下,,便有些像石磨了。前文故事中判官的判決,,就是指冰臼下游至此段溪流歸林姓人家捕魚,,而這“石磨”以上水域則歸朱姓人家。
從古榕到這里不足三公里,,現在走過來都可以云淡風輕,,而在以前,這里山高林密,,荊棘叢生,,藤蔓纏繞,可是個難以企及的偏僻之地呢!現在步行到此,,一般人也是當作終點的,,看景歇息后原路返回,,全程五六公里樣子,,距離適當,且有山有水有石有美景,,可謂是最美也最合理的慢步了,。
不過步道還在延伸,只是再次轉折向北了,,而且還是在陡峭的巖壁上鑿砌出的石階,。從平緩處走來,看著變高的大山,,變小的路口,,腦中不禁現出了一千多年前那位田園鼻祖描繪的’世外桃源”畫面,這便是粗灘了,。四周高山,,樹木茂密,毛竹成片,,含黛蓄翠地圍裹著一大片果園,、田地、溪灘,、水潭,。一幢白墻瓦房點綴在這翠綠之下,,門前雞鴨覓食,路上小狗撒歡,,溪灘黃??胁荨QU裊炊煙在提示著人們,,這里的一戶人家在承百年孤寂,、享百年清福,隨著步道的修通,,這種沉寂將被改變了,。
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雖然糧田都改成了果園,,種上了蜜柚,百香果等,,但應該也屬于農作范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們耳熟能詳,。
新修的步道就到這里,。在此,不妨駐足歇息,,體會一下桃花源里的意境,,感受一下自然的純與簡,人間的靜與禪,。然后,,可以原路返回,也可以從石跳橋走過對岸,,爬山至早年修建的引水渠,,從那里折返,當然也還有其他的山路可走,,但那是另外的風景,,另外的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