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士說河豚
河豚,,是一種肉味極為鮮美的洄游性魚類,被譽為“百魚之王”和“魚中極品”,。但河豚體內(nèi)含有致命的劇毒,,品嘗河豚這道美味,是要拿寶貴的生命去冒險的,,我國民間素有“搏死食河豚”的說法,。明代醫(yī)學家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中,就有關(guān)于河豚味美和有毒的記載:“河豚有大毒,,味雖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殺人,。”
對于該不該“搏死食河豚”,,我國的文人雅士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
宋代著名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梅堯臣反對“搏死食河豚”,。1038年,,梅堯臣卸任浙江建德縣知縣時,好友范仲淹任饒州知州,,邀梅堯臣同游廬山,,在范仲淹款待梅堯臣的酒宴上,有一位來自江南的客人繪聲繪色地講起河豚如何味美,,引起范仲淹的極大興趣,。梅堯臣認為,為了享用河豚這道美味,,竟要冒生命危險,,是不值得的。即席賦詩一首,,婉勸范仲淹不要冒險品嘗河豚,。這首詩,便是讓梅堯臣名滿天下的《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shù)魚蝦,。其狀已可怪,,其毒亦莫加。忿腹若封豕,,怒目猶吳蛙,。庖煎茍所失,入喉為鏌铘。若此喪軀體,,何須資齒牙?持問南方人,,黨護復矜夸。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我語不能屈,,自思空咄嗟。退之來潮陽,,始憚飧籠蛇,。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蝦蟆,。二物雖可憎,,性命無舛差。斯味曾不比,,中藏禍無涯,。甚美惡亦稱,此言誠可嘉,。”梅堯臣的詩友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評價這首詩:“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云最美。故知詩者只破題兩句,,已道盡河豚好處,。此詩作于樽俎之間,筆力雄贍,,頃刻而成,,遂為絕唱。”梅堯臣也因此得了“梅河豚”的雅號,。北宋的另一位詩人范成大與梅堯臣觀點相同,,反對“搏死食河豚”,在他的《河豚嘆》一詩中,,有這樣的詩句:“一物不登俎,,未負將軍腹。為口忘計身,,饕死何足哭,。”
宋代最著名的詩人兼美食家蘇東坡卻持相反的觀點,不止一次“搏死食河豚”,,不但吃過河豚肉,,還吃過“西施乳”,。1084年春,蘇東坡赴任江蘇常州團練副使時,,當?shù)赜幸晃簧婆牒与嗟膹N婦請?zhí)K東坡去吃河豚,,想借蘇東坡的名氣來抬高自己的身價。蘇東坡應邀赴宴,,只顧埋頭大吃河豚,,未發(fā)一語,躲在屏風后面觀看的廚婦大失所望,,忽見蘇東坡放下筷子大叫一聲:“也值一死!”據(jù)說這便是民間“搏死食河豚”一語的由來。蘇東坡曾在兩首詩中提到過河豚,。一首是家喻戶曉的短詩《惠崇春江朝景》:“竹外桃花兩三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另一首是《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其中有這樣的詩句:“先生洗盞酌桂醑,,冰盤薦此赪虬珠,。似開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曾經(jīng)在嶺南“日啖荔枝三百顆”的蘇東坡認為,,荔枝的美味沒有其它果品可以與之媲美,只有河豚豐腴潔白的精巢烹成的“西施乳”,,才能與之相比,。
明代大文豪徐渭寫有一首《河豚》詩:“萬事隨評品,諸鱗屬并兼,。惟應西子乳,,臣妾百無鹽。”清代詩人周芝良也寫過這樣的詩句:“值那一死西施乳,,當日坡仙要殉身,。”
現(xiàn)代文壇巨擘魯迅先生早年留學日本,也曾經(jīng)在情緒低落時光顧過河豚餐館,,有他的一首《無題》詩為證:“故鄉(xiāng)黯黯鎖玄云,,遙夜迢迢隔上春。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厄酒食河豚,。”
從古自今,對于河豚情愫,,剪不斷,,理還亂,。然而,中醫(yī)典籍的記載,,民間美食的傳承,,文人墨客的吟詠,讓河豚演繹成一種文化,,可謂是:河豚開鍋半里香,,怕吃想吃還要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