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桂花樹
因為樓下有一棵桂花樹,桂花的芬芳就一直侵入心肺,,那種濃烈多少有點霸道的意蘊,。尤其是陣風吹來的時刻,若隱若現(xiàn)就成為一種清晰,,毫不羞澀地直沖而來,。只是對這樣的霸道,似乎沒有什么人反感,,反倒時常有人站在桂花樹下深吸一口氣,,好像要用這香氣洗滌自己的五臟六腑,類似武林高手用丹田之氣養(yǎng)魂靜氣,。桂花樹也就在房前屋后成為人們喜歡的綠化樹種之一被廣為歡迎,,接受人們喜愛的評評點點。
記憶中的桂花樹在老家浮坪村那個叫旭山巖的地方,。浮坪村僅僅是區(qū)域版圖上的一個點,,對于他人來說,,也許是不經(jīng)意的一個村莊。但因為是老家,,僅僅“老家”這兩個字,,就可以拉扯許多綿長的故事。類似于孩童時代的搖籃,,搖搖晃晃之間,,成長的我們依然記得那個味道,我們可以解讀為記憶,,解讀為鄉(xiāng)愁,,或者其他。
走遠之后,,時?;赝K^山路為嶺,,山間局部平地為“坪”,,而我的家鄉(xiāng)崎嶺鄉(xiāng)給人的感覺是“嶺”,又是崎嶇的,,也就有了“崎嶺無平路”的說法,。至于我的村莊浮坪村則是那崎嶇山嶺中的另外一種韻味,在夾擊而出的山麓之間狹長的平地散亂地堆置著一些房舍人家,,即使是局部平地,,也是依著山勢而上,一個“浮”字讓村莊動感十足,。在感慨先人命名貼切的同時也感受著那份一波三折,,韻味好象山路,蜿蜒曲折而又充滿神秘感,。浮坪村,,能被稱之為景點的,或許就只有旭山巖,。旭山巖在石人山的半山腰,,有座小小的廟,順著半懸空的石蹬路,,到了那座廟,。廟很小,依托突出的懸崖而建,,每次只能容下三個人燒香膜拜,。廟旁有幾塊大石頭,互為倚靠,,中間就有了一個小小的石洞,,小時候到旭山巖,,喜歡在這石洞里鉆進鉆出,把這當成其樂無窮的事情反復重演,。洞旁,,在一個小小的平臺上,一棵桂花樹倔強地生長,,在靜寂中看云霧漂浮,看山下人家的炊煙裊裊,。
桂花樹的樹頭只有三尺見方,,好像沒有多少泥土,有些碎石壘在樹頭,,桂花樹的枝干就從這碎石下的一點點泥土之中升騰而起,。枝干沒有筆直的概念,彎曲的身姿昭示生長的艱難,,可以想象每一寸的拔節(jié)都有無數(shù)的艱辛,。樹皮也不可能光滑,粗糙,、皸裂,,那種感覺就是老農(nóng)歷經(jīng)農(nóng)活浸禮的手掌或者臉龐,滄桑而具有歷史的味道,。桂花樹不太大,,沒有需要幾個人合抱的概念,幾歲的孩童就可以輕松地合抱樹干,。在石縫之中生存已經(jīng)不易,,突飛猛進的生長更是一種奢侈。
桂花的分類眾多,,栽培歷史也悠久綿長,。文獻中最早提到桂花是舊戰(zhàn)國時期(前475——前221)的《山海經(jīng)•南山經(jīng)》,謂“招搖之山多桂”,。屈原(前340——前278)《楚辭•九歌》也載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jié)桂旗”。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已成為名貴花木與上等貢品,。在漢初引種于帝王宮苑,獲得成功,。唐,、宋以來,桂花栽培開始盛行,。唐代文人種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宋之問的《靈隱寺》詩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的詩句,,所以后人也稱桂花為“天香”,。元代倪瓚的《桂花》詩中有“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的詩句,,表明了窗前植桂的情況,。不經(jīng)意間,陽臺下的那棵桂花樹居然就可以溯源到元朝的時光,。
旭山巖的桂花樹沒有這么多文縐縐的說辭和清晰地歷史脈絡(luò),。這棵桂花樹從何而來沒有人說得清楚,種植于何年也無從考證,,也許是當年建廟之人的隨手種植,,或者就是為了小廟可以多點生機和芬芳的刻意。一百多年或者兩百多年,,甚至更大的年紀在不同的老人口中,,宛如他們前言不搭后語的說法,模糊而且混亂,。索性就不去深究了,,有些事情其實不一定要有個水落石出,一棵樹的存在關(guān)鍵在于它的存在而不一定是明了前世今生,。在我的孩童記憶中,,旭山巖更吸引眼球的是一片梨樹,梨花開放的時候,,漫山遍野一片雪白,,引得蜂蝶起舞其間,梨樹上的果實,,吸引了眾多的目光,,也勾引了許多口水。只是如今梨樹已經(jīng)消失殆盡,,只有這棵生長在石縫中的桂花樹留存下來,,成為旭山巖那小廟歷史悠久的一個見證,成為久遠時光的一個注腳,。
這棵桂花樹遠離人群,,小廟的香火也沒有人潮涌動,更多的時候,,這棵桂花樹只有獨自吐露芬芳,,沒有喝彩,也沒有掌聲,。即使香客前往,,也很可能只是關(guān)注燒香膜拜,,忽略了桂花樹的存在。只有靜下心來,,在桂花樹下的石凳子坐下來,,感受涼風和花香,才會給桂花樹關(guān)注的目光和幾句贊美,。喝彩也好,,忽略也罷,桂花樹無言,,靜寂地生長和存在,,從那有限的泥土里汲取營養(yǎng),在山野之中綻放芬芳,。
有些存在只是因為自己,而跟其他無關(guān),。石縫中的桂花樹生長出一種哲人的意韻,。其實在這棵桂花樹下坐坐,也是一種安靜的享受,。這棵桂花樹,,就一直生長在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