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登科柚子
|
||||||||||||||||||
|
||||||||||||||||||
“八月十五是中秋,阿娘病囝面憂憂,。問娘喜愛吃什么,,愛吃登科文旦柚。”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民歌,,在閩南一帶廣為流傳,。想不到,,歷史上的登科竟然還是盛產(chǎn)這么一個令人饞涎欲滴水果的地方。 柚子,,又名軟仔,、文旦、欒,、拋,,為蕓香科常綠喬木。原產(chǎn)我國南方,。據(jù)《尚書·禹貢》載:“淮海維揚州,,厥包橘柚錫貢。”即把橘柚包裝起來進貢,,當然是珍果了,。《呂氏春秋》載:“果之美者,,云夢之柚,。”前者把橘柚當作是揚州上貢的特產(chǎn),后者則說明云夢為柚的重要產(chǎn)區(qū),。如此看來,,春秋戰(zhàn)國時期,柚子早已是果中佳品了,。“樹樹籠煙疑帶火,,山山照日似懸金”,唐代詩人張彤詠柚子的名詩,,更是讓柚子聲名鵲起,,飲譽大江南北。 柚子成熟于金秋,,是中國傳統(tǒng)佳節(jié)中秋,、重陽合家團圓必備佳果之一。之所以能這樣,,皆源于柚子自身具有多重涵義及多種功效所致,。一來“柚”與“佑”諧音,在百姓眼中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二來“柚子”諧音“游子”,柚子是圓的,,象征著團圓,中秋是團圓節(jié),游子當然要回家團圓了,;三來吃了甜月餅,,再吃點甜酸的柚子,既開胃,,又解油膩,,讓口腔有清爽感,,真是人生一種莫大享受。俗話說“吃軟仔補頭殼(閩南方言,,腦袋)”,,即是這個道理。此外,,由于柚子易于貯存,,有些人還珍藏到春節(jié),作為過年佳品,。難怪自古以來,,柚子一直是人們理想中的佳果。 追溯登科文旦柚,,還得從浦南文旦柚說起,。據(jù)明朝陳道、黃仲昭修纂的《八閩通志》記載,,柚仔,,在元朝時由廣東傳入福建漳州,始產(chǎn)于與華安交界的長泰縣溪東,,移植于浦南,,后再傳平和(琯溪)和龍溪(登科、翁建,、后店,、科坑、朝陽,、孚美),、莆田(度尾)等地,以及浙江(臺州玉環(huán)楚門),、臺灣(麻豆)等省市,。另據(jù)《竹簡續(xù)話》載,“浦南以產(chǎn)柚著名,,沿北溪兩岸約五十里皆栽柚,,鄉(xiāng)人呼柚曰‘軟仔’,其種有文旦,、坪山,、六月柚等。文旦,,古稱香欒,,長泰所產(chǎn)(注,靠近北溪的地方,,后劃歸龍溪浦南)品質(zhì)最良,,瓤白,甜美無比,,他地所植均不及之”,。漳州的坪山柚、文旦柚,,與廣西的沙田柚,、泰國的羅柚一起,并稱為“世界四大名柚”,。 不過,,在這些柚子中,當以漳州文旦柚為最佳,。據(jù)載,,漳州柚子一直都被當作貢品進獻朝廷,《福建通志》云:“柚最佳者為文旦,惟漳州種者為上,色白味清香,風(fēng)韻宜人,。衛(wèi)云:‘入貢者皆為漳產(chǎn)文旦’,。”此外,因其果肉白綠且微透明,,故有“水晶文旦”之美譽,。 說了這么多,人們不禁要問:登科文旦柚究竟因何而得名?我們不妨慢慢沿著它的傳說和故事脈絡(luò)一一道來,。“文旦”這個名字的來歷,,在漳州浦南、華安一帶,,至今流傳著一個凄楚動人的故事,。 相傳,明朝中晚期福建漳州浦南一帶,,有一個名旦,,藝高貌美,早失雙親,,長年獻藝于民間,,與鄉(xiāng)親結(jié)下了深厚情誼。后來遭到豪紳侮辱,,羞恨自盡,。鄉(xiāng)親們湊錢安葬了她。哪知過了幾年,,她的墳頭上長出一棵柚樹來,,結(jié)的柚子又多又好。人們紛紛剪枝嫁接,,并將它取名為“文旦”,。 無獨有偶,,在寶島臺灣也有這么一個美麗的傳說。據(jù)說,,清朝年間,,麻豆地方有一員外名叫林旦,事親至孝,,是個有名大孝子,,林旦母親非常喜歡吃柚子,因此每年林旦都要買不少柚子孝敬她,。 有一年冬天林旦母親臥病在床,,命垂一線,遍訪名醫(yī),,皆束手無策,。突然,有一天林旦母親開口說想吃柚子,,孝順的林旦馬上開始尋找,,可寒冬臘月,到哪里去找,?眼看林旦母親快不行了,,孝順的林旦悲痛欲絕,跑到郊外,,跪在柚樹下向老天請求賜予,。說也奇怪,當林旦的眼淚落在柚樹上,,馬上長出一顆柚子,,一時間柚子長滿了一樹。林旦驚喜萬分,,立即摘下幾顆,,直奔家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林旦母親吃了柚子后,,病情不但馬上好轉(zhuǎn),而且很快痊愈,。此事像長了翅膀一樣,,四處擴散。 說起來也怪,,不知為何此事竟然傳到遠在千里的朝廷乾隆耳中,,于是,他立即命太子嘉慶至臺灣尋找這種神奇之果。嘉慶到了麻豆,,了解了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后,,深深被林旦的至孝行為所感動,為表彰和弘揚林旦尊老重孝品格,,特地以林旦的名字旦字命名,,加上林旦一表人才,文質(zhì)彬彬的樣子,,就把柚子稱作“文旦”,“麻豆文旦”由此而來,。怪不得清光緒年間福建巡撫王凱泰會為此寫下贊美的詩句:“西風(fēng)已走洞庭波,,麻豆莊中柚子多。往歲文宗若東渡,,內(nèi)園應(yīng)不數(shù)平和,。”清咸豐皇帝嗜愛平和縣文旦柚,認為這是天下最佳的柚子,。故有此言,。 故事雖然動聽,傳說盡管美妙,,但是那畢竟是故事,,是傳說。那么,,現(xiàn)在該是我們查證歷史依據(jù),,解開這個未知之謎的時候了。 據(jù)《閩南異錄》記載:“在長泰縣溪東,,有一個唱戲的小旦,,姓文。他家種有四五十株柚子,,風(fēng)味特別好,,所以大家把這種柚子叫文旦柚。”這是目前已知文旦柚由來的最早文獻記載,。至于其他種種說法,,大都是以故事或傳說形式出現(xiàn)。盡管如此,,但這并無傷大雅,,反而增添了柚子身上朦朧神秘色彩和人們探知柚子由來的無窮樂趣,于此中更加襯托出世人對柚子的青睞,。 想不到,,小小文旦柚竟然演繹了這么多故事與傳說!沉穩(wěn)厚實的文旦柚,實是兩岸民眾牽手相扶相助的“繡球”,。據(jù)載,,當年,從閩南漳州引進臺灣島的文旦柚也有一段傳奇色彩的史話:清雍正初年,,臺南鄭楊莊莊民黃灌從漳州引進文旦柚,,最初僅作為田園點綴。道光三十年(1850年),,麻豆街居民郭藥,,用兩斗米換了六棵柚苗,攜回麻豆莊郭氏祖厝庭園栽種,。若干年后,,開花結(jié)果,令人喜愛,,剝皮食之,,美不勝收,于是鄉(xiāng)鄰族親紛紛引種增植,,幾乎家家栽種,。數(shù)十年后,麻豆文旦柚竟香飄清廷,。日寇侵臺后,,特定將文旦柚全部送往日本進貢天皇。 另據(jù)臺灣文獻記載,,臺灣花蓮的“鶴崗文旦柚”也是清朝康熙年間(1701年)從閩南長泰傳過去的,。所以說,海峽兩岸柚子同出一宗,,臺灣文旦柚的“根”就在對岸的閩南漳州,。 在漳州,明清以來尤其民國初期,,登科已是漳州府龍溪縣柚子的主要產(chǎn)地,。品種主要有白柚(文旦柚)、坪山二種,,白柚皮薄,、肉白、絲軟,、汁多,、甘而蜜,存久能發(fā)香味,,多銷往上海,。坪山柚,肉粉紅色,籽小,,甜甘,,水分少,多銷本地,。此外,,還有紅猴柚,肉紅,,籽大,,絲硬。蜜柚,,又名六月柚,,早熟,肉白,,粒大,清甜,,產(chǎn)量低,。此時登科不僅柚子品種多,而且產(chǎn)量大,,也就是說,,除了甘蔗外,登科柚子的種植占據(jù)了該村半壁江山,。 由于過去多從廈門出口,,海外又稱之為“廈門文旦”,正如海外許多華僑經(jīng)常把漳州特別是龍溪,、海澄人稱為廈門人一樣,。在抗戰(zhàn)前,登科每年可收100萬粒文旦柚,,每百粒售白銀10元,,總收入約10萬元白銀,相當于1700兩黃金,,經(jīng)濟價值甚高,。據(jù)載,1935年,,村民林謙明有一株柚子,,最高年采摘300粒,死掉砍柴3200多斤,,此株柚子樹,,堪稱“世界柚王”。另據(jù)林瑞球回憶說,村民林彼一株種在大塘邊的柚樹更大,,樹冠竟然覆蓋1分多地,,年采摘1000多粒,一次可換15擔(dān)谷子,,約1500斤左右,。可見,,當時登科村的柚子產(chǎn)量與經(jīng)濟收入相當可觀,。 抗戰(zhàn)期間,因廈門,、福州淪陷,,出海口被日軍封鎖,,柚子銷不出去,,價錢大跌,每百粒只換七斤半的白米,,為此,,柚子樹慘遭砍伐??箲?zhàn)勝利后,,重新得以發(fā)展,至1954年農(nóng)村初級社時,,還可收成10萬粒左右,。此后因自然環(huán)境變遷,加上強調(diào)以糧為綱,,及受“寧要社會主義草,,不要資本主義苗”的影響,柚樹被全部換種水稻,。如今,,登科柚子已成了鄰里鄉(xiāng)親茶余飯后佐料與談資,留在人們腦海中僅僅是零散,、破碎,、苦澀的記憶。(見《步文鄉(xiāng)志簡訊》1985年) 往事堪回首,,想當年,,小小的登科文旦柚也有那么一段輝煌璀璨的風(fēng)光日子,一段可與平和琯溪蜜柚相媲美的崢嶸歲月……雖說這些皆已成為歷史,,但留給我們的,,相信不僅僅只是記憶,,而是一種追求和希望,一種人生的啟迪,。 林盛發(fā) 文/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