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袖珍方形土樓精品——芳春樓
在平和縣蘆溪鎮(zhèn)新村村,,有一座比“國保”繩武樓建筑年代更早的袖珍方形土樓,,名叫芳春樓。它大約始建于公元1765——1773年的清朝乾隆年間,,土樓設計別致,、建筑精美,是長期以來當地葉氏族人引以為豪的方形家園,。
芳春樓長19.3米,寬17.3米,,呈四方形,,外觀保存基本完好。外墻下部墻裙由卵石砌筑,,上部三合土夯筑,,一層一層壘起來,層與層只見嚴絲合縫,,顯得十分堅固,。穿過土樓殘破的外墻,進去有一大門,,門框由四塊條石砌成,,門框上有一塊長方形的石板,上面刻有“芳春樓”三個綠漆大字,;石板的外圍包裹著一層泥土,,再外層有青石為框,整體看起來猶如一塊門匾,,顯得古樸而又優(yōu)雅,。
居住在芳春樓有幾十年光景的村民葉文星告訴記者,這座土樓距今已經有近300年的歷史了,。
【記者vs葉文星 :這棟土樓是誰建的,?是(葉氏)十六世祖葉廷璧兩兄弟(建的),那時候是乾隆時期,?!?/p>
走入大門,炎炎烈日下,,土樓里卻十分涼快,。環(huán)視土樓內部,這是一座二層樓閣式古民居,,除了底部的卵石和樓體外,,都是多為木質結構,,窗格、板壁,、雕梁等,,都保存完好,古香古色,。仔細一數,,樓內分為上下兩層,共有24個單間,。每層有12個單間,,和兩個共用的客廳,兩層的走廊均為通廊式,,屋頂為泥瓦片鋪成,,樓中央為開天窗結構。二樓有一個回廊,,環(huán)繞著土樓內部,。回廊每隔幾部就有一根柱子直通房梁,,末端呈三級階梯狀,,長短有致的支撐著屋檐,可見當時建筑師對建筑力學的完美應用,。
【村民葉文星:這些材料都是山黃(村)來的,,石板啊都是黃(村)來的,材料都是別處運過來的,,師傅是請客家人,,我們不懂(建土樓)。都是叫正規(guī)的老師傅砌起來的,。建起來之后都是水泥廳,,原來是叫做紅毛灰?!?/p>
葉文星告訴記者,,他們的十六世祖葉廷壁兩兄弟是從高山地方遷移過來的。兩兄弟在當地扎根之后,,辛勤勞動,,日子過得安逸??上Ш镁安婚L,,由于新村村地處山區(qū),當時匪患較為嚴重,而且當地其他姓氏的人較多,,對葉廷壁兩兄弟有看法,,人丁稀薄的葉氏兄弟倆為此苦惱不已。兄弟倆合計,,決定邀請客家建筑師設計并建設方形土樓,,為子孫后代修建一個安全的居住的場所。
【村民葉文星:原來這邊都是雜姓(姓氏比較多),,后來兩兄弟發(fā)達了,,有錢了,就建了這座土樓,,后來族人都來這里住,,慢慢的就都是一個姓,都姓葉,?!?/p>
歷時近8年時間,芳春樓最終建造完成,。據說,在鼎盛時期,,樓內居住葉氏族人將近80個人,。每到晚飯后,大人們在天井喝茶,、賞月,、論古今,孩子們則在回廊上,、樓梯間嬉戲玩耍,,逢年過節(jié),樓內經常開演古裝戲,,好不熱鬧,。隨著時代的變遷,住在芳春樓里的葉氏族人逐漸搬出去,。由于長期無人居住,,土墻和屋內的樓板有的已腐爛,處處是破洞,。這座擁有近300多年歷史的方形土樓在風雨中日漸破敗,。
芳春樓距離“國保”文物繩武樓僅有4公里遠,若能修繕,,與旁邊的繩武樓“孿生姐妹”的成德樓捆綁一起構成了豐富的旅游資源,,土樓的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