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墻”古井300年來見證村民和睦
村民在考究越墻古井
南靖縣高新區(qū)院前村棋盤社有一口古井,,很是奇特,一堵墻橫亙?cè)陂L(zhǎng)方形井口中間,,把這口井分成內(nèi)、外井,。300多年來,,大厝內(nèi)外居民共飲一井水,一方古井滋養(yǎng)一方人,,也見證了村民的和睦和時(shí)代的變遷,。
11月23日,筆者來到棋盤社尋訪這口古井,,這口井井口為長(zhǎng)方形,,井沿用石板交叉角頭豎筑,井口中間橫亙著一塊石板,石板上用青磚徹起一堵圍墻,,形成內(nèi),、外井。圍墻內(nèi)井的井口高于地面48厘米,,長(zhǎng)度67厘米,,寬度89厘米,為三面石板豎筑,,旁邊建著4口連體洗衣池,。圍墻外井也是三面石板交叉角頭豎筑,長(zhǎng)度56厘米,,寬度100厘米,,旁邊建著3口連體洗衣池,洗衣池與外井之間的水泥地面上用粹碗石鑲有“一九七八年重建”幾個(gè)字,。往井底看,,井壁石壘,井壁比井口大一些,,弧度呈8字形,,井中波光粼粼,水清如鏡,。
當(dāng)?shù)卮迕裥焱鸾榻B,,建于明末清初的古厝叫“樓仔抱大厝”,大厝邊的這口井叫“棋盤井”,。祖輩口口相傳,,棋盤井與大厝同時(shí)建,深10多米,,井水甘甜,,久旱不涸。新中國成立初期,,大厝住有16戶村民80多人,,目前只有2戶還在古厝居住。內(nèi)外井的洗衣池是1978年修葺“棋盤井”時(shí)設(shè)置的,。將一口井隔開分成內(nèi),、外井,既滿足大厝住戶的生活用水,,又方便附近村民用水,,即使古厝大門關(guān)閉,也不影響墻外村民取水,。
“同飲棋盤水,,共護(hù)棋盤井,。”在這座古厝居住40多年的徐平鼻告訴筆者,每隔兩年,,大厝村民都要在冬季清理一次棋盤井井底淤泥,。徐平鼻說,1978年修葺棋盤井時(shí),,恰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ì)召開,,如今,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使廣大農(nóng)民走上小康之路,,族人最近一次在樓仔抱大厝祭祖時(shí),,給“棋盤井”改名為“改革井”。
徐東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