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莊是永遠的家
正是冬日早晨,,陽光正好,烤得人暖烘烘的,。村民家的三角梅開得格外艷麗,,迎著微風,花枝伸出陽臺向路人招手,。豐收過后的農(nóng)家人,,在大埕祭拜社神,唱社戲,,香火繚繞盤出新念頭,。鄉(xiāng)下人純樸,懂得感恩,,他們拎著滿滿的供品,,對天地日月虔誠致謝,。串串鞭炮響起,紙錢燃起紅紅的希望,。平和五寨鄉(xiāng)寨河村,,這個大帽山腳下的偏遠山村,顯得格外熱鬧,。
習俗的傳承是村莊最好的記憶,。而我,分明從這節(jié)日的習俗中看見一條歷史的河流在眼前流淌,,村莊一定還記錄著過去的盛典,。果然,離村部百步開外就有一座蒼涼的土樓,,一下把我?guī)Щ剡b遠的過去——這是一座無名樓,,還是一座“樓中樓”——只見到樓前古樹成蔭,冬日的三角梅格外招眼,,一面苔痕斑駁的樓墻映在眼前,,巨大的石板門上沒留下片言只字;走進樓內(nèi),除了樓門右邊還保存十余間樓房外,,其余只剩下樓墻,,一座四方形內(nèi)樓矗立在眼前,給人一種蒼涼空曠的感覺,。走進方形內(nèi)樓,,空空的墻體上只留下密集梁柱榫眼,地上墻基還在,,斑駁縱橫之間,,很像遭人遺棄的古羅馬斗獸場;墻角一棵大樹冒出樓外,墻頭長滿野草,,仿佛訴說這樓已毀去多年,。漳浦趙家堡是南宋皇族后裔最后棲息地,令人詫異的是,,平和五寨這座土樓和漳浦趙家堡的建筑風格基本相同,,都是外圓內(nèi)方,土樓中心有一座四合式四方樓,,并且朝向都和閩南坐北朝南的建筑風格相反,。和大多數(shù)土樓偏重居住的建筑風格不同,這座土樓的防御功能極強,,猶如一座軍事要塞——土樓墻體射口,、瞭望口密布,且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均有一處瞭望臺凸出墻外,,可見當年主人是費了番心思的,。有人猜測,,這棟土樓坐南朝北,寓意主人是身在南方,,心系北方家鄉(xiāng);這棟樓沒有名字,,又故意隱姓埋名,不敢表露自己的身份,。這一切表明,樓主人和趙家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甚至主人就是逃難過來的南宋一支皇脈也難說,。
我無意窺探被人故意隱匿的歷史,朝代更迭,,每逢兵燹橫行時,,那些從中原逃難而來的先民們,他們一撥又一撥朝南方座座群山走來,,這延綿不絕的群山為他們提供了生息繁衍的屏障,。閩南氣候溫潤,插柳成蔭,,是適宜精耕細作的地方;加上閩南東臨大海又多山地,,自古山高皇帝遠,自然是避難的首選,。如今閩南,,多是中原客家后裔,歷朝因災遷徙的族群在此躲過戰(zhàn)亂,,從此停歇疲憊的腳步而定居下來,。中原的耕讀文化在閩南群山中星火傳承,并形成獨特的閩南文化,。這一座座村莊,,就是歷代星火傳承的家園。寨河村這座蒼涼的老樓,,歷經(jīng)風雨不倒,,墻上的夯土似乎還留下當年汗水灑下的鹽分,它把一個村莊的歷史向前推進幾百年,。
一個有歷史的村莊,,總能挽留住我的腳步。村莊除了這座老樓,,還有一株300多年的老銀杏,,同樣被敬為村莊的“老人”,村民在它周圍圈砌起臺子,,立牌保護,。在村莊不遠處,,還有一座更古老的已發(fā)掘的老窯口——洞口窯,它的發(fā)現(xiàn)揭開克拉克瓷的身世之謎,,克拉克瓷從此找到自己的故鄉(xiāng)——福建平和,。南勝、五寨這開闊的小盆地曾現(xiàn)十里窯煙盛景,,一筐筐精美的瓷器從這里起航,,走向世界,深受當時日本,、歐洲王公貴族追捧,。當年這里的土地長出精美的“瓷”,成為至今的神話,。如今這里的土地長出昔日的皇家貢品——琯溪蜜柚,,同樣香飄海內(nèi)外。
在這樣一個古意盎然的村莊行走是愜意的,。穿梭在這樣的村莊同樣也讓人浮想聯(lián)翩,,土地與村民是終身的宿命,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時代結(jié)出不同的果實,。從瓷器到蜜柚,寨河村這前朝的遺民,,世代勤于耕讀,,對這里的每寸土地不離不棄,汗水澆灌出時代的果實,,一代又一代的夢想,,在這生根發(fā)芽,宛如冬日的梅花,,嬌艷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