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電波來回頻傳指令抗戰(zhàn)
74年前設在平和長樂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下屬“南委”電臺——
每天都有“滴滴答答”的電波飛出茅舍,穿越萬里長空,飛向南方七省的各個抗日根據(jù)地,,傳遞延安黨中央下達的出征號角,。74年前,,這樣的情景,,不時在華東、華南交接處的平和縣長樂鄉(xiāng)下村一個半山腰上演,。
昨日,,記者采訪了研究閩粵贛邊黨史36年的羅燕軍,聽他講述“南委”電臺不為人知的故事,。
1982年開始,,羅燕軍尋找當年在平和長樂工作過的老同志,采集他們有關“南委”電臺的回憶,,并于1991年,,前往廣州拜訪任“南委”電臺指導員的溫碧珍,核實史料的準確性,。羅燕軍介紹,, 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無線電臺(簡稱“南委” 電臺),它的建立,,為中共中央加強對華南各地(含福建,、江西)抗日救亡運動的領導,,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及使南方七省及時準確接受黨中央的指示,,進而鞏固抗日革命根據(jù)地,。
1941年1月,按照中共中央和南方局書記周恩來的指示,,撤消閩西南潮梅特委,,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簡稱“南委”),代表南方局領導廣東,、海南,、江西、廣西,、福建,、香港、澳門等地抗日救國運動,。為此,,周恩來,、李克農(nóng),、童小鵬等分別從延安中新社、重慶南方局,、桂林八路軍辦事處調(diào)來王清生,、袁克倫、方蕓,、馬紹,、肖敏等30多名無線電骨干,在原閩西南潮梅特委電臺的基礎上擴大建立“南委” 電臺,。南委青年部長李碧山(越南人)管理“南委” 電臺,。
考慮到平和長樂地處閩粵邊界的崇山峻嶺,也是閩粵邊最早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據(jù)地,,以及紅軍長征后,,張鼎丞派張全福到長樂負責根據(jù)地工作,組建中央長樂區(qū)委(縣級),,得到長樂群眾的支持,,電臺的安全和生活供給有保證。于是,,“南委”將機關設在廣東省大埔縣境內(nèi),,而將負責與中共中央和南方局和南委下屬各地黨組織保持聯(lián)系的電臺,設置在福建平和的長樂,。1941年春節(jié)后,,“南委”電臺在長樂下村烏窠山正式宣告成立,,任命馬紹為電臺黨支部書記、王清生為臺長,、溫碧珍為指導員,、鐘尚清為報務主任、袁克倫為機要科長,。
電臺建立初期,,正處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變,。“南委”電臺及時下達延安黨中央和南方局一個個指令,。由于電臺的設備仍是干電池為電源的5瓦發(fā)報機,與遠程通報聯(lián)絡存在不明確,。李克農(nóng)從桂林增撥一部15瓦手搖發(fā)電機和“10號”電子管,、15瓦發(fā)報機,改善了“南委”電臺的設備條件,。一年多的時間里,,紅色電波每天24小時在蔚藍的天空不停地來回頻傳。
1942年5月20日,,江西省委書記謝育才和愛人王勖,,突然到長樂找羅元滾和張全福,要求聯(lián)系“南委”,,匯報情況,。謝育才說:江西省委出了叛徒,他到江西不久就被捕了,。危急時刻,,他為了救“南委”,不惜假自首,,騙得信任后又舍棄襁褓中的兒子,,徒步24天跨越贛、粵,、閩,,趕來報警。原來,,江西電臺中斷聯(lián)系四個月后,,近期再呼叫“南委”電臺,說要延安電臺的呼號和波長,,是因為受中統(tǒng)控制,。得到張全福的報告,“南委”書記方方隨即布置撤退轉(zhuǎn)移工作,,機關及下屬組織才未遭受損失,。
同年6月3日,,“南委”電臺決定轉(zhuǎn)移到廣東的大東鎮(zhèn)長丘田村,并派出警衛(wèi)陳鶴平前去勘察地形,,但他跑到平和縣城投敵了,。晚上,陳鶴平帶著縣保安隊上山,,欲包圍偷襲南委電臺,。恰巧,電臺兩個武裝保衛(wèi)人員出山執(zhí)行任務,,途中巧遇敵群,,開槍射敵,槍聲大作,。“南委”電臺人員立即轉(zhuǎn)移撤退,,電臺設備和人員安然無恙。隨后,,國民黨在華南制造又一起嚴重反共的“南委事件”,,“南委”電臺奉命停止工作。1942年底,,電臺人員分散成一支小隊伍,,隱蔽在秀山村和樂北村等地,開荒種地,、熬樟腦油,、釀酒,。平日,,電臺用收報機抄收新華社電訊,供大家學習,。1943年夏秋之間,,南委電臺人員陸續(xù)調(diào)回重慶南方局,再一起赴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