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城區(qū)車位缺口約1.8萬個 18條路公共車位將收費管理
目前,,漳州停車難主要集中在薌城區(qū),,以及龍文部分大型公園,其中薌城區(qū)停車位缺口約1.8萬個,。
今年年初,,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城市公共停車設施建設的若干意見》,,并將公共停車設施建設作為今年“立項掛牌辦理”任務。今年,,省里向漳州下達新建2000個公共停車位的任務,。
昨日,省住建廳到漳州調研公共停車位建設情況,。漳州市住建局人士介紹,,在最為緊張的老城區(qū),漳州將密集建設立體停車樓,,在新區(qū)向地下空間拓展,,緩解停車壓力。而備受關注的路面停車收費機制已有初步計劃,,薌城18條路的公共停車位將統(tǒng)一收費管理,。
張娟制圖
停車缺口
薌城停車位缺1.8萬個左右
昨日,調研采訪團在漳州主城區(qū)一帶走訪,,環(huán)漳州市醫(yī)院—中山公園老城區(qū)一帶,,是漳州交通量最大、停車位最為緊張的區(qū)域之一,,幾條原本就狹窄的馬路兩側幾乎停滿汽車,,雙車道只剩下一條車道,典型的如瑞京西路,。
附近店家林先生稱:“沒有辦法,,交警要開罰單也只能給罰了,這里的老舊小區(qū)都沒有配建車位,,市醫(yī)院又在這里,。”
至2013年年底,薌城,、龍文
全部停車場車位約119250個
配建停車位 103000個,,占86.4%
公共停車位 16250個,占13.6%
薌城區(qū)
停車難區(qū)域
東鋪頭街道 新橋街道 巷口街道 西橋,、南坑,、瑞京的一小部分
總居住戶數約7萬戶
戶均車擁有量0.6輛
小區(qū)內停車解決率為60%
小區(qū)配建停車缺口約為1.7萬個
考慮到公建部分的缺口,則停車位缺口總量可達到約1.8萬個,。
因此,,薌城區(qū)設置了約1.3萬個路內停車位,,但仍有大量違停車輛,。
漳州市住建局有關人士稱,近期重點解決2010年以前建設的項目停車需求,,特別是2004年之前的建設的小區(qū),。
停車難原因
機動化過快 停車位供給失衡
漳州城投公司去年年底曾展開調查,分析認為停車難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幾種:
1.機動化速度過快是停車難根源,截至2014年年底,,漳州主城區(qū)機動車已近14萬輛,,目前還繼續(xù)迅速增長,停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漳州公共交通不夠發(fā)達,,客觀上造成機動車增加和停車問題。
3.城市功能布局不夠合理,,沿街店面設置加劇停車難,,公共服務設施布局過度集中于舊城區(qū),功能未能及時疏解到城市新區(qū),。
4.由于歷史原因,,對機動車增長認識與應對不足,停車位配建標準偏低,,預留用地考慮較少,,導致歷史“欠賬”較多,且近期難以彌補,。
5.停車位供給失衡,,現狀停車問題的緩解,是以犧牲非機動車和行人路權為代價的?,F有停車位供給中,,超過86%是配建停車場泊位,而路外公共停車泊位占比僅為1%,,現有路外公共停車場的數量少,、規(guī)模小、系統(tǒng)性差,。
6.路內停車量過大,、隨意停車、亂停車等現象嚴重,,除部分合法沿路停車位外,,違章占道、占用綠地停車現象普遍,。
舉措
老城區(qū)建停車樓
新區(qū)向地下開拓
漳州去年投用首座立體停車樓后,,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漳州市醫(yī)院周邊的停車壓力,但對龐大的停車需求而言,,僅是杯水車薪,。
今年漳州計劃再建4座立體停車樓,主要分布在老城區(qū)的漳州市醫(yī)院,、漳州市中醫(yī)院周邊,,分別為瑞京路立體停車樓,、前鋒立體停車樓、西街立體停車樓,、新浦立體停車樓,。
“因為老城區(qū)建筑密集,挖地下停車場易影響周邊建筑主體安全,,因此主要以立體停車樓建設為主,。而中山公園東門,利用原人防工程改為地下公共停車場”,,漳州市住建局有關人士稱,。
而在龍文區(qū)碧湖生態(tài)園附近,則建設地上地下停車位,,高效利用空間,,可新增近400個停車位。
發(fā)展公共自行車
18條路停車收費
漳州市住建局人士認為,,隨著汽車數量不斷增長,,停車位的建設速度很難跟上。
“漳州屬于小城市,,就算大量興建起停車樓,、停車位,但是道路的承載量,、尾氣污染等一系列問題也會隨之而來”,,從根本上應該鼓勵并創(chuàng)造條件,讓市民低碳出行,。目前,,漳州正考慮興建100個公共自行車網點。
目前,,漳州有不少路邊停車位被商家違規(guī)占用,,今年漳州兩會期間,海都報曾重點關注,,并組織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和相關部門進行討論。
漳州正計劃建立路面停車收費機制,。初步方案為由漳州城投集團整合漳州市區(qū)18個路段的路邊,、路肩等停車設施,共約6650個公共停車位,,通過整合資源,,適當收費等措施,提高使用效率,。
18個停車收費路段
水仙大街 勝利東路 元光路 漳華路 北江濱路 延安路 丹霞路 漳響路 騰飛路 新華路 瑞京路 大通北路 新浦路 詩浦路 天下廣場 建元路 廈門路 下洲路
困難
停車樓造價高
回收成本慢
立體停車樓緩解了部分區(qū)域的停車壓力,,但造價高,回收成本慢,,目前主要由城投集團負責建設,、運營,民營資本進入的積極性較低,,“隨著設備老化,,未來立體停車樓能否可持續(xù)性地推廣確實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漳州城投有關人士稱,。
成本分析
以已運營近一年的芝山立體停車樓為例,,現運營使用率工作日可達90%,周末70%左右,。
臨時停車收費,,第1小時內4元,每增加1個小時加2元,,24小時封頂30元,;包月收費500元。
固定停車 臨時停車
各占50%
月收入 約9萬元
月支出
人員工資約3萬元
土地租金約2萬元
水電等費約1萬元
扣除稅收成本后,,不考慮投資設備折舊費的情況下,,每月利潤約2萬元。但是項目投資約2200萬元,,按10年折舊,,每月的折舊費約16.5萬元。
芝山立體停車樓每月需虧損14.5萬元
(海都記者 蘇禹成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