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周漳州高溫稍減 午后多陣雨
閩南網8月6日訊秋天是什么樣?
梧桐葉落滿地(攝于泉州北門街)
立秋
黃澄澄的稻谷(攝于漳州天寶)
是紛至沓來的梧桐葉,,此起彼伏的麥浪,,或者是淅瀝瀝的秋雨……本周日是立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感受漳州的秋意,。
此刻出行,,不必因憂慮高溫來擾,因為從今天開始,,副高開始減弱并逐漸撤離漳州,,涼颼颼的天氣可以持續(xù)到本月12日。其間,,還有未來午后到傍晚的陣雨,,協(xié)助降溫。但立秋畢竟還處于三伏天的末伏,,沒有正式轉涼,,12日后,高溫可能再次回歸,。
周末晚上,,跟家人乘涼賞月吧。今天晚上,,太陽系的“大個子”木星將與“月姑娘”進行短暫的浪漫“約會”,。20時左右,西南方低空,,農歷七月初四的月牙如彎鉤掛在低空,,而右下方的木星爍爍放光。如果天氣晴好,,肉眼就可欣賞到這幕動人的“星月童話”,。由于周圍沒有其他明亮的天體,在藍色天幕的映襯下,,這幕星月相伴的浪漫畫面,,觀賞效果非常好。不過,,美景持續(xù)的時間不會很長,,大約在半個小時之后,木星和月牙就會雙雙落入地平線以下,。
梧桐落葉知立秋
夏天里猛然聽見“秋”這個字眼,,還真不習慣呢。難道剛剛開始的夏天就要結束了,?非也,,三伏天還沒結束,高溫還在發(fā)力呢。實際上,,中國絕少有在立秋時真正入秋的,。所謂立,只是一番立意,,預示著接下來的季節(jié),,算是秋天的預告片,一個善意的季節(jié)提醒,。
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秋天味道:西瓜的涼,,百合的爽
如果有什么水果能一口啃掉酷夏,,感到涼爽,應該就是西瓜了吧,。立秋時節(jié),,在天津、江南等地流行“咬秋”的習俗,。咬的就是西瓜,,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時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民諺還說,,“立夏載茄子,,立秋吃茄子”,東北人立秋吃黃瓜,,杭州一帶立秋則流行吃秋桃,。
比起夏天的高濕,立秋過后的天氣比較干燥,,古人認為,此時要開始養(yǎng)生,以便能扛過寒冷的冬季,,所以要吃營養(yǎng)來“貼秋膘”,。按照中醫(yī)的觀點,立秋的養(yǎng)生特點是潤燥,,多吃生津潤肺的食品,,例如蓮子、百合,、山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