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鎮(zhèn)名片
九峰鎮(zhèn)位于平和縣西南部,,與廣東饒平,、大埔兩縣相鄰。全鎮(zhèn)面積211平方公里,,人口4.6萬余人,,其中95%為客家人。境內(nèi)群峰聳立,,丘陵起伏,,河谷、山坑坐落其間,。大芹山雄峙東南,,海拔1544米,為漳州第一高峰,。歷經(jīng)明,、清、民國三個時期,,九峰都是平和縣治所在,。
九峰具有豐富的歷史遺跡,是閩粵邊貿(mào)重鎮(zhèn)及閩粵文化相融合之地,,孔子,、朱子學說盛行,人文薈萃,,文化積淀深厚?,F(xiàn)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21處,,其中文廟大成殿、城隍廟于2000年升格為省級文保單位,。九峰鎮(zhèn)城區(qū),、鄉(xiāng)村保存許多明清時期的寺院、宗祠,、家廟,、民居、土樓,、牌坊等,;分布大小土樓45座,另有明代城墻遺跡,、縣衙遺址,、摩崖石刻、威惠廟,、百歲坊等數(shù)十處古跡,。九峰鎮(zhèn)還有久負盛名的“八景”,即“雙髻升曦,,九峰返照,,東郊春雨,西嶺暮霞,,天馬晴煙,,石潭秋月,筆山侵漢,,碧水澄波”,。其中,尤以“筆山侵漢”,,即九峰雙塔為九峰古城象征,、地標,也是立縣標志,。
2003年,,九峰鎮(zhèn)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去年,,榮獲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與國家文物局聯(lián)合組織評選的“歷史文化名鎮(zhèn)”稱號,。
核心提示
這里,有神奇的“閩粵村”:村民說一樣的方言,,有著一樣的風俗,,甚至還有親戚關系,可是戶籍卻分屬兩省,,以致鎮(zhèn)干部都不能一一分清究竟誰是廣東人,,誰是福建人,。
這里,還有漳州第一茶村——眉山村,,漫山遍野都是茶園,,村內(nèi)處處飄著茶香,,世代都是茶農(nóng)的客家農(nóng)民,,正準備走合作化的道路,要將眉山茶打造成品牌,。
這里是平和九峰鎮(zhèn),,地處閩粵交界處,是閩粵交通要塞,,明代至解放前一直是平和縣城,,曾繁華一時。時過境遷,,如今這里繁華落盡,。好在由于山高路遠偏安一隅,使得古鎮(zhèn)躲過多次歷史劫難,,至今保存較完整,,去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
一個自然村 住著兩省人
同一個地方,,卻分屬兩省
穿過九峰柏松關隧道,,便來到閩粵交界處。這條路,,通往廣東饒平,,既是福建省道207線,也是廣東省道334線,。在閩粵交界處福建界碑對面,,有一個小村落,既住著福建人,,也住著廣東人,。
“他們房子都建在一起,沒有明顯的分界,,不進去屋子里問人,,根本不知道是福建人還是廣東人?!本欧彐?zhèn)的吳副鎮(zhèn)長介紹,,執(zhí)法人員要對福建籍村民執(zhí)法,只要他走到隔壁廣東籍村民家里,,他們就拿他沒辦法了,。
在福建界碑對面公路邊的一排房子,,住著兩戶人家,靠近廣東界那一家姓朱,,戶主叫朱客,,他說,他們一家是福建人,。他身份證上的地址是:福建省平和縣九峰鎮(zhèn)平等村隘坑組,。朱客說,隔壁那一間(靠福建界)住的是他的妹夫劉火元一家,,但他們卻是廣東人,。劉火元拿出自己的身份證,上面的地址寫著:廣東省饒平縣上饒鎮(zhèn)柏峻村矮子坑組,。
朱客說,,他們講客家話,“隘坑”和“矮子坑”,,無論是客家話還是閩南話,、潮汕話,都是同一個讀音,,因此它們指的是同一個地方,,卻在行政區(qū)域上分屬兩省,這在全國十分罕見,。
平等村書記朱偉程說,,在這里,住著福建籍村民17戶,,人口70多人,,廣東籍村民大約11戶,人口60人左右,。福建的都姓“朱”和“游”,,而廣東的則是姓“劉”和“王”。
兩省人為何住在同一個地方,?朱偉程講述了個中緣由,。相傳在100多年前,福建詔安縣一戶王氏人家輾轉(zhuǎn)來到此地,,見這里山深林茂,,田壟平整,十分宜居,,便定居下來,。隨后,平和縣的朱氏也到此落戶。清末年間,,廣東柏峻村的一戶劉姓人家也遷來居住,。
入鄉(xiāng)隨俗,劉姓改了省籍,,成了名副其實的福建人,。村民們聚居在一起,人口逐漸多起來,,成了一個小自然村,,取名隘坑,也有人叫“矮子坑”,,劃歸福建平和縣九峰鎮(zhèn)平等村管轄,。1957年,,一場無情的大雨,,使得一劉姓村民家的房子倒塌了,窮困潦倒下,,他只得去投靠廣東那邊的親戚,,后來村里16名劉姓人家跟著把戶口遷到了廣東。自此,,這里人便有了不同省籍,。
打電話回村部,是跨省長途
兩省籍的村民把房子都建在一起,,一排房子里,,有幾間是福建人的,有幾間是廣東人的,,又都穿插在一起,。而除了房屋,他們的田地也是挨在一起的,?!搬槍Π哟宓奶厥馇闆r,政府做了靈活處理:誰家的山地,、田園仍歸誰,,讓他們安居樂業(yè),不必搬遷,。在這里,,福建人和廣東人都互相通婚,他們一切的生活習慣都一樣,,拜的神明也一樣,。”朱偉程說,,雖然省籍不同,,但幾十年來,,兩省村民們卻和睦相處,一起勞動生活,。
朱偉程介紹,,這里用的是“福建電”,十幾年前,,福建省先給村里通了電,,廣東籍的村民也都跟著用上了,而通訊信號方面,,也都統(tǒng)一用的是福建省的通訊線路,。
劉火元說,因為福建先把通訊線路拉到了這里,,為了方便,,他們廣東籍的都拉了福建的線路,電話用的是漳州區(qū)號“0596”,,這么一來,,就避免了打電話給鄰居家都是長途的麻煩?!安贿^偶爾我們打電話回廣東那邊的村部,,都要先打潮州區(qū)號0768,成了打跨省長途了,,想想也有點尷尬,。”
由于這里離九峰鎮(zhèn)圩的距離更近,,廣東籍村民也都到九峰鎮(zhèn)圩趕集,、購物。但是讀書的孩子,,則要到各自戶籍地就學,。朱偉程介紹,隘坑原來有一間小學,,是由福建開辦的,,2003年以前,全村的適齡兒童都在這里就讀,,繳交相同的學費,。2003年,由于教育資源整合,,隘坑小學停辦了,,福建籍的孩子都到平等村小學去讀書,廣東籍的孩子則到饒平讀書。
漳州最高峰 奇蘭茶香飄
漳州第一高峰——大芹山,,正是位于九峰境內(nèi),,這里,是白芽奇蘭的原產(chǎn)地,。
九峰鎮(zhèn)吳副鎮(zhèn)長介紹,,白芽奇蘭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規(guī)模種植。在平和,,白芽奇蘭茶種植十萬畝,,年產(chǎn)量達八千多噸,產(chǎn)值5.5億元,,已成為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是漳州茶葉栽培面積最多的品種,和鐵觀音,、武夷巖茶,、閩北水仙、永春佛手一起躋身福建五大茶葉名品行列,。
白芽奇蘭須種植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上,,而九峰總體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境內(nèi)群山連綿,,分布數(shù)十座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種植白芽奇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眉山村是白芽奇蘭的種植大村,爬上村里連綿的山脈間,,放眼望去,,眼前的一重重山上,都是一排排修剪整齊的茶樹,,色澤鮮亮,,層次分明,置身山間,,幽幽香氣撲鼻而來,,沁人心脾。
眉山村書記曾春玉說,,眉山村是一個客家村莊,,世代都種茶,種植白芽奇蘭茶至少有200多年的歷史,。目前,,全村共種植茶葉5000畝,村里住著472戶,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植白芽奇蘭,。
在村民曾高升家里,,正在加工秋茶。他向記者介紹了白芽奇蘭茶的制作過程,,茶葉通過采青,、曬青、涼青,、搖青,,接下來通過機器殺青、揉捻,、焙干,,如此一來,初茶便制成了,,再經(jīng)過挑揀,、包裝,方可上市銷售,。
捧起一把初茶,,果然蘭花香味醇厚、濃郁,。在曾高升看來,,白芽奇蘭渾身都是寶,他說,,這茶不僅可以提神醒腦,,還助消化,因為發(fā)酵程度較高,,一點都不傷胃,;而產(chǎn)地海拔高達800米以上,茶樹病蟲害少,,基本不用農(nóng)藥,,無公害。
那么如此益處良多的白芽奇蘭能為村民創(chuàng)造多少產(chǎn)值,?以曾高升為例,,他們家種植茶葉10畝左右,一年可以采摘春,、夏,、暑、秋四季,,每季平均采摘1000來斤,,一年總共能賣到五六萬元,。由于基本不用施農(nóng)藥,一年投入的成本只需要五六千元,。
村書記曾春玉介紹,,眉山產(chǎn)的白芽奇蘭茶質(zhì)量較好、包裝精美的,,在市場上一斤可以賣到數(shù)百上千元,。但是,當?shù)夭柁r(nóng)賣的都是初茶,,一斤只有10~50元不等,。他意識到,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當?shù)貨]有形成產(chǎn)業(yè)鏈,,“如果我們能形成規(guī)模產(chǎn)業(yè),,從種植、加工,、包裝,、營銷一體化,再開發(fā)觀光茶園,,把旅游也做起來,,那村里很快就能富起來了?!痹河裾f,,他們在當?shù)卣闹С窒拢诜e極探索合作化的道路,,只是目前各方面的條件還比較薄弱,,尤其是資金和人才。
九峰文廟 掛著“錯別字”
進入九峰老街區(qū),,街道開始擁堵。
一條鵝卵石鋪就的明代老街映入眼簾,。街道不寬,,曲曲折折地延伸著,臨街兩邊的店鋪,,大多是土木結(jié)構(gòu),。一間間并不寬敞也不亮堂的店鋪配上青磚、泛黃的木制門板饒有味道,。店門大都是由這些一塊塊泛黃的門板拼接而成的,,白天一塊塊卸下,開始一天的生意,;晚上打烊了,,再一塊塊拼合上,。
從明代的老街走出,記者又來到清末,、民國時期的騎樓老街,,短短幾百米就走過了明、清,、民國,,一種穿越時間隧道的感覺油然而生。
走完幾條古街,,熟知當?shù)貧v史的老曾又向記者介紹,,九峰山高路遠,一次次躲過歷史劫難,,不僅保存有較為完整的古街,,而且還有文廟、武廟,、城隍廟等,。
據(jù)說,平和縣治建后,,負責組建工作的王守仁覺得平和九峰太偏僻,,生活上不習慣。經(jīng)常跑到漳州去“散心”,,此事被皇上知道后,,皇上就問他,要怎么樣你才能安心呢,?王守仁答:平和立縣的建筑群體,,包括縣堂、寺廟必須與漳州府同一檔次,?;噬蠟榱藢ν跏厝势蕉ㄩ}粵邊界賊寇所取得功績給予鼓勵,答應了王守仁的要求,。因此,,九峰現(xiàn)存的文廟規(guī)格宏大、工藝精湛,。
記者來到九峰文廟時已是傍晚,,坐落在平和二中內(nèi)的這座文廟布局與全國各地的文廟建筑大體相同:中軸線的中心為大成殿,坐北朝南,,東為教諭齋,,左為明倫堂,西為訓導齋等,。
整個大成殿的建筑面積500多平方米,,高16米左右,。殿前屹立數(shù)對石龍柱,每柱都雕刻著盤繞升騰的蟠龍,,中間還雕有云頭,、明珠,在夕陽的照耀下,,只見云龍飛舞,、四繞云焰。
站在殿前的石板臺階下,,細心的攝影記者不經(jīng)意叫道:懸掛在大成殿正中上的牌匾上有一個錯別字,。于是大家將目光紛紛集中在牌匾上,發(fā)現(xiàn)“成”右上角少了一個點,。
而老曾卻不慌不忙說,,這個九峰人都清楚,其實這個錯別字別有用心,。根據(jù)歷代的老前輩說,,大成殿的成字缺少一個點,既不是雕刻師傅的疏忽,,也不是雕刻不牢固,,而是雕刻師傅根據(jù)授意而精心安排的,在成字右上角有意不雕上這一點,,等縣里出狀元的時候再破筆點就,,以此激勵后人勤奮讀書,積極參與晉京應試,,爭取考上狀元,。可是自從明朝戊寅年平和文廟建成以來的數(shù)百年里,,平和還沒出過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