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陳政墓
▲立于墳塋左側的“陳將軍墓碑記”記錄了遷墓的因由
▲峰頂奇石,,如舉手加額的美猴王,又似頭上頂著一只神龜,。
▲煙靄迷蒙獅子峰
▲由峰頂朝下俯瞰,,靈通山青云賓館就在腳下
▲孤守峰頂的唐歸德將軍陳政之墓
素有“閩南第一山”之美譽的靈通山位于漳州市平和縣西南部大溪鎮(zhèn)境內,為億萬年前白堊紀形成的火山熔巖地貌,,群峰突兀,,景色秀美。山頂多險峻雄奇的擎天巨石,,可供覽勝者有五巖,、七峰、十寺、十八景等主要景觀,,是一處集觀光,、朝圣、登山運動,、避暑療養(yǎng)為一體的旅游勝地,。遇上天氣晴好之日,一些喜歡登高涉險者會攀上海拔1287米高的主峰擎天峰領略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相比之下,,與擎天峰同列七峰之一的獅子峰則鮮有人涉足。
獅子峰位于諸峰東首,,為靈通山七大峰之一,,高約1100米,整座山頭以巖石為主體,,頂部朝東南向臨空突起,,如雄獅盤踞之勢,故而得名“獅子巖”,,又稱“獅子峰”,。頂南側略開闊處,有一巨石環(huán)擁,、雜草叢生的淺平凹地,,其間隆起一座墳塋,占地不過數米方圓,,與閩南山區(qū)散布的普通孤墳野冢并無二致,。唯墳前立一墓碑,上書“唐歸德將軍陳政之墓”,,于平凡之處透著幾分神奇,。
“唐歸德將軍陳政”就是開漳圣王陳元光的父親,對漳州文史稍有涉獵的人都知曉,。陳政(616—677)字一民,,號素軒,光州固始(今河南)人,,唐初開漳將領之一,,青年時隨其父陳犢(字克耕)攻克臨汾等郡,,功拜玉鈐衛(wèi)翼府左郎,,授歸德將軍。時逢泉州,、潮州一帶“蠻僚”嘯亂,,唐廷晉升陳政為朝議大夫,統(tǒng)嶺南行軍總管事,于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率府兵入閩平亂,,屯墾云霄,,置宅于火田村。唐儀鳳二年(677年)四月,,陳政病歿于軍中,,享年六十二歲,葬于今漳州市云霄縣城西3公里處的將軍山麓,。今天的將軍山亦因陳政墓而得名,,經過歷年修繕、擴建,,已成為一個占地面積超過3平方公里,,集休閑、娛樂,、觀光,、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名勝區(qū)、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游覽,、緬懷開漳先賢。以上史實確鑿無疑,,卻為何在地處偏遠,、山高坡陡的獅子峰頭又出現一座毫不起眼的陳政墓呢?
帶著這一疑問,我查閱了相關地方史志資料,,在清道光版《平和縣志》卷九“冢墓志”之“唐陳王墓”看到這樣的記載:“陳將軍元光父政,,高宗初統(tǒng)兵戍閩,卒于漳,。元光卜葬云霄,,術者稱茲山有王氣,乃改葬大峰山以避之,。”原來陳政歿后,,陳元光最初在云霄將軍山“卜葬”(擇吉祥之地安葬)其父。然而新墓甫成,,偶逢一風水先生游歷至此,,觀將軍山鐘靈毓秀,頗有王者之氣,,以為是個攀附權貴的好時機,,遂求見陳元光,言及歸德將軍葬于此地,,其后代必出九五之尊,,成就帝王大業(yè),。陳元光一片忠君之心天日可表,何曾有過君臨天下的帝王野心?此時聽聞風水先生之言反而心中不安,,為避免唐皇生疑,,忙奏章上疏,將其父遺骸挖出,,改葬至百里之外的大峰山獅子峰頂,,大峰山即今天的靈通山。依傳統(tǒng)習俗而言,,墓地風水講究的是“前朝,、后靠、左右抱”,,朱雀,、玄武、青龍,、白虎缺一不可,,獅子峰頂終年寒風蕭瑟,孤峰峭立無所倚靠,,又哪來的王者之氣可聚納?選擇此地葬父,,可見陳元光效忠唐皇之心始終不渝。再則,,此地可眺云霄近海,,亦暗喻其父情系閩南山海、心憂眾生疾苦之意,。由于地處偏遠,,遷葬事畢,陳元光又在大峰山麓修筑巡邏臺駐守將士,,守護一方平安,。
有上述史料為證,看來獅子峰頭的陳政墓是真實無疑了,。但我心頭仍有疑問,,既然此處陳政墓由云霄將軍山遷葬而來,何以千百年來幾近冷落荒蕪,,少有人前來憑吊緬懷,,反倒是將軍山仍香火鼎盛,憑吊者絡繹不絕?而我在查閱史料過程中,,又發(fā)現有些記載此陳政墓并非其遺骸真墓,,充其量只是一座“衣冠冢”。事實果真如此嗎?
詳閱清道光版的《平和縣志》,,我又找到以下記載:“宋宣和五年(1123年),,有傭者林機自泉郡來,請于縣官曰:‘陳將軍俗遷大峰山塋還葬云霄,,有磚一坎在普賢院后,,幸命五百工持去。’時人以為狂,。已而,,發(fā)坎果驗;又于山前遙望舉畚鍤者數百人。即之,,獨機在耳,。民各攜酒食餉之,須臾罄空,,未逾月役畢,。有吳大成過云霄,見黃旗一帶,,鼓吹傳響,,自大峰山直趨舊塋。山下人趨視,,則新墳已筑矣,。尋訪舊塋,藤蘿交覆,,然后知其為神遷葬也,。”這些文字,詳細描述了陳政遺骸由大峰山獅子峰“還葬云霄”的過程,,并且?guī)в?ldquo;神遷葬”的神奇色彩,。據此推斷,或許當年陳政遺骸遷葬大峰山獅子巖是真實的,,但最終還是在宋宣和五年再次遷回云霄的將軍山了,。此時距陳政病歿已有400余年,唐皇天下早已被更替了幾個輪回,,而歸德將軍“后代必出九五之尊”的預言,,估計再也無人拿來當一回事了罷。也許是被陳元光的忠君之心所感動,,南宋高宗紹興十三年(1143年)追封陳元光為“開漳主圣王”,,紹興二十年(1150年)又追封陳政為“祚昌開佑侯”。
有關獅子峰頭修筑陳政墓的過程,,在《平和縣志》中還記錄著這樣的文字:“在大峰山者即獅子峰頂,,相傳乘潮進葬,葬畢潮退,,人不能上,。今峰頂尚有牡蠣殼,、海沙云。”這是對陳政墓遷葬獅子峰頭工程艱巨的一個注解,。獅子峰險峻陡峭,,常人空手攀登都頗為困難,更何況抬運笨重的棺槨上山?依此看來,,“乘潮進葬,,葬畢潮退”的解釋似乎也便順理成章。實際上關于獅子峰頂遺留有海邊才能出現的牡蠣殼,、海沙一事,,在研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成因的文獻中也能找到類似的記載。
歷史的鐘擺已經晃蕩了1300多年,,無論獅子峰頭的陳政墓是真實存在過,,或者只是一座衣冠冢,那座隆起的墳塋總是存在的,。萋萋芳草遮不住歲月的年輪,,歸德將軍開發(fā)閩南的赫赫功名,使其毫無例外地成為靈通山一道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觀,。也許當年駐守在大峰山麓的將士中就有不少陳氏家族后人,,他們不忍心讓歸德將軍獨自孤守山頭,紛紛就地解甲歸田,,在山下繁衍生息,,與將軍生死守望。如今靈通山周圍諸多村落仍有眾多陳姓子孫居住,,他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逢年望山而祭先祖,令歸德將軍不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