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海深處覓“閑適”——林語堂天寶故居開放首日見聞
林語堂天寶故居初露芳容,。林良益攝
“黃昏時候……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朧里,,下面天母燈光閃爍,清風徐來,,若有所思,,若無所思。不亦快哉!”半個世紀前,,在陽臺上獨自乘涼的林語堂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
半個世紀后的一個黃昏,夕陽的余暉將螺旋廊柱拉出長長的影子,,斜斜地落在紅磚地上,,獨坐于林語堂天寶故居陽臺的竹椅上,舉目四望,,是大片綠色蕉海,,迎著微風,應亦有先生的“快哉”之感。
1月1日,,位于天寶鎮(zhèn)五里沙村的林語堂天寶故居正式對公眾開放,。在這林語堂的祖籍地,在萬頃蕉海林中,,紅瓦白墻的林語堂天寶故居坐落其間,。眾多市民漫步于長長棧道,走上小山坡,,來到這座房子“做客”,。
這座雅致的兩層建筑是香蕉海項目“一帶六區(qū)”中“語堂紀念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面積400.4平方米,,是仿林語堂生前最后十年定居臺灣的住所——臺北林語堂故居而建,。林語堂的格調(diào)思想、發(fā)明創(chuàng)意,、生活態(tài)度與文學成就在此得到一一展現(xiàn),。
步入西式拱門,林語堂筆下的“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之景便映入眼簾。在清雅的小院子一隅,,小池綠植,,清水游魚,充滿著幽靜的氣氛,。
在此仰觀空中云卷云舒,,俯察池中游魚嬉戲,也可感受林語堂生活之閑適,。
“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林語堂,連住處也是一座集東方情調(diào)與西方韻味的地方,。四合院內(nèi)有西班牙式螺旋廊柱,,紅磚之上卻是西式白色水泥拉毛外墻。“壽”字書法作品與國外畫家所作油畫同掛墻上,。
在天寶故居中,,林語堂先生蠟像引人注目。這位文化巨子如今安坐于書房,,手持煙斗,,笑容和藹,。書房的一端陳列著手稿、字典,、藏書及平日使用的英文打字機,、煙灰缸等物品。“文如秋水波濤靜,,品似春山蘊藉深,。”房內(nèi)對聯(lián)既指林語堂文章,如風行至水上自然成文,,清朗又自然,。又謂林氏人品,含蓄而不張揚,,寬厚而有涵養(yǎng),。
“很整潔,很有文藝范,。”六年級的許以楨喜歡這里整齊的布局,,她說從中可以看出林語堂為人處事有條有理。
客廳及餐廳的墻上掛著“有不為齋”的字畫,,取意“有所為,,有所不為”。林語堂與妻子廖翠鳳是好客的主人,。漫步其間,,似乎可以想象他們與許多親朋好友歡聚一堂,談笑風生的熱鬧與盡興之情景,。
天寶故居還設有“夢回館”,,展示了林語堂的手稿,、煙斗,、鎮(zhèn)紙等物件,還有他設計的打字機,、喜愛的故鄉(xiāng)菜肴和在臺十年大事記等等,,生動和充分地展現(xiàn)了林語堂及其家人生活狀態(tài)。
“林語堂是一個通才,,既設計房子,,又設計打字機,還翻譯文章寫書,,來這里參觀,,可以得到很多啟發(fā)。”市民張紅說,。
林語堂最終選擇定居臺灣,,并將家安于與家鄉(xiāng)山水極其相似的臺北陽明山上,因為臺北有熟悉的閩南山水、鄉(xiāng)音和熟悉的家鄉(xiāng)美味,。如今,,林語堂天寶故居就真切地在他的故鄉(xiāng),展示著這位有趣而親切的文人生活之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