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檢察公益訴訟:贏在共識 贏在機制
我省檢察機關在全國首創(chuàng)公益訴訟訴前圓桌會議機制,一年來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5億余元,,被譽為公益訴訟的“楓橋經驗”——
檢察公益訴訟:贏在共識贏在機制
東南網(wǎng)2月1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閔凌欣通訊員張仁平)
食用油產品標簽中虛假標注原料配比,、虛假標識非轉基因,以轉基因原料冒充非轉基因原料,,誰管?閩侯縣檢察院從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的一條線索核查入手,,以檢察建議督促市場監(jiān)管部門依法履職,最終,,該縣4家食用調和油生產商被查處,,進而整改。
“本案是全國率先通過公益訴訟訴前程序規(guī)范轉基因食品標識的案例,通過規(guī)范標識,,轉基因食用油信息更透明,,有助于提升市場監(jiān)管質量,也保障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去年底,最高檢發(fā)布的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中,,對該案的指導意義作出如是評價,。
新年伊始,盤點我省檢察公益訴訟試點以來那些有影響的案件,,總能在最高檢公布的全國“首批起訴公益訴訟案件”“指導性案例”“首批十五件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典型案例”“五個系列典型案例”“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3·15活動典型案例”中,,找到它的身影。
記者注意到,,最高檢發(fā)布的我省典型案件,,不論是訴前程序,還是提起訴訟,,個案也好,,系列案也罷,都有一個共同點:在雙方或多方共同努力下,,保護了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實現(xiàn)了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tǒng)一,。這是由于我省檢察機關首創(chuàng)推行的訴前圓桌會議機制,,而達到公益訴訟的最佳效果和預期目的。
據(jù)介紹,,在辦理公益訴訟案件過程中,,經常遇到“多頭治理”問題,一些公益損害僅靠一個行政機關的整改,,時常達不到理想的治理效果,。針對這一公益難題,我省首創(chuàng)推行訴前圓桌會議機制,,邀請黨委,、人大、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參與,,會上共商整治方案,,會后各方協(xié)作配合,齊心協(xié)力推動問題解決,。依托圓桌會議機制,,福州長樂區(qū)古槐鎮(zhèn)政府僅半個月就移走了4500噸的垃圾山,,促成了政府部門多年想辦而未能辦成的事。
訴前圓桌會議機制,,把落實檢察建議的各方共識化為共同發(fā)力,,以其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被譽為公益訴訟的“楓橋經驗”,,2018年在全省檢察機關全面推行。一年來,,全省通過訴前圓桌會議辦結公益訴訟32件,,督促治理恢復被污染水源面積3.3平方公里;督促恢復耕地、林地,、礦山合計2.06公頃;督促收回國有財產646萬元,,工作成效明顯,真正使公益訴訟維護了公益,。
省檢察院檢察長霍敏表示,,公益訴訟作為督促之訴、協(xié)同之訴,,就要凝聚廣泛共識,,各方形成合力,以共建共治之舉,,收雙贏多贏共贏之效,。
共識緣于公益之訴雙方或多方共同的目標。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著眼共同促進公益損害問題解決,,我省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前主動與行政機關溝通,取得理解與支持,。各級黨委,、人大、政府分別先后出臺支持公益訴訟工作意見23份,,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建立協(xié)作機制77項,,力求“辦一案、警示一片”,。
2018年,,全省各級檢察院通過訴前程序辦結案件1180件,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49件,,92%的行政機關主動糾錯或依法履職,挽回直接經濟損失5億余元,?;莅部h檢察院針對3宗拖欠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12億元案提出訴前檢察建議,,國土部門主動履職,已收回土地出讓金4億多元,。
而從試點到全面推開的三年多,,省檢察院多次在全國會議上作經驗交流發(fā)言,相關工作得到省委主要領導的批示肯定,。公益訴訟聚焦公益,,共同的任務和目標,雙贏多贏共贏的實效,,成為檢察機關和職能部門護航美好生活的法治利器,。
記者了解到,2018年,,圍繞人民群眾關注的食品安全,、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重點領域,全省檢察機關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等公益訴訟專項監(jiān)督;一些地方檢察院聯(lián)合有關部門,,對食品加工小作坊,、一次性餐具消毒、食品添加劑,、轉基因食品標識等問題進行排查整治,,促進相關領域治理,人民群眾從中感受到優(yōu)質檢察產品帶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