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童麥芽糖:甜蜜的老手藝
林傳星雙手拿著木棍,,不停地纏繞拉扯放置在特制木鉤上的麥芽糖漿,,直到麥芽糖漿變?yōu)槿榘咨_@道重要工序叫“拔糖”,。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顏湊 周思穎 攝
東南網(wǎng)4月1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顏湊 周思穎 攝影報道)味道是一種記憶,,如影隨形。
如果你是上世紀60年代或者70年代出生的人,,在你的舌尖記憶中,,最甜蜜的可能莫過于麥芽糖了。還記得小時候,每每聽到“當,,叮叮當”的聲音從街頭巷尾傳來,,小伙伴們馬上捧起家中早就收集好的廢銅爛鐵、牙膏皮,、雞鴨鵝毛等,,去和賣糖師傅兌換麥芽糖,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滿嘴香甜,。
然而,記憶里的那份甜蜜隨著我們長大消失在時光深處,。在現(xiàn)代機械化制糖工藝的沖擊下,,制作成本高、工藝繁雜的手工麥芽糖作坊越來越少,,這項傳承了上千年的工藝面臨著生存危機,。
然而,在寧德蕉城區(qū)霍童鎮(zhèn)古街,,52歲的林傳星仍堅守著這門手藝,。他十幾歲時就跟隨父親學習古法制作麥芽糖,繼承了家族制糖技藝,。手工制作麥芽糖看似簡單,,但制作過程繁雜且辛苦。要手工制作一桶10多公斤的麥芽糖漿,,須先將小麥經(jīng)過10天的發(fā)芽再到蒸煮,、發(fā)酵、去渣取汁,,然后將汁液放置到土灶上的大鐵鍋中,,連續(xù)熬煮一天一夜,柴火不熄,,再到最后的“拔糖”,,全程總共10多道工序。
“熬煮過程費時費力,,我們夫妻倆要配合默契,、輪流上陣,一人休息,,一人守在灶旁,,這樣熬制出來的麥芽糖漿才原汁原味。”林傳星說,。
其中,,“拔糖”最為講究,,直接影響成品麥芽糖的口感,這全靠制糖藝人的經(jīng)驗控制,。只見林傳星雙手拿著木棍,,不停地纏繞拉扯放置在特制木鉤上的麥芽糖漿,這就叫“拔糖”,。通常都是根據(jù)糖漿的顏色,、手感等,靠適當?shù)丶铀畞磉M行控制的,。“拔糖”大約需10多分鐘,,直到麥芽糖漿變?yōu)槿榘咨@道工序才結(jié)束,。
“拔糖”工序后,,在乳白色的麥芽糖漿上撒上炒好的花生、芝麻等配料,,揉搓拉成條,,并切成不同的形狀,進行售賣,。
“今年春節(jié),,在霍童古鎮(zhèn),大家都忙著置辦年貨,,麥芽糖是年貨中不可或缺的,。那時一個月還能賺個一兩萬元,平時的生意就不太景氣了,,每個月只能賺3000多元,,勉強維持生計而已。”林傳星說,。
如今,,智能現(xiàn)代化機器正逐漸取代繁雜工藝,。堅守和傳承民間老手藝,,需要更多像林傳星這樣的手藝人共同努力。
林傳星的妻子孫巧瑤把麥芽糖包裹酥脆的花生等配料揉搓拉成條狀,,再用剪子斜剪成塊狀,。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顏湊 周思穎 攝
林傳星手工制作各式品種的麥芽糖。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顏湊 周思穎 攝
新出鍋的麥芽糖漿呈琥珀色,,晶瑩剔透,,香氣撲鼻。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顏湊 周思穎 攝
熬制糖汁需要土灶恒溫,,林傳星的妻子孫巧瑤要守在旁邊片刻不停地攪拌翻動,,直至呈深褐色的膠狀,。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顏湊 周思穎 攝
剛熬制出來的麥芽糖呈琥珀色,晶瑩剔透,,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顏湊 周思穎 攝
林傳星的麥芽糖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品嘗與購買,。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顏湊 周思穎 攝
林傳星手工制作的花生餡麥芽糖是當天最好賣的一種,。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顏湊 周思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