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像巡游:民間對圣人的膜拜
■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十,王文成公祠都會舉行“王陽明神像出巡九峰城”活動,。今年因為新冠疫情停辦,,圖為2019年正月初十舉辦的出巡活動,。
■圖左神輿上的王陽明神像是新塑的,圖右神輿上高達132厘米的木神主“明新建伯文成王夫子神位”年頭久遠,,據(jù)說有上百年的歷史,。
文/圖 朱亞圣
“出巡”成了民俗活動
近年來,位于閩粵交界的平和縣九峰古鎮(zhèn)多了一個民俗活動——王陽明神像出巡九峰城,。
每年正月初十,,九峰民眾在“明新建伯文成王夫子神位”牌的指引下,都會抬著王陽明塑像金身出巡,環(huán)繞古鎮(zhèn)一圈,。一路上,,出巡隊伍盛裝列隊,敲鑼打鼓,,鼓聲震天,,沿途群眾、商鋪紛紛在自家門前擺放香案,,奉上貢品,,鳴炮焚香,以虔誠之心迎接圣駕的到來,。一時之間,,萬人空巷,只為一拜陽明,,煞是熱鬧非凡,。
王陽明是平和縣“建縣之父”。公元1519年,,因巡撫南贛的王陽明奏請,,明廷同意析南靖縣地新建平和縣,縣治就設(shè)在九峰鎮(zhèn),。九峰人對這位大儒懷有一份特別的感情,。
2019年的“王陽明神像出巡九峰城”活動在2月14日(農(nóng)歷正月初十)舉行,出巡隊伍身著古裝,,兩張八抬大轎抬著王陽明的神位牌和神像,,從東門外王文成公祠熱熱鬧鬧地出發(fā),沿古鎮(zhèn)老街一路撒福,,緬懷王陽明奏請設(shè)縣之功、施民教化之德,,非常隆重,。
可惜,今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一年一度的王陽明神像出巡活動被迫取消,,沒有了去年的那番鬧熱。
從“陽明祠”到“王文成公祠”
崇德報功,,必有祀典,。平和祠祀王陽明,起初是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也就是王陽明去世25年之后,。當時,福建按察司僉事梁佐要求平和知縣趙進修建陽明祠,位于縣城儒學宮(今平和二中校園內(nèi))的西南角,。這也是福建省有明確年份記載的最早“陽明祠”,。
明崇禎六年(1633),陽明祠已經(jīng)歲久傾圮,,新上任的知縣王立準以“舊祠湫隘卑庳”為由,,移建于東門外(原平和水輪機廠),命名為“王文成公祠”,。新祠三進,,前有一埕,配置蓮花池塘等,。時任漳州知府的陽明后學施邦曜鼎力支持,,不但題匾“正學崇勛”,還從老家浙江余姚帶來了王陽明畫像,,并據(jù)此塑像立于祠中,,供百姓頂禮膜拜。
新祠落成后,,平和縣禮請時任詹宮學士的黃道周撰寫《王文成祠碑記》,。碑文凡1100字,先頌揚王守仁建縣平和之功績,,云“今自平和設(shè)縣以來百二十年,,弦誦文物,著于郡治”;次敘修建祠宇經(jīng)過,,“文成去數(shù)十年,,始為特祠,麗學宮;又且百年,,而黎獻思之,,參政施公、大令王公始議于東郊別崇廟……為堂宇甚壯”,。
東郊王文成公祠建成后,,每年春秋二仲上戊日(二月和八月第一個戊日)均有致祭。通常由知縣主祭,,有專門祭文,,參祭人員行二跪六叩首禮。明季以降,,又歷清,、民國兩代,王文成公祠屢有修葺,,最后一次是1922年縣長朱念祖主持修繕,。
1957年,,王文成公祠坍圯,祠址辟為平和水輪機廠?,F(xiàn)存文物有“明新建伯文成王夫子神位”香火牌一塊,,藏于民間;黃道周親撰的《平和縣重建王文成先生祠碑》收藏于平和縣博物館。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史料,。
圣人變成了神明
由于種種原因,目前王文成公祠還沒得到恢復,。
九峰鎮(zhèn)各界賢達人士,,感恩王陽明肇建和邑之情,于2016年1月籌資數(shù)萬元重新雕塑平和“縣父”王陽明金身,,先是安奉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平和城隍廟,,之后再移至王文成公祠原址的舊廠房里。因為不少民眾前來膜拜,,并組織王陽明金身出巡活動,,這間舊廠房,也被民間稱為“王文成公祠”,。
王陽明塑像早就有之,,但古代只是作為祀典而奉,塑像也是人像,,并非如今的神像,。王陽明由人到神,演繹成一種民間信仰,,全國惟平和獨有,。把對地方有功的人物神化,香火祭祀,,出巡四境,,祈求神明保佑地方,是閩南民間宗教文化的一種特有現(xiàn)象,。
因有了王陽明,,才有平和縣,而有了平和縣,,才有了當?shù)匕傩占漓胪蹶柮鞯牧曀祝蹶柮鞑艔娜俗兂缮?。一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500年后,,在九峰鎮(zhèn)變成了神明,九泉有知,不知他會作何感想?
【采訪手記】
九峰鎮(zhèn)時代的平和縣
蕭春雷
小車在山道上盤旋,,霏霏春雨,,云霧繚繞在山間。我們輕易地翻越了省界,,從福建平和縣長樂鄉(xiāng)來到廣東大埔縣大東鎮(zhèn),。從山坡上俯瞰,這塊建滿房屋的狹窄盆地平平無奇,,不遠處湖光閃爍,。張山梁說,大東鎮(zhèn)在古代名叫大傘,,是“漳南戰(zhàn)役”的古戰(zhàn)場之一,,九峰溪流到這里后可以上船,經(jīng)大埔縣城再下韓江出海,。也就是說,,廣東大東鎮(zhèn),數(shù)百年來,,一直是古代福建平和縣的主要水陸碼頭,。
平和縣是1519年由王陽明建縣的,縣治設(shè)在西部的九峰鎮(zhèn),,直到1949年才遷往東部的小溪鎮(zhèn),。小溪鎮(zhèn)可以直接上船,通過西溪直下九龍江出海,。實際上,,平和建縣以來,行政中心有430年坐落在屬于韓江流域的西半縣,,與廣東潮州交往密切;最近70多年來,,才轉(zhuǎn)到九龍江流域的東半縣,投入漳州的懷抱,。
張山梁是平和縣研究王陽明的學者,,通過多年實地探訪,基本厘清了王陽明指揮“漳南戰(zhàn)役”的始末,。他說:“我去過很多古戰(zhàn)場,,有時很困惑。古籍里提到的山賊巢窟,,就像大東鎮(zhèn)一樣,,根本就沒有城堡、石寨,、土樓等防御設(shè)施,,看起來就是平常的村落,。”
我說:“你注意到了嗎?漳南戰(zhàn)役的主戰(zhàn)場在福建平和縣、永定區(qū)和廣東大埔縣交界地區(qū),,如今都是客家區(qū),。實際上,南贛巡撫管轄的閩粵贛邊地區(qū),,就是后來的客家大本營,。我懷疑這些所謂的山賊,很可能就是當時的畬民,,包括了部分漢民,。他們后來融合為客家。”
明中葉以前,,閩粵贛邊的主要居民是苗瑤語族山民,,以及部分漢族流民。因為經(jīng)常發(fā)生暴亂,,公元1495年,,明廷設(shè)置南贛巡撫,按王士性的說法,,“專防山洞之賊寇也”,。所謂“山洞”,指的就是山區(qū)畬民,。正德十一年(1516),,王陽明出任南贛巡撫時,閩粵贛邊烽火連天,,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大大小小數(shù)十股農(nóng)民起義軍,。因為缺乏作戰(zhàn)經(jīng)驗,王陽明決定先對付實力較弱的“閩廣賊首詹師富,、溫火燒”叛亂,,入閩指揮“漳南戰(zhàn)役”。
從姓名看,,難以確認詹師富,、溫火燒是漢人還是畬民。王陽明給《與王晉溪司馬》的信中有“守仁近因畬賊大修戰(zhàn)具”一語,,可見他的作戰(zhàn)對象,,主要還是畬民。無論如何,,畬民首先是燒山種地的農(nóng)民,,拖兒帶女,不管多么強悍,,抵不過專門殺戮的職業(yè)軍隊,。在閩廣兩省大軍的進攻下,節(jié)節(jié)敗退,,詹師富,、溫火燒均被擒斬。
我讀王陽明《閩廣捷音疏》,,心情沉重,。例如文中稱:“擒斬大賊首黃貍貓、游四并廣東大賊首蕭細弟,、郭虎等二百九十一名顆,,俘獲賊屬一百三十三名口;其間墜崖墮壑死者不可勝計。奪回水黃牛,、贓銀,、槍刀等物,燒毀房屋五百余間,。”這些叛軍,,大首領(lǐng)連像樣的名字都沒有,卻幾乎人人都有家屬和房屋,,養(yǎng)了一些水牛黃牛,,不就是普通的百姓嗎?又如廣東方面的戰(zhàn)報說,大軍攻破13座山寨,,戰(zhàn)利品是“奪獲水黃牛馬一百三十九頭匹,,衣布等物二千一百五十七件,葛蕉紗九十六斤一兩,,贓銀三十二兩四錢八分,,銅錢一百四十二文”。你相信嗎?洗劫了13座山寨,,現(xiàn)金不過32兩銀子和142文銅錢,,多么貧困的“山賊”啊!
漳南大捷后,王陽明迅速移師贛南,、粵東,,平定當?shù)氐呐褋y。用兵一年多時間,,他就清除了三省數(shù)十年之患,,剿“寇”功業(yè)卓著。后來,,他又被派去對付廣西的少數(shù)民族起義,。
破“山中賊”之后,王陽明思考如何“破心中賊”,,讓一個地區(qū)長治久安,。他想到的一個重要辦法是建立地方政權(quán),,把“新民”(新招撫之民)納入國家“編戶”,實行儒家教化,,移風易俗,。他在閩西、贛南,、粵東平亂之后,,各留下一個新縣——平和縣、崇義縣與和平縣——善后,。事實證明,,設(shè)縣之后,人民安居樂業(yè),,平和縣的社會經(jīng)濟得到很大的發(fā)展,。人們尊稱王陽明為“縣父”。
南贛巡撫一職,,延續(xù)到1664年廢除,,歷時169年。這一期間,,閩粵贛邊的畬漢居民加速了民族融合,,最后形成客家。我覺得,,九峰鎮(zhèn)時代的平和縣,,首先是一個客家縣;搬到小溪鎮(zhèn)以后,它才變成了閩南縣,?;赝麣v史,我們可以看清平和文化的根源和轉(zhuǎn)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