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王陽明的塑像
王陽明塑像
為紀念平和建縣500周年,,當?shù)卦诳h城東南方向,、花山溪畔,新辟一個方圓160畝的陽明公園,,公園內(nèi)矗有一尊王陽明的塑像,,顛覆我以往心目中王陽明的形象。
在一尊高8.8米的王陽明全身塑像前,,借著燈光和星光,,我抬頭仰望,只見塑像主人翁的下顎微微上揚,,面對平和城區(qū),,雖看不清面部表情,但可以感受到頗有幾分躊躇,。在射燈照射下,,凸顯了兩只手,一只手握卷,,一只手指點,。雕像左右兩側是兩面弧形紀念墻,分別鐫刻《添設清平縣治疏》《再議平和縣治疏》,。
王陽明更多是以一代曠儒的形象展示于世的,,但他文武兼?zhèn)洌簧闹挝涔︼@赫,。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陽明巡撫南贛汀漳等地,奉命率兵入閩平亂,,平和是他平生的首戰(zhàn)!
第一次接觸王陽明塑像是3年前拜謁余姚王陽明故居,。在未進入故居前,,先見一座牌樓,上書有“新建伯”的字樣,,這是王陽明因平定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嘉封的,,隆慶年間又被追封新建侯。若問陽明平生功業(yè):巡撫南贛,、平定宸濠,、征戰(zhàn)思田。王公是在馬上建功立業(yè)的!
跨入牌樓,,撲面而來的是一尊王陽明腰上佩劍的塑像,。雙眉緊蹙,一臉滄桑,,若有所思,。古銅色的塑像原本黯淡,那日又適逢雨天,,淫雨霏霏,,烏云蔽日,不難想象王陽明一生征戰(zhàn),,金戈鐵馬,,風塵仆仆的勞頓!《明史》作如是評價:“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唯有王陽明者,。”
有關平和的王陽明塑像照片,有一張讓我怦然心動,、拍案叫絕!這是一張從基座仰拍的照片,,一輪明日當頭,藍天藍得純凈,,不見一朵白云,,王陽明塑像的頭頂上還形成了一圈光環(huán),暗合了其一生孜孜以求的“此心光明”,。在藍天青山的襯托下,,一泓溪水逶迤而過,青白色的花崗巖塑像更加熠熠生輝!
這與先前在余姚看過的王陽明塑像迥異,,更為舒展,、更為敞亮、更為豪邁,。
《王陽明遺像圖冊》收錄全國各地及海外的百余幅塑像或畫像,王公的雙臂都是拘謹?shù)?,貼在腋下,,不曾張開,。在與平和縣有關方面溝通切磋中,雕塑師,、華僑大學王治君教授三易其稿,,歷時一年半打磨完成,只為形神兼?zhèn)?,突出陽明心學的核心——“知行合一”,。
塑像人物右手執(zhí)卷,象征“知”,,良知,,認識事物的道理;左手隨目光指向前方,隱喻“行”,,行動,,依據(jù)道理的實踐。雕像底座正面鐫刻王陽明的手跡“知行合一”,,背面鐫刻生平簡介,。
平和平亂,是王陽明率兵以來的首戰(zhàn)告捷,,但他沒有就此止步,,而在思考:“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上馬打天下,,下馬治天下,“莫倚謀功為上策,,還須內(nèi)治是先聲”,。
王陽明不僅有置縣之奏,更有治縣之謀,。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他在再議奏請立縣時,取名“平和”,。他認為平和之所以“亂亂相承”,,主要是遠離縣治,教化不及,,民眾罔知法度,,因此提出“析劃里圖,添設新縣”的思路,,主要是為了“添置縣治控制賊巢,,建立學校移風易俗”的策略,武力平亂,,可以得一時安寧;實行教化,,方可收“誕敷文德”之效,,“庶得久安長治”。
難能可貴的是,,王陽明將平和作為貴州龍場悟道的心學思想的最早實踐地之一,。
至此,讓我再度想起王陽明故居檐柱上的那副楹聯(lián):“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萬人師,。”陽明先生當之無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