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擺渡人的新生活
老陳每天的工作,便是從碼頭到魚骨沙洲之間來回接送游客,。福建日報記者林輝 通訊員 殷琪 陳鈺鑫 攝
東南網(wǎng)10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殷琪 陳鈺鑫 攝影報道)18日一大早,,72歲的陳財順像往常一樣,,不到7點就出門了,他要去離家不遠的岐下碼頭上班,。對于現(xiàn)在的生活,,老陳經(jīng)常會有一種恍如做夢的感覺。2018年起,,當了一輩子農(nóng)民的老陳,,突然有了一個新身份——擺渡人,。擺渡、擺渡,,在擺渡別人的同時,,老陳也把自己擺向了小康生活。
陳財順原是東山縣陳城鎮(zhèn)岐下村的貧困戶,,由于兒子患有精神疾病,,長期需要依賴藥物穩(wěn)定病情,家中的積蓄全部用來給兒子治病,。“過去,,我和老伴靠撿海螺、撿泡沫浮球為生,,收入少得可憐,。”老陳說,長期以來,,他家的日子過得緊巴巴,。
2017年,毗鄰岐下村的旅游勝地魚骨沙洲開始在網(wǎng)上“出圈”,。潮漲時隱,,潮落時現(xiàn),沙洲因形似魚骨而得名,。不少游客慕名而來,,一睹其神秘的風采。為了保護性開發(fā)該片沙洲,,岐下村注冊成立了村辦公司——岐海旅游管理公司,,并雇用136戶村民從事游客運輸工作,讓他們吃上“生態(tài)飯”,,共享家鄉(xiāng)生態(tài)紅利,,陳財順便是受益人之一。
“每出一趟活150元,,多的時候一天大概可以出4趟,,賺到600多元。中秋與國慶長假這8天,,游客增多,,一個假期有5000多元的收入哩。”燦爛的笑容洋溢在老陳的臉上,。他告訴記者,,旅游旺季時,一個月最多能賺8000多元,,淡季時,,最少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去年,,老陳斷斷續(xù)續(xù)蓋了多年的二層樓房終于落成,,“現(xiàn)在的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
岐下村是東山縣推行“生態(tài)+旅游”模式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游客人數(shù)、旅游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2019年接待游客721萬人次,,旅游收入74.92億元。
老陳一家搬進了新居,,圓了安居夢,。福建日報記者林輝 通訊員 殷琪 陳鈺鑫 攝
老陳正在駕駛擺渡船,載客前往魚骨沙洲,。福建日報記者林輝 通訊員 殷琪 陳鈺鑫 攝
勞累了一天的老陳,,還不忘給蔬菜澆水。福建日報記者林輝 通訊員 殷琪 陳鈺鑫 攝
孫女幫老陳挑揀菜葉,,幸福洋溢在爺孫倆的臉上,。福建日報記者林輝 通訊員 殷琪 陳鈺鑫 攝
沙洲因形似魚骨而得名。福建日報記者林輝 通訊員 殷琪 陳鈺鑫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