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刊發(fā)“敏言”文章: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人民,,是一片廣袤而有溫度的土地上,無數(shù)個腳印所留下的痕跡,是無數(shù)個故事的主角,,也是所有歷史的見證者,。
新中國成立以后,“人民”一詞完全融進執(zhí)政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血脈,,成為紅色基因的一部分,。
從“牢記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在習近平總書記真摯的話語里,,我們深深感受到大國領袖濃濃的人民情懷。
黨的二十大報告,,“人民”一詞出現(xiàn)了105次,,“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貫穿始終。
當前,,全黨上下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明確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新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為學之實,,固在踐履。主題教育不僅要深入學習思想,,還要學思用貫通,,將主題教育成果落到實處,學深悟透,、走深走實,、為民造福。
一
《禮記·中庸》中有一句名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說的是開始之前設定目標對獲得結果的重要作用。用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新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這個要求高不高?
要解答這個問題,,還要向歷史追溯。
早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就要求黨的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形成了“只見公仆不見官”的生動局面。整風運動時,,“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思想就已深入共產(chǎn)黨人的骨髓,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堅定的信念,。
此后,,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我們黨始終將教育,、培養(yǎng)自己的成員擺在關乎存亡的高度,通過黨員教育來統(tǒng)一認識,、凝聚力量,、明晰方向。
“三講”教育活動,、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從建黨以來,,我們黨已經(jīng)開展了16次黨內集中教育。
從每一次集中教育中,,我們整理歸納出其中的一個關鍵詞:人民,。出發(fā)點都是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落腳點都是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這也印證了中國共產(chǎn)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根本宗旨,。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本質要求,。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的這句話,,成為新時代10年的生動實踐。
黨的二十大閉幕后的記者見面會,,習近平總書記一句“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yōu)楝F(xiàn)實”,,宣告了一以貫之的人民情懷。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作為為人民謀利益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這次主題教育將“踐行宗旨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目標,,再次彰顯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
二
商朝的創(chuàng)建者商湯,曾對大臣說,“一個人想知道自己的模樣,,可以對著水面看自己臉,,如果想知道一個國家治理得好不好,只要看看老百姓就會知道”,。
“舌言”莫如“行言”,。不管自己怎么評價,如果沒有為群眾辦實事,,沒有讓群眾生活有改善,,老百姓很難說好。
人民生活品質怎么樣,,人民群眾獲得感怎么樣?一國之治,,貴在愛民。
獲得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不是虛無縹緲的,,它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的。40多年的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中國人民有了滿滿的獲得感,這更加堅定了億萬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多了,。如何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使命更加光榮,,任務更加艱巨,。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所指出的,“讓大家過上更好生活,,我們不能滿足于眼前的成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發(fā)展方向看,,需要解決改革發(fā)展過程中積累的深層次矛盾以及新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重點領域改革任務艱巨,、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具體問題,。
從發(fā)展規(guī)律看,還需要滿足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盼,。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老百姓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有更高的期待就有更高質量的發(fā)展空間,。
提高人民生活品質要求我們在面對“難啃的硬骨頭”時有新突破,,在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時有新作為!
誠然,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是一步就能到位的。做不得表面文章,,來不得半點虛功,。關鍵是要有真招實招硬招,越是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越要力爭辦好,。
“他們不但要聽你說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要光聽‘唱功’,,而且要看‘做功’。”在《擺脫貧困》一書中,,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談及為群眾辦實事,。
以一錘接著一錘敲的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沿著正確的道路往前走,,讓人民群眾從我們黨和政府的工作舉措中,,切實享受到實惠,不斷增強獲得感,,主題教育成果就能更好地落實,。
三
2015年10月16日,在減貧與發(fā)展高層論壇主旨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回憶:“25年前,,我在中國福建省寧德地區(qū)工作,我記住了中國古人的一句話,,‘善為國者,,遇民如父母之愛子,兄之愛弟,,聞其饑寒為之哀,,見其勞苦為之悲’,。至今,這句話依然在我心中,。”
1990年,,習近平同志在給寧德地直機關領導干部的臨別贈言中引用了西漢劉向在《說苑·政理》里的這句古語。他說:“古人尚知如此,,何況我們共產(chǎn)黨人?”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把這句古語牢記在心中,,正是人民領袖心系蒼生的愛民情懷體現(xiàn)。
在福建工作期間,,“人民”在習近平同志心中始終占據(jù)最重要的位置,,百姓的事是他心中最大的事,從“四下基層”到“四個萬家”,、從推動棚屋區(qū)改造到治理“餐桌污染”,、從根治木蘭溪水患到治理長汀水土流失,無不體現(xiàn)著人民至上,、為民造福的價值取向和實踐旨歸,。
17年半的時間里,習近平同志在福建留下了寶貴的思想,、理念,、精神、作風,,其中就包括把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穿工作始終的優(yōu)良作風,。
因此,以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新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福建應該有著更深刻的理解。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福建大力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四個萬家”“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等優(yōu)良作風,連續(xù)33年每年實施一批為民辦實事項目,,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力爭干一件成一件,,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造福人民,為落實主題教育成果奠定了良好基礎,。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提出包括“在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上實現(xiàn)更大突破”在內的“四個更大”重要要求,,對福建發(fā)展寄望殷殷,,對福建人民念茲在茲,。
民心所向,憂之念之,。
“百姓富”是新福建建設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百姓富”歸根結底是為了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上實現(xiàn)更大突破”寄托著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做好民生工作的殷切希望,。
高擎真理火炬,方能洞見前路,。
福建牢記囑托,,不負期許,努力讓人民更富足,、讓城鄉(xiāng)更宜居、讓生態(tài)更優(yōu)美,、讓保障更有力,、讓群眾更安全,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民生關切,,化作真抓實干實際行動,,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在爭優(yōu),、爭先、爭效中,,福建致力于“多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以服務群眾、推動發(fā)展的實效作為各項工作的評價標準”,,把一張張“民生清單”變?yōu)?ldquo;幸福賬單”,,“民生之盼”悄然成為“民生之變”。
福建還將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多做讓老百姓“咧嘴笑”的事,,堅決不干讓老百姓“撇嘴怨”的事,“傾心傾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