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瓷傳統(tǒng)工藝“復活”了
| |||||||||
本報訊(陳華俐 吳炎清 文/圖)8月30日,,在位于平和縣文峰鎮(zhèn)寶橋村的漳州窯·平和克拉克瓷研究基地內,,73歲的顏師傅身板挺直,不戴老花鏡,,兩只手上下翻飛,,靈活地手工制胚。選擇手工制胚,,是因為這個研究基地想用傳統(tǒng)的工藝“復活”克拉克瓷,,而手工制胚只是傳統(tǒng)工藝之一,其余磨土、上釉,、燒窯等,,也一一效法古人。這意味著沉睡了400多年的平和克拉克瓷工藝“復活”了,。 近年來,,漳州市民間古瓷工藝研究所為了重現(xiàn)昔日“漳州窯”瓷器的風采,搜閱記載,,實地考察,,遍尋工藝傳承人。終于,,在市縣兩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2008年7月25日,漳州民間陶瓷研究所所長林俊先生自籌資金在克拉克瓷“娘家”投資興建了漳州窯·平和克拉克瓷研究基地,,采用傳統(tǒng)的工藝進行制坯、磨土,、上釉,、燒窯等工作。據悉,,該基地的繪畫瓷品中,,青花瓷更是別具一格,實用美觀,,釉面平潔,、均勻肥潤,青花色澤優(yōu)雅動人,,其中以盤最為典型,,同時,還將當地獨特的文化如林語堂,、土樓,、三平祖師、蜜柚等融入其中,,研制出具有地方文化標志的瓷器,。當年的10月中旬,首批由傳統(tǒng)工藝燒制而成的高仿真度克拉克瓷成功出窯,,經過一段時間的試產,,如今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相關鏈接:“克拉克瓷”的說法始于公元1603年,,當時一艘名為“克拉克”的葡萄牙商船被荷蘭東印度公司截獲,,船上裝有大量來自中國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產地,這批瓷器被命名為“克拉克瓷”,。近年來,,在日本、東南亞,、非洲等地的沉船,、墓地、民間收藏中,,不時可見其芳蹤,。“克拉克瓷”的故鄉(xiāng)之謎,,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才逐漸解開,。 上世紀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平和縣南勝、五寨等地發(fā)現(xiàn)大規(guī)模明代窯址,,發(fā)掘出大量瓷片,,有碗、盤,、杯,、盆等,以青花瓷為主,,另有少量彩繪青瓷,、白瓷、醬色釉瓷,。采集到的標本和國外收藏的克拉克瓷標本完全一樣,,從而證實克拉克瓷的產地就是平和窯??死舜傻奶ンw輕薄,,釉面光潔,青花呈色比較艷麗明快,,圖案筆觸勾勒較規(guī)整,,涂抹富于層次感。造型有盤,、碗,、瓶、軍持等,,尤以盤最為常見,,直徑在40-50厘米之間??死舜傻淖畲筇攸c是紋飾,,常見人物,、花卉、草蟲,、花籃,、飛禽走獸等,流行6個或8個蓮瓣形或扇形開光等,,整幅畫面構圖嚴謹,,繁而不亂,洋溢著東方文化的濃郁氣息,,又蘊含了一些西方人所喜聞樂見的社會風情和藝術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