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灣淺淺海峽水 漾動深深兩岸情
在漳州與臺灣之間,,橫亙著一道淺淺的海峽,在一段時間里,漳臺兩地之間的交流往來,,被妨礙阻隔,。但是,這道人為的“海峽”從來都不能割斷兩岸血濃于水的親情,。 隔海相望 兩岸同胞咫尺天涯 在祖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前,,由于人為所造成的隔絕現(xiàn)實,漳臺兩岸人民基本處于互不往來,,互不了解的狀態(tài)之中,,盡管語言相通,習俗相近,,血緣相親,,但卻陌如路人,有時候甚至處于敵對狀態(tài),。在這段時間,,漳臺民間往來僅有個別人暗地通過新加坡或者香港的親友傳遞信息。兩岸同胞飽受親人分離的痛苦煎熬,。這種情感非但沒有被逝去的歲月沖淡,,反而與日俱增。 曲折發(fā)展 兩岸同胞漸行漸近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海峽兩岸關系開始“解凍”,祖國大陸政策上鼓勵較有影響力的臺灣同胞到大陸探親,,但是這一政策遭到臺灣當局的拒絕,。直到1987年,,臺灣當局迫于壓力才有條件地開放民眾回漳探親,。正是在這一年,家住漳州市區(qū)和平里的林世賢老先生,,終于和分離多年的親兄弟相聚,。回想起剛見面的情景,,老人仍不勝唏噓,。“剛一見面就大哭,,感覺像是在做夢,,能再見一面真太不容易了!”他說:“當時,,我大哥是先飛到香港轉機,,經(jīng)過一番折騰,好不容易才回到漳州的?;氐秸闹?,還是偷偷摸摸的,因為對當時政策不了解,,怕探完親就不能回去了,。”盡管見面時提心吊膽的,,老人仍覺得很欣慰,,他說:“大哥隨著國民黨軍隊去臺灣的時候,還是一個小伙子呢,,一下子分開幾十年,,現(xiàn)在兩人都已經(jīng)是滿頭白發(fā)的老頭子了。無論如何,,能活著見上一面,,也算是安慰了。后來,,政策慢慢放寬,,大哥基本上每年都會回來掃墓祭祖,每次都是從港澳或其他地方轉機回來,,既費時又費錢,。那時候特別希望兩地趕緊直航?!?/P> 兩岸“三通” 漳臺鄉(xiāng)親走得更近 林世賢老人的期盼在2008年12月15日終于實現(xiàn)了,。經(jīng)過多方努力,眾望所歸的兩岸直接“三通”正式啟動,。林世賢老人說:“一聽到這個消息,,當時心就動了。我就想,,一定要到臺灣去看看,,看一下大哥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庇捎谏眢w原因,,今年7月,林先生才在兒子的陪同下,,到了臺灣,。“很快,,只要兩個小時左右就到臺北機場了,,真的太方便了。只可惜大哥沒能趕上‘大三通’?!崩先擞悬c傷感,,因為林世賢的大哥在年前逝世了,他到去世時都沒真正感受過漳臺原來是如此的近,。 從對峙到緩和,,從“不通”到“通”,從“小三通”到“大三通”歷史充分證明了,,合則雙利,,通則雙贏,兩岸和平統(tǒng)一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的,。 ⊙記者 楊 奕 1983年3月,,被抓兵去臺灣的沈木坤老人(右),經(jīng)多方輾轉,,首次回到闊別30多年的家鄉(xiāng)東山縣前樓鎮(zhèn)前樓村,,與母親(左一)、妻子何紅梅(中)團聚,。沈木坤成為東山第一批返鄉(xiāng)探親,、定居的臺胞。(資料圖片) 許永森 攝 謝漢杰 翻拍自東山寡婦村展覽館 圖為第四屆兩岸青年聯(lián)歡節(jié)海峽西岸漳州行——“寫好中國字”活動中,,漳臺兩岸青年揮毫潑墨,,共同書寫中華百家姓。(資料圖片)本報記者 林忠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