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家繡男后繼乏人 男繡女不繡傳統(tǒng)遭遇挑戰(zhàn)
新華網(wǎng)福州3月21日專電(歐招生,、周暉)許多人可能不相信,,畬族服裝上那些精美的刺繡,多出自男性之手,。"在畬村,,'男繡女不繡'是祖上沿襲下來的傳統(tǒng),只不過現(xiàn)在從事畬族服裝制作的男繡越來越少了,。"福建霞浦縣畬村白露坑55歲畬族男繡鐘李發(fā)說,。
畬族服飾極具民族特色,尤其是女服,,布料一般是自織自染的麻布和棉布,,顏色僅限黑、青兩種,;其領口,、袖口和下擺,都要繡上各種精美的圖案,。圖案大多取材日常生活常見的飛禽走獸,、花鳥魚蟲、農舍車馬等活生生的物象,,也有傳統(tǒng)幾何形圖案,,如萬字、云頭,、浮龍紋,、葉紋等。
制作一件畬族女服,,需要完成量,、剪、繡,、嵌邊,、釘扣等9道工序,費時八九天,,其中大部分時間是花在刺繡這道最具民族特色的工序上,。
鐘李發(fā)是畬村男繡高手,已有30多年的繡齡,。他坐在一張小桌前,,桌上擺著制作畬服的傳統(tǒng)工具:線排、針,、剪刀,、熨斗,、木尺和顏色各異的繡線。只見他輕輕抽出一根色彩鮮艷的繡線,,麻利地穿上細針,,在一件縫好的畬服上繡著圖案,一招一式,,從容自如,。
"年輕時初學刺繡,需要先臨摹圖案,,再比對著繡到服裝上,,如今這些圖案已熟記于腦中,隨時拿起針線就能繡出各種花式,。"鐘李發(fā)說,,他每月一般要繡四五件畬族服飾,時間排得很滿,。
近幾年,,畬族女性穿本民族服裝越來越少,傳統(tǒng)男繡也越來越少,。附近畬村需要制作畬族服飾的人家,,如今都來找他。"眼看許多畬村已經(jīng)找不到年輕的男繡,,我很擔心畬族傳統(tǒng)刺繡手藝有朝一日會慢慢失傳,。"鐘師傅感嘆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