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平和網(wǎng)》>
坂仔鎮(zhèn) > 正文
走進林語堂故居
海棠依舊
小雨飄飄灑灑,,朦朦朧朧,趁著這次回家的機會,,我決定到林語堂的故居參觀,。
林語堂故居離家不遠,與我家隔溪相望,。而這條溪,,就是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花山溪”,少年時的林語堂,,正是乘坐小船,,沿著這道溪流到廈門求學。
自行車緩緩行走在橫跨花山溪的坂仔綠城大橋上,,再向上走幾步就到了林語堂的故居,。
林語堂故居在坂仔中心小學的后花園,,走進學校大門,發(fā)現(xiàn)這里的一草一木都似曾相識,。也是,,就在二十幾年前,年少無知的我正是在這所小學里聆聽老師的教誨,。
思緒回到了從前,,在這里,似乎看到了老師疲憊地伏在辦公桌前批改作業(yè),;似乎看到同學們那一張張稚氣未脫灑滿笑容的小臉,。
腳上踩著水泥路,耳邊傳來上課的鈴聲,。我下意識向左尋找,,要找回那口巨大的掛鐘,那嘹亮的鐘聲似乎響徹我的耳邊,。記得那時,上課下課,,都是值班老師敲響這神圣的鐘聲,。到了后來,也才知道,,這鐘聲同樣伴隨林語堂先生走過快樂的童年時光,。
從右邊的小門走進去,就到了后花園,,也就是林語堂的故居,。幾顆高大茂盛的樹木參天聳立著,茂密的樹葉遮擋住綿綿的細雨,。大樹底下,,石椅,石桌,,雕刻著歲月的痕跡,。路的兩旁,不知名的小樹簇擁著,,搖曳著嫩綠的枝葉,。遠處,群山迭起,,讓我想起了林語堂先生在《四十自敘》里寫的:“我本龍溪村家子,,環(huán)山接天號東湖,十尖石起時入夢,,為學養(yǎng)性全在茲,。”詩中“東湖”便是坂仔的雅稱,十尖,、石起都是坂仔的高山,。在林語堂的筆下,“坂仔村之南,,極目遙望,,但見遠山綿亙,無論晴雨,,皆掩映于云霧之間”,。這綿綿不盡的群山,給林語堂先生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憶,。他說:“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觀念和簡樸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閩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FONT>
從這所小學畢業(yè)以后,,我再也未曾踏入這后花園。此時,,我迫不及待地掏出相機,,要外甥幫我拍下美好的瞬間。等我回去以后,,把這些照片收藏在記憶里,,時時對比,再回憶起少年時代對后花園的記憶,,那何嘗不是一種陶醉,!
今天來的不是時候,原來約好的一位老師臨時有事不能到場,,以致沒辦法到林語堂先生的故居里去看個究竟,。上著黑色油漆的木門干凈整潔,卻在訴說著歲月的輪回,。透過窗欞,,我向里面張望,只見林語堂先生的紀念品整整齊齊地陳列著,,我卻也不忘按下快門,,讓這段記憶成為永恒。
小屋旁邊的一口深井,,井水依舊清澈地閃耀著光澤,,卻好像在緩緩訴說著對一段歷史的見證。而旁邊的建筑工人,,正辛勤地勞作著,,林語堂紀念館在此拔地而起,。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一幢嶄新的大樓,,在這里跟我們訴說著,,林語堂先生就是從這里走向世界,給我們留下了六十多本著作,,其中300多種為英,、法、德,、日,、西班牙等各大語種的譯本,而其代表作《京華煙云》,、《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shù)》等等,更是蜚聲世界,,所以他被推選為國際筆會副會長,。
在先生成長的故鄉(xiāng),找尋著先生成功的足跡,,我的文學夢也悄悄在心里播種發(fā)芽,。一年的時間,也在全國各地發(fā)了一些作品,。每次我松懈下來的時候,腦中總浮現(xiàn)出林先生奮進的身影,。承載著這份厚重的歷史,,我將一如既往地向著遠方追尋…… |
|
|
|
|
|
上一篇:文化大師——林語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