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平和網(wǎng)》>
> 正文
龔克昌為平和靈通山作賦
日前,,中國辭賦史家,、著名辭賦文化專家、漢賦學術泰斗——龔克昌蒞臨平和采風,,作《靈通賦》一篇,并親手書寫,。該賦將靈通風景區(qū)的特色與秀美風光抒寫得淋漓盡致,,更為靈通風景區(qū)增添了濃厚的文化信息。
據(jù)悉,,“賦”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重要文體,,介于詩、文之間,,又更近于詩體,,盛行于漢魏六朝,通常用來寫景敘事,。該《靈通賦》行文氣勢恢宏,,一氣呵成,旁征博引,,清麗典雅,。該賦從靈通之名始于其精氣充盈縱橫天地處落筆,廣袤深遠,,奠定了全文的基調(diào),;進而介紹靈通山的地質(zhì)地貌,,生動描繪了靈通山主要景點大佛、十寺,、飛瀑,、洞穴、七峰的奇山異水,。同時,,感慨于大自然的神奇造物,盛贊了靈通的秀麗風光,。通過對靈通山這一觀光勝地的生動描述,,使人仿佛身臨其境,對靈通美景心生向往之情,。
相關鏈接:
龔克昌,,福建平和人,1933年生,,現(xiàn)為山東大學教授,、博導,辭賦研究所所長,,兼全國賦學會會長,,中華辭賦聯(lián)合會、《中華辭賦報》(后二者均在香港注冊)榮譽總顧問,。龔克昌系建國后大陸最早傾力治賦,,最早出版肯定辭賦專著,最早專招辭賦碩士生,、博士生的學者,。1988年應美方邀請,到哈佛,、斯坦福等五所名校講授中國辭賦,,講稿被譯成英文在美著名出版社出版。1990年,,不花國家一分錢,,自籌資金在濟南舉辦首屆國際辭賦研討會。1996年由上級指定率全國26人學者代表團赴臺灣參加第三屆國際辭賦研討會,。已出版專著有《辭賦研究》,、《中國辭賦研究》、《全漢賦評注》等數(shù)百萬字,,其中有書法研究數(shù)篇,。他是國內(nèi)公認的辭賦研究界泰斗。
附《靈通賦》全文如下:
浩浩寰宇造物者安在吾國東南漳廈西陲平和域中有神山焉,名曰:靈通,,靈通者,,何其以精氣充盈,上貫天庭,,下抵地府,,中護萬民者也,惜先民莫知其異,,或指為火楓山,,只因山下楓林秋后漫山紅遍之故,復因其山高大塞天而徑呼大峰山,,凡此種種,,皆所謂睹形而遺神。及曾避居于此攻讀之明大學者黃道周,,大書:“靈應感通”,,眾方頓悟而共呼靈通。造物者之用心至此方得其佳口,。
靈通之異,,無乃上蒼之精心搏作乎億萬年前,火山之神即奉命作法,,當其鼎噴之時,,南北一字排開,數(shù)點并射,,已而鑄就七峰,,矗立直指云天,而其擇取之巖漿,,亦經(jīng)心調(diào)易,。上者為流紋巖,冷卻后堅如磐石,,風雨不動,笑傲天外,;下則諸質(zhì)雜揉,,軟硬互異,一經(jīng)歲月侵蝕即分崩離析,,洞穴連連,,已而造就無數(shù)府地洞天,諸如猿洞,、猴洞,、蛇洞、伽藍洞,尤令人駭異,。傳言此洞穿越南北七峰,,綿延數(shù)十里,可隱伏千軍萬馬,。唐初曾被強人所踞,,旋即成為開漳圣王陳元光練兵場所。靈通七峰之間,,山高峰險,,清泉四注,處處積水成潭,,幽深莫測,,潭中偶游出細如手指狀,若片石之所謂山椒魚,,此物乃冰川時期遺類,,僅存活于此處,昏暗寒冷之洞穴深水中,,不可他徙,,洵為天下奇珍。
游人穿越于諸峰之間,,時見烈日高懸,,碧空萬里,忽飄來絲絲細雨,,“其自東來雨,,其自西來雨”,人們矯首遐觀,,忽睹半壁懸崖上有涌泉噴出,,遇谷風撫拂而隨心散落其中,又以靈通寺珠簾化雨最負盛名,,傳言游人若膽敢于此寺百丈懸崖前探身,,捕得如珠細雨,必好運連連,。
尤令人嘆絕者,,占據(jù)小帽峰頂部,高達三百余米,,舉世莫匹之靈通大佛頭像,,竟若天然生成,無任何人工斧鑿之痕,,而其額眼鼻嘴上下顎兩頰等各部位一應俱全,,且位置分布妥帖,大小比例合理,濃淡彌淺適宜,,此佛經(jīng)年于此笑迎游客,,令人神馳。
靈通十寺多筑于天然洞穴之中,,其中以靈通寺香火最盛,,此寺藏匿于大帽峰下,一狀若怒吼之雄獅,,嘴里往昔攀登,,道路險絕無比,時見危石側(cè)立,,勢將滾落,,又忽遇巨石擋道,頃將壓來,,或身臨百丈懸崖,,而時有墮落之虞,但一經(jīng)矗臨此寺,,卻似騰空一班,,輕云濃霧,紛紛從身邊飄過,,俯看山下新榮水庫,,宛若徑寸藍寶石,村落如畫,,公路若線,,車流似蟻,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概,,令人飄然欲仙攀登之惶恐,,早已被拋到九霄云外。
靈通七峰自南及北緊密相連,,故東來河水只能蜿蜒繞山而過,,或有發(fā)奇想者,特在大帽峰巨石上塹出“巨靈”兩字,,冀求河神極力推開諸山,,讓河水徑直穿山而過,但這只是人們一廂情愿,。靈通七峰親似兄弟如銅灌鐵鑄一班,不可須臾分離,。題者或深知此理,,故將“巨”字無限縮小,藏匿于靈字筆劃之中,明示河神藏頭縮尾,,不敢顯形,,可謂一絕。
靈通遠離塵世,,山高林密,,百穢莫染,四季如春,,實乃吾人游覽觀光之勝地,、修身養(yǎng)性之奧區(qū)。
2012年6月克昌賦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