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世界貿易大國之路
年11月27日 08:39:38 來源: 光明日報
改革開放以來的35年,,是我國日益融入國際市場,、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的35年,是我國從大規(guī)模“引進來”到大踏步“走出去”的35年,,也是我國抓住全球化機遇一躍成為世界貿易大國的35年,。
35年,我國對外經濟大飛躍,,實現(xiàn)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
海關總署新聞發(fā)言人張廣志說,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對外經濟交流活動十分有限,,再加上國內市場化水平不高,造成了與國際市場相對隔絕的狀態(tài),。1978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只有206億美元,世界排名第29位,,改革開放使我國對外貿易總量不斷攀升,。
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示,35年間,,我國對外貿易連續(xù)登上新臺階:1988年突破了1000億美元,,1994年突破了2000億美元,1997年突破了3000億美元,,2004年又突破了1萬億美元大關,。2012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已達到38671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了186倍,,年均增長16.6%,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位,;貨物出口總額20487億美元,增長209倍,,年均增長17.0%,,居世界第一位;貨物進口總額18184億美元,,增長166倍,,年均增長16.2%,居世界第二位,。2012年,,我國貨物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分別占世界的11.2%和9.8%。
“綜合來看,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對外貿易方式主要是以初級產品換制成品,,1980年初級產品凈出口21.6億美元,,制成品凈進口40.5億美元;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以制成品換初級產品的格局逐漸定型,,2012年,初級產品凈進口5344億美元,,制成品凈出口7647億美元,。” 張廣志說。從統(tǒng)計數(shù)據可以看出,,我國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yōu)化:出口總額中初級產品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12年的4.9%,,工業(yè)制成品所占比重則由49.7%上升到95.1%。
同時,,進口商品構成也隨國力和開放程度的變化而演變,。工業(yè)制成品進口額占進口商品總額的比重迅速由1980年的65.2%提高到1985年的87.5%,之后直到2003年這一比重基本保持在80%以上,,反映了我國消費能力的提高,。此后,國內產業(yè)體系的升級逐漸拉低了制成品進口額比重,,2003年以來制成品進口額比重呈現(xiàn)明顯的下降走勢,,至2012年已下降到65.1%。
伴隨著對外貿易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力度不斷加大,,我國進出口貿易方式也發(fā)生積極變化,。加工貿易從占據外貿總額的“半壁江山”逐年下降,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持續(xù)增長,大宗資源能源類產品進口規(guī)模不斷擴大,。
35年來,,我國充分發(fā)揮資源、勞動力等要素優(yōu)勢和巨大的潛在市場優(yōu)勢,,成為國際直接投資的熱土,,利用外資規(guī)模不斷擴大,外商直接投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fā)展和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
1979—2012年,,中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2761億美元,1984—2012年以年均18.0%的高速度增長,,世界排名也上升至第二位,。隨著我國企業(yè)實力的提升,,“走出去”的步伐開始加大,,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由2007年的265億美元快速提高到2012年的878億美元,,2012年末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到5319億美元。(張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