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埕小漁村:中洋兩豪宅相守話滄桑
怡慶樓前,菜園長青。
洋房屋頂乘涼嬉戲,。
“祖厝”三進燕尾脊大厝,。
漳州新聞網(wǎng)訊(記者 蔡文原 實習生 王浚乾 吳宗寶 文/圖)在漳浦縣佛曇鎮(zhèn)石埕村,,有兩座“豪宅”鶴立雞群,,它們一中一洋,同屬楊姓主人,,在這個海邊小漁村獨領(lǐng)風騷八十年,。
兩座“豪宅”都位于村中央,一前一后坐北朝南,。中式豪宅建于1936年,,為傳統(tǒng)中式三進燕尾脊大厝,,主人稱“祖厝”。洋豪宅建于1958年,,為歐式兩層別墅,,取名“怡慶樓”。因左右兩側(cè)對稱有八角形(實為六角)會客廳,,人們習慣把洋樓叫八角樓,。兩座豪宅均占地1700平方米左右。
兩座豪宅現(xiàn)在的主人是村民楊欣生,。據(jù)他介紹,,他的爺爺楊彩藍16歲時漂洋過海下南洋謀生,做染料生意,,發(fā)跡后于時年42歲時,,攜金銀回鄉(xiāng)蓋了這座中式三進豪宅,供父母居住,。不久,,又把妻子和二兒子,即楊欣生的奶奶和父親送回老家定居,。
時隔21年后,,楊彩藍又攜款回鄉(xiāng)蓋了洋房八角樓。蓋洋樓時楊欣生才兩歲,。八角樓于1957年6月動工,,歷時一年。建筑圖紙原原本本按廈門鼓浪嶼的一座八角樓繪制,,只是原來圖紙設(shè)計的衛(wèi)生間被刪除了,,原因是當時的建筑匠認為按傳統(tǒng)習慣,把廁所建在屋內(nèi)不合閩南農(nóng)村習俗,。洋樓建成后,,楊欣生的奶奶就從祖厝搬到洋樓居住,楊欣生的父母則一直居住在祖厝,。直至今日,楊欣生87歲的母親依然住在祖厝里,。
“文革”時期,,曾有造反派要沖擊搗毀祖厝和洋房,楊欣生一家竭力保護,。“文革”過后,,楊欣生重修了“怡慶樓”被砸爛的牌匾。
這兩座豪宅前,,還有一處獨特的風景,,即一畝兩分地的菜園,。楊欣生說,他爺爺始終認為無論走到天涯海角,,根永遠在佛曇,,家永遠在佛曇。他爺爺是農(nóng)民出身,,對種田情有獨鐘,,所以在80年前規(guī)劃置地建房時,就把房前的田地一并買下,,要讓子孫們守本分種好田,。自從祖厝建完,無論世事變遷,,80年來楊家就耕種這片土地,。時至今日,這方田地依然四季常青,,輪作各種時令莊稼,,成為他們家的主要經(jīng)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