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讓千年古老文化在活態(tài)中傳承
新華社福州9月18日電(記者董建國)每到黃昏時分,,在福建漳州市薌城區(qū)的漳州府埕老茶舍門前,但見一張條案臨門擺開,,77歲的顏森炎手執(zhí)折扇,,不時揮舞右手,用閩南語繪聲繪色地向聽眾講述《碧血劍》:“袁承志命群盜發(fā)射暗器,,守住山崗……”周遭的聽眾或探頭,,或托腮,,或蹺腳,或搖扇,,個個如癡如醉,。
聽客中的“80后”陳志強,忙著拿相機拍下這眉飛色舞的說書情景,。陳志強說自己從小就居住在漳州府埕。埕,,閩南方言中意為門前空地,府埕即為古時府衙門前的小廣場,。漳州府埕古時是漳州府最寬敞的交通要道,,文武官員出入儀式均在這里舉行,。
“我的祖父輩,、父輩都住在這。記憶中這里破敗不堪,,雨天老宅里會漏雨,,臭水溝自門前過。如今經(jīng)過舊城改造,,環(huán)境好了,,人氣也上來了,各種古老的民俗文化得以保存,?!?/p>
據(jù)了解,近年來,,漳州市薌城區(qū)摒棄拆舊建新,、拆真建假的舊城改造模式,遵循修舊如舊,、保護歷史傳統(tǒng)的完整性的原則,,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延續(xù)。2014年,,對漳州府埕這片區(qū)域進行改造的同時,,徐竹初木偶藝術(shù)館、漳州木版年畫傳習所,、漳浦剪紙傳習所,、獅頭旺等一批國家級、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項目陸續(xù)搶灘登陸,,曉風書屋,、莫瑞咖啡等店面也裝修入駐。一度沉寂的古街區(qū)突然熱鬧了起來,,前來探尋“非遺”的游客紛至沓來,。
如今,漳州府埕隨處可見端著相機的人不停地穿梭在各式“非遺”傳統(tǒng)文化特色店鋪里,。在當?shù)厝搜壑?,漳州府埕既是探幽訪古的大觀園,也是接待賓朋的文化客廳,。
“老街情,、慢生活、閩南味”是包括府埕在內(nèi)的漳州古城保護的主題,。“每一位到漳州游玩的同學,、朋友,,無一不羨慕府埕里的悠然自得與文藝氣息。這里給人一種坐下去就不想站起來的閑適,?!标愔緩娬勂鹩慰蛡儗Ω舻目捶〞r,頗有點得意,。
“元宵夜前夕的燈謎會,,書屋內(nèi)不定期的文化宣講,這些嶄新的府埕文化生活正悄悄地牽引著人們,。我許多街坊鄰居還在周邊古巷中重新繼承了祖輩留下的老手藝呢,!他們期待著古城內(nèi)的閑適生活能夠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氣和財運?!标愔緩娬f,。
在府埕深處,掛著“百年老店”招牌的一家店鋪特別惹人注意,。82歲的漳州遠近馳名的“燈罩西施”王桂英,,經(jīng)營著一家主要售賣婚嫁用品的商店,她誓要一生守候這片老街,。
天益壽藥店,、金葫蘆齒科、金可行鞋莊,,除了這些傳承百年的老字號外,,手工笊籬、手工模板雕刻糕點模具,、手工砂鍋陶罐,、“古早味”蓮子圓也在這里“重出江湖”,。
“祖輩生活在此的人早已習慣了這里的原汁原味。幸好,,古城老街沒有改變原有的風貌,。”一段書說罷,,顏森炎擦著汗說,,“歷史得到延續(xù)才是文化。老街能夠一如既往地保持原貌和真實完整性,,希望能保有活態(tài)的文化遺產(chǎn),。對老街的保護是對城市文脈的一種延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