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wù)修路的“臺灣伯”
賴春榮在修路
烈日高溫,,酷暑炙人。8月5日上午11時許,,在東山縣西埔鎮(zhèn)中心市場北路面,,只見一位老人滿身大汗,手握鐵鍬攪拌著水泥,、粗沙,、小石塊,然后鏟起混凝土填補路面塌陷的地方,,路過的行人有的送上礦泉水,,有的送上一塊西瓜,還有的遞給一條濕毛巾,。他就是樂于義務(wù)修路的“臺灣伯”賴春榮,。
66歲的賴春榮祖籍平和縣,現(xiàn)家住臺灣省臺中市,。10多年前,,他經(jīng)朋友介紹,來東山島與人合作發(fā)展火龍果,、鮑魚種養(yǎng)業(yè),。2017年,他考慮到自己年齡大等多種原因,,決定“退休”,,并選擇在人情好、社會治安好的東山島定居,,一年幾趟去臺灣與妻兒見面,。“我是不喜歡打牌、喝酒,、游玩,,但又閑不住的人。”賴先生告訴筆者,,他一直想著為待他勝親人的東山群眾做點好事,。今年初,,看到自己居住的西埔北市路面有的地方破損,坑坑洼洼,,影響行人和車輛通行,,他決定發(fā)揮其在臺灣當(dāng)過泥水匠的一技之長,義務(wù)修路,。于是,,他花了300多元購置一輛兩輪板車和鐵鍬、鐵錘,、水桶等用具,,又買來水泥、沙子,、小石塊和木板,,對西埔北市塌陷的十幾處路面進行修補。他每天早岀晚歸,,發(fā)現(xiàn)哪里路面坎坎坷坷,,就推車帶上工具和材料前往修補,補完北市的路面,,又轉(zhuǎn)到西埔南市,、西埔東市、西埔中心市場,,并擴大到西埔村一些街道,、頂西村街道、廟山公園等地,。有的路面破損,,今天剛補好,明天還沒凝固堅硬就被車輛輾壓壞了,,要重新修補;有的地方上午補好,,下午大雨沖垮了,要等好天氣再修補,。
賴先生說,,今年5月上旬,他對西埔市場大榕樹旁邊的幾個塌陷處進行修補,,可由于車輛往來穿梭,,很快就被損壞。第二次修補后,,又被壓壞了,。第三次修補后,他買來粗厚的木板遮蓋,,并寫了提醒告示才成功,。三次共補了100公斤水泥和100多公斤粗沙。有些群眾起初以為賴先生是有關(guān)部門派來的修路工,,經(jīng)常叫他幫助修補家附近的道路,,賴先生二話沒說盡量幫忙。西埔內(nèi)圩村曾有幾個人要補貼他一些工錢和材料費,,可他一一婉言謝絕,。
賴先生經(jīng)濟并不富裕,平時省吃儉用,,現(xiàn)居住在西埔北市一間窄小的岀租屋,,每天的生活費開支不到20元,卻樂于將錢花在為民修路上,。據(jù)了解,,今年1至7月底,他購買修路的優(yōu)質(zhì)水泥130多包,,每包重50公斤,,價格30元,付岀水泥款和運費約4800多元;購買粗沙,、小石塊等約40多車,,付岀金額2200多元;還購買鋪路的木板、工具等,。
臺胞賴春榮堅持義務(wù)修路的事跡在東山島城鄉(xiāng)廣為傳頌,,每當(dāng)他在修補路面時,總有人為他送上茶水和食品,,還有人主動參與修路,,幫他挑水、拌水泥和鋪木板等,。賴春榮表示,,只要他還住在東山,就會把義務(wù)修路這件好事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