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閣老樓: 歲月更迭 掩不了風骨綿長
俯拍閣老樓,,可見其總體呈“回”字形,,氣韻猶存,。
閣老樓在南靖縣豐田鎮(zhèn)豐田村,,為明代東閣大學士林釬故居,,2018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城門口看,,城墻不算高,。向里望去,有一處修葺整齊的院房,,叫尚寶卿林公家祠,。
資料顯示,閣老樓外徑長70.59米,,寬68.20米,,內徑長67.69米,寬65.30米;樓高二層7.78米,,共56間,。只有在航拍機發(fā)回的畫面里,才能看清整座城堡的全貌,,總體呈“回”字形,,東西各一列平房,后背最高的樓也不過兩層,。
在樓的正門有一石碑,,寫著“閣老樓”三個字。石碑后的碑文記載:“閣老樓為明代東閣大學士林釬故居,,因忤魏忠賢,,稱病棄官,避居于此,。時與黃道周過從甚密,,該樓始建于明崇禎年間,修葺于清康熙年代,,原為三層,,屬土木結構弧角方樓,造型美觀,,墻體為三合土混河石夯筑,,部分磚砌建筑,占地面積10400平方米,,尚寶卿林公家祠坐落其中,,實屬罕見古樓。1932年中央紅軍東征漳州時,曾為臨時指揮部,,具有歷史,、科研價值。”
尚寶卿林公家祠中,,探花等牌匾印證了主人當年的風光,。
如果是抱著看景的心情來閣老樓,或許會有些失望,,閣老樓并不恢弘壯闊,,面積也不算很大;若是懷著聽故事的心情來,這里正好有個傳奇故事可以一再回味,。
閣老并不是個確切的官名,,在唐代是中書舍人資深者別稱,在宋代是中書舍人院第一廳舍人別稱,,到了明代特指宰輔及掌誥翰林,。能被稱作閣老者,自然身份不一般,。林釬,,字實甫,號鶴胎,,福建龍溪西坑洞口社人,,明神宗萬歷丙辰科(1616年)殿試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在翰林院和國子監(jiān)任職為官,,最終官至東閣大學士(宰相),。
他身處廟堂之時,因不愿諂媚權傾朝野的宦官魏忠賢,,最終將官帽懸在欞星門上,,當晚辭官歸隱。既是星夜掛帽辭官,,自然故鄉(xiāng)是回不去了,,于是不愿低頭的林釬選擇了在豐田修樓隱居,當時稱告老樓,。
閣老樓墻體為三合土混河石夯筑,,正門匾額上“淡寧馀休”四個字遒勁有力。
漫步樓內,,不難想象當年林釬的生活狀態(tài),。隱居南靖的林釬,內心或許懷著不平,,但對于朝廷依舊保持著關注,、期待,。也許他也曾在月華如水的夜晚,,放下書冊,,走出正中的主屋,滿懷愁緒地踏著滿地的鵝卵石;也許也曾在初晨雞鳴之時,,熬著最普通的粥飯,,帶著幾分不甘,暢想著自己的余生和帝國的未來,。隱居成全的是氣節(jié),,但并沒有成全他心中的理想。不過好在,,居住在這里的時候,,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與他相互排遣愁緒,黃道周,、徐霞客等人都曾與他結交,。
后來,崇禎即位,,閹黨被除,,林釬復出,官拜東閣大學士(宰相),。這座樓也不適合稱告老,,人們出于對林釬的尊敬,便改稱閣老樓了,。
時光匆匆,,如今閣老樓中并沒有太多人居住。屋外一些廢棄的雞籠,、瓜架,,屋內新舊摻雜的地板磚,斑駁的木門,,剝落的墻面,,都在訴說著林氏后人在閣老樓中的朝夕輪回。在側門“乘穎”二字下,,林氏后人林美英倚著門框回憶起過往:“母親嫁入林家,,當時是很風光的。城樓里很寬敞,,我小的時候和一群孩子在這里玩耍,。聽老人說,以前族里有些銀錢,,也曾遭過強盜襲擊,,城門上還有槍炮眼,還好有這座城墻保護著……”不過,林美英的記憶中,,卻沒有太多林釬的內容,。
林釬終究遠去了,帶著他一身的氣節(jié),,躍入歷史的洪流中,。只有閣老樓,成為他人生軌跡中的注腳,,提示著這位漳州人那段不凡的人生,。
(記者 張晗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