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機場躋身兩岸最佳中轉(zhuǎn)樞紐空中渠道漸完善
上世紀80年代的廈門機場
廈門機場位于廈門島的東北端,與 臺灣隔海相望,,三面臨海,。
4日中午,,記者站在機場瞭望臺,晴空萬里,,水天一色,。不遠處,集美大橋上車流不息,。而近處,,一邊是繁忙的機場,飛機起降;一邊是擴建的工地,,塵土飛揚,。
廈門機場今年旅客吞吐量將輕松突破千萬。目前,,全國150多個機場中,,旅客年吞吐量超千萬的不過10個。
2020年,,擴建工程完工后,,廈門機場可以滿足年旅客總吞吐能力2000萬~2200萬人次需求。有關(guān)專家說,,廈門機場的“兩岸最佳中轉(zhuǎn)樞紐”目標越來越清晰,。
海西建設(shè)正在加速,創(chuàng)造大量商旅往來,,受益的不只是廈門機場,。福州機場、晉江機場,、武夷山機場等都迎來發(fā)展契機,,我省將很快形成以廈門機場和福州機場為主的干支線機場相結(jié)合的空港布局。
新跑道將可起降世界最大客機
拿著廈門機場總體規(guī)劃圖,,負責機場基建的人員說,,此次機場規(guī)劃中,飛行區(qū)建設(shè)主要是在現(xiàn)有跑道北側(cè)新建一條3600米的跑道,,將現(xiàn)有跑道改為平行滑行道,,擴建停機坪,形成南客北貨的機場布局。記者驅(qū)車進入機場擴建工地,,先是來到一片寬闊的黃土地,,看到兩臺掘土機正在緊張施工。負責機場基建的人員介紹,,這里是停機坪東擴的建設(shè)工地,,建成后,停機坪將由現(xiàn)在的37萬平方米擴大為62萬平方米;現(xiàn)在能停55架飛機,,東擴后最多能停90多架,。
離開停機坪擴建工地,驅(qū)車5分鐘左右到達新飛行區(qū)的填土夯實工地,。記者看到,,新飛行區(qū)的雛形已現(xiàn),它平行于集美大橋輔橋,,遠遠地延伸向大海,。機場基建的人員說,新跑道能滿足世界最大的F類客機空客A380起降,。
除了擴建飛行區(qū)外,,此次,廈門機場還將新建一國際候機樓,,改擴建工程建成后,,機場可保障的年總吞吐能力將達2000萬人次。
1983年通航時每周只有8個航班
展望未來時,,人們不免撫今追昔,。
回憶起1983年10月22日廈門機場的通航典禮,原廈門機場領(lǐng)導王澤源萬分感慨,。他說,,那天晴空萬里,首航的三叉戟客機騰空而起,,全場一片歡騰,。
“1982年1月,廈門機場一期工程在原高崎機場舊址上正式破土動工,,僅用了18個月,。”王澤源說,因航站初建,,條件簡陋,,家屬子女到1984年春節(jié)前才允許來廈。
王澤源說,,當時的條件很簡陋,,1983年7月31日試航時,,機場塵土飛揚,人們不得不在跑道兩側(cè)及聯(lián)絡(luò)道周圍,,用高壓槍噴灑草籽,,并使其粘在一起,,以避免揚塵,,當時機場大門口的道路還是爛泥地,辦公樓才蓋了兩層,。
“剛通航時,,全航站僅有170多人,航線只有上海,、北京,、廣州、福州和香港,。”王澤源說,,開始時每周8個航班,售票處還是設(shè)在華僑大廈大堂的一角,,當年完成運送旅客6643人次,,第二年就完成101395人次。1992年7月20日,,廈門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開工,,1993年旅客吞吐量為216萬人次,曾排在全國第五位,,國際(地區(qū))航線運輸量至今仍位居全國第四,。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