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平和網(wǎng)》>
歷史典故 > 正文
人口消長(一)
平和于明正德年間建縣后始有戶口記載,。這一時期,,由于封建國家以人丁征課賦役為主,所載人口數(shù)多為計算征課賦役的丁口數(shù),,沒有記載具體的人口數(shù),。
明正德十三年(1518),全縣有1704戶,,15031人,。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全縣丁口12902人,。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全縣1582戶,丁口14872人(男丁8847人,,女口6025人),。
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一年改革以丁口征課賦役的辦法,實行“滋生男女丁口,,永不加賦”的稅賦政策,;雍正元年(1723)又進一步推行“地丁合一”的稅賦政策。這些政策措施推行后,,一方面使人口得以實報,;另一方面促使人口增長加快。至清乾隆四十年(1776),,全縣總戶數(shù)達7925戶,,丁口108865人,。從康熙五十八年至乾隆四十年的57年間,,人口增加9,。4萬人,增長6倍多,。此后,,人口繼續(xù)增長,至清道光九年(1829),,全縣總戶數(shù)37963戶,,156357人,比乾隆四十年增加近5萬人,。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jù),災(zāi)茺兵燹不斷,,鼠疫,、霍亂等瘟疫流行,人口死亡率高,,人口增長緩慢,。民國元年,全縣總戶數(shù)30089戶,,總?cè)丝?78718人,。民國25年,全縣總?cè)丝?89554人,,從清道光九年至這一年的107年間,,僅增長人口2萬余人。民國27年,,全縣總?cè)丝?02971,。此后至民國37年的10年間,全縣總?cè)丝谠?0萬上下徘徊,。至民國38年,,全縣人口207528人。